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吝惜)B.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隐蔽,躲藏)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爱慕、欣赏)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爱护)1.【答案】B(A.爱护、C.爱惜,吝惜、D.喜爱、喜欢)2.【安】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B.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定)C.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
《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形容词,安适、安逸2.【答案】C(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安定的生活环境。
)3.【被】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动词,覆盖,蒙上)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动词,披散、散开)C.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
《柳毅传》(动词,同"披")D.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状》(表被动)3.【答案】D.(遭受)4.【倍】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与"事倍功半"中的"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通"背",背叛)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鸿门宴》(一倍)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副词,越发,更加,倍加)D.丧主即位,周室父兄子孙倍之。
《穆天子传》(督péi,陪伴,伴随。
)4.【答案】B.一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A.通"背",背叛;C.副词,越发,更加,倍加;D.读péi,陪伴,伴随。
5.【本】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根本、基础。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原来。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副词,本来)D.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本自为同义复词,本来。
)5.【答案】B.(动词,考察、推究。
)6.【鄙】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郑伯克段于鄢》(名词,边邑、边境。
)B.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书》(形容词,平庸、浅陋。
)C.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阁序》(敬辞,以示尊重对方。
)D.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低贱)6.【答案】C.(谦辞,谦称自己。
)7.【兵】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即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B.草木皆兵。
(名词,兵器)C.穷兵黩武。
(名词,战争)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7.【答案】B.(名词,兵士)8.【病】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动词,嫉妒。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名词,病情)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形容词,困苦。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动词,使…病。
)8.【答案】A.(动词,担心、忧虑。
)9.【察】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动词,详审、细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动词,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
)C.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动词,观察,仔细看。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名句)(清楚、明晰)9.【答案】D.(明智、精明)10.【朝】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朝廷)B.朝闻道,夕死可也。
(名词,早晨,读zhāo)C.孟春之朝,君自听朝,论爵赏官,终五日,《管子》(前一个:初期)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王朝,朝代)10.【答案】D.动词,朝拜。
11.【曾】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动词,增加)B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副词,竟然,乃)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副词,曾经)D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副词,竟然)11.【答案】D(曾经)12.【诚】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名词,真心、诚意)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副词,的确、确实、实在)C且燕赵…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副词,已经)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连词,表示假设,如果,果真)12.【答案】C(副词,确实、实在。
)13.【得】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此余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得到,获得)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希望)C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琵琶行(并序)》(实现,成功)D此言得之。
《六国论》(适宜、得当)E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副词,必须,应该)13.【答案】B(能够,可以)14.【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①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名词,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名词,道义,道理)③然墨之道,兼爱为本。
《中山狼传》(名词,学说,主张)20.【答案】C(趁,就着)21.【度】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离骚》(初生时的气度)B.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限制)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估计,推测,考虑)D.众里寻他千百度。
《青玉案·元夕》(渡过)21.【答案】C(A.法度,制度B.量,计算D.次,回,量词)22.【非】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特别)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非常,不一般)C.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过秦论》(无,没有)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不同寻常)22.【答案】C(A.不同寻常B.无,没有D.突如其来的变故)23.【复】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恢复)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又,再)C.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同"福",福气)D.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回环)23.【答案】A(B.夹层,双层C.又,再,副词D.繁复,重复)24.【负】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背,背着)B.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孔雀东南飞》(违背,背弃)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六国论》(遭受)D.负隅顽抗(辜负)24.【答案】B(A.担负,承担C.失败D.依仗,凭借)25.【盖】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盖子)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胜过,超过)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原来)D.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本来,原来)25.【答案】D(A.覆盖,掩盖B.副词,大概,大约C.副词,大概,大约)26.【故】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原因,缘故)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事情,事故)C.此物故非西产。
《促织》(本来,原来)D.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尚,还,仍然)26.【答案】C(A.旧交,老交情B.原因,缘故D.衰老)27.【顾】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顾念,关心)B.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只是,不过)C.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促织》(顾及,考虑)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看望,拜访)27.【答案】D(A.顾及,考虑B.难道,反而C.看,视)28.【固】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过秦论》(顽固)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稳固,加固)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必定,一定)D.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鸿门宴》(固执,顽固)28.【答案】B(A.险要,坚固C.本来,原来D.本来,原来)29.【归】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后五年,吾妻来归。
《项脊轩志》(返回)B.吾妻归宁。
《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C.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返回,回到)D.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回去)29.【答案】C(A.古代女子出嫁B.特指出嫁女子返回娘家D.同道,一起)30.【国】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国家)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国家)C.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隆中对》(国家)D.国泰民安(国家)30.【答案】D(A.古代诸侯王的封地,诸侯国B.国都,京都C.地域,地方)31.【过】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失,错误)B.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超过,过分)C.《过故人庄》(经过,通过)D.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到,来到)31.【答案】C过:拜访,探望32.【何】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什么)B.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怎么)C.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为什么)D.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怎么)32.【答案】C何:什么。
何以,以何,用什么,凭什么。
33.【恨】选出和"抱恨终天"的"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B.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C.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D.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33.【答案】B(A怨恨B遗憾C惆怅,悲伤D不满意)34.【胡】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为什么)B.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伐檀》(怎么)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D.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为什么)34.【答案】A什么35.【患】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患得患失(担心,忧虑)B.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祸害)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忌讳)D.祸从口出,患从口入(生病)35.【答案】D患,灾难36.【或】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有的人,有人)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或许)C.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有时)D.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有时)36.【答案】D或,如果,假如37.【疾】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病,生病)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快",引申为"强,猛烈")C.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孙膑》(通"嫉",忌妒)D.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弊病,缺点)37.【答案】A痛恨,痛心38.【及】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涉及,延及)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比得上)C.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赶上,追上)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达到,到)38.【答案】A等到39.【即】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即使,纵使)B.若即若离(走近,靠近)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即使)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就)39.【答案】C立即,马上40.【既】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已经,…以后)B.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赤壁赋》(已经)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