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大气遥感

第一章:大气遥感

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黑体辐射定律 第三节 吸收(发射)线的形成和谱线形状 第四节 辐射传输基本性质
24
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概念
太阳辐射和地球大气辐射虽具有不同的特性, 其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电磁辐射。电磁 辐射是以波动和粒子形式表现出的一种能量 传送形式。
1.1.1 电磁波及其特性 1.1.2 辐射的物理本质 1.1.3 电磁波谱 1.1.4 基本辐射量
32
1.1.3电磁波谱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按波 长或频率来区分辐射,确定相应的名称,它们共同组成了电 磁波的频谱。
33

人眼视网膜敏感区相应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区。 在可见光区还可以分成几个次波段,它们具有不同 的颜色: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34
电磁波谱
紫外线:
1.1.2 辐射的物理本质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电 场和磁场的交变波动)的形式向四周传递能 量,同时也接收外界投射来的电磁波,这种 能量传递的方式称为辐射。 以这种方式传递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29
辐射产生的原因



光辐射 依靠入射光补充能量而导致的辐射(如夜光等) 电辐射 依靠放电补充能量而导致的辐射(如日光灯等) 化学辐射 依靠化学反应补充能量而导致的发光
uv-A: uv-B: uv-C: near uv: Middle uv: far uv: extreme uv: 0.315-0.400 微米 0.280-0.315微米 0.150-0.280微米 0.3-0.4微米 0.2-0.3微米 0.1-0.2微米 0.01-0.1微米
红外线:近红外:0.7-2.5微米
德国物理学家 1908:Mie theory 米散射理论
粒子尺度接近或大于入射光波长 的粒子散射现象。其散射光强在 各方向是不对称的,顺入射方向 上的前向散射最强。粒子愈大, 前向散射愈强。
14
引言
大气辐射学主要研究内容: 一、地-气系统辐射传输的基本物理过程和规律,包括 1、太阳的辐射(97%E在0.3~3μm波段内, m= 0.5μm 附近); 2、地-气系统辐射(绝大部分E在4~80μm波段内, m= 10μm附近); 3、不同地表、状态云、气溶胶、水汽、臭氧、二氧 化碳等对辐射传输的影响。

大气遥感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卫星、空间实验室、飞
机和地面气象观测,成为气象观测中具有广阔发展
前景的重要领域。
20

利用上述研制的实验设备,建立从大气信号 物理特征中提取大气信息的理论和方法,即 反演理论,是大气遥感研究的基本任务。
确立描述大气信号物理特征与大气成分浓度、运动状态和气象要
素等空间分布之间定量关系的大气遥感方程。
6
学科体系
7
学习、研究的意义

辐射是地气系统与宇宙空间能量交换的唯一方式
数值天气预报中需要定量化考察大气辐射过程
辐射传输规律是大气遥感的理论基础
气候问题——辐射强迫
近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地球大气气候变迁成为大气科学
研究热点,其原因也在于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某些物质会 改变地球大气中的辐射过程所致。
8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
基尔霍夫 Gustav Robert Kirchhoff (1824-1887) 德国物理学家 1859:Kirchhoff’s Law
基尔霍夫定律:
在给定温度下,对于给定波长,所有物体的 比辐射率与吸收率的比值相同
9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
斯特藩 Joseph Stefan (1835-1893) 波尔兹曼 Ludwig Boltzmann (1844-1906) 奥地利物理学家 1884:Stefan-Boltzmann law (理论推导)
各种特定的变化,从而储存了丰富的大气信息,向
远处传送。这样的波称为大气信号。
19
方式和手段

60年代以后,随着红外、微波、激光、声学和电子
计算机等新技术蓬勃发展,对大气信号的认识遍及
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声波、无线电波等波
段,形成了光学大气遥感、激光大气遥感、红外大
气遥感、微波大气遥感、声波大气遥感等各个分支。
15
二、大气辐射学还要研究辐射传输方程的求解。
辐射传输方程:是描述辐射传播通过介质时与介质发
生相互作用(吸收、散射、发射等)而使辐射能按一定 规律传输的方程,在地球大气系统条件下,求解非常复杂。 只能在一些假定下求得解析解,因此辐射传输方程的 求解,一直是大气辐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对辐射与天气、气候关系的研究也是大气辐射学的重要内 容,它是从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的角度,来研究天气和气候的 形成以及气候变迁问题的。
奥地利物理学家、诗人
1884:Stefan-Boltzmann law 实验推导
任一物体辐射能量的大小是物体表面温度的函数。黑体的总出射度与温度 4 10 的定量关系为:M (T ) T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
维恩 Wilhelm Wien (1864-1928) 德国物理学家 1893:Wien’s Displacement Law 定义 black body 维恩位移定律:
2
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课堂出勤、作业、实验 2、期末考试70%(闭卷)

3
什么是遥感?
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探测, 分析和研究地球资源与环境,揭示地球表面各要素的空间分 布特征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技术。
4
大气遥感
学科定义:



大气遥感 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e atmospheric remote sensing 仪器不直接同某处大气接触,在一定距离以外测定某处大气 的成分、运动状态和气象要素值的探测方法和技术。气象雷 达和气象卫星等都属于大气遥感的范畴。 大气遥感不单单研究大气的物理化学等特征,还包括地表特 性的相关内容。
22
主动遥感 active remote sensing

由人采用多种手段向大气发射各种频率的高功率的 波信号,然后接收、分析并显示被大气反射回来的 回波信号,从中提取大气成分和气象要素的信息的 方法和技术。

主动大气遥感有声雷达、气象激光雷达、微波气象 雷达和甚高频和超高频多普勒雷达等
23
第一章 大气辐射的基本知识


d rd r sin d
是极坐标中的天顶角[0,90] 是方位角[0,360]
以发射体为中心的球坐标中,立体角定义为:
38
25
1.1.1电磁波及其特性

一、波: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有横波和纵波的形式之分。
二、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如声波、水波和地
震波。

三、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Spectrum):变化电场和变 化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四、电磁辐射: 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 射和投射)称为电磁辐射。
维恩位移定律描述了物体辐射 的峰值波长与温度的定量关系, 表示为:
max A/ T
11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
普朗克
Max Planck (1858-1947) 德国物理学家 1901:Planck’s Law 普朗克定律:
2hc 2 M (T ) 5 [exp(hc / kT) 1]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和局地大气环境的影 响 太阳活动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18

大气遥感原理&简介

原理:大气不仅本身能够发射各种频率的流体力学 波和电磁波,而且,当这些波在大气中传播时,会 发生折射、散射、吸收、频散等经典物理或量子物 理效应。由于这些作用,当大气成分的浓度、气温、 气压、气流、云雾和降水等大气状态改变时,波信 号的频谱、相位、振幅和偏振度等物理特征就发生
远红外:2.5-1000微米
长短波(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光谱不重叠)分界:4微米
35
1.1.4基本辐射量
36
立体角
定义
锥体所拦截的球面积σ 与半径r的平方之比,单 位为球面度sr,为一无量纲量 。


r2
如:对表面积为
4π r2的球,
它的立体角为4π sr。
37
立体角

d d 2 sin d d r
21
大气遥感分两类:

被动遥感 Passive remote sensing
利用大气本身发射的辐射或其他自然辐射源发射的辐射同 大气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进行大气探测的方法和技术。辐 射源包括: (1)星光以及太阳的紫外、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信号。 (2)锋面、台风、冰雹云、龙卷等天气系统中大气运动和雷 电等所激发的重力波、次声波和声波辐射信号。 (3)大气本身发射的热辐射信号(如利用二氧化碳、 水汽、 臭氧等吸收带的辐射)。 (4)大气中闪电过程以及云中带电水滴运动、碰并、破碎和 冰晶化过程所激发的无线电波信号。 Rayleigh 英国物理学家
1871:Rayleigh Scattering
瑞利散射: 尺度远小于入射光波长 的粒子所产生的散射现象。 分子散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 长四次方成反比, 且各方向的 散射光强度是不一样的。
13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
Gustav Mie (1868-1957)
热辐射 物体因吸收外界的热量或减少本身的内能而产生的 辐射,也称为温度辐射
30

在物理学中,直接把辐射作为电磁波 每份能量的辐射称为光子。每个光子的能量 为

为辐射频率,以S-1为单位,h为Planck常 数,h=6.626*10-34JS。在真空中以光速c传 播 c=2.9979*108ms-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