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美军装备需求论证制度

探究美军装备需求论证制度

探究美军装备需求论证制度
何成铭刘维维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军针对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对装备需求论证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旧的武器装备需求生成系统(RGS),变革为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JCIDS)。

美军JCIDS系统层次分明,论证具体,方法科学,相当细致的反应了美国军事领域现在以致将来的装备能力发展水平。

借鉴美军JCIDS的分析流程,以“面向任务、基于能力”的需求牵引观为指导,对于完善我军装备需求论证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美军;装备;需求;论证
1 引言
2003年起,美国国防部提出以国防部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联合能力集成与发展系统”(JCIDS),取代过去军种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需求生成系统”(RGS),以基于能力研究代替以前的基于平台或系统研究。

新的需求生成系统,强化了国防部对军事需求的统管,强调以联合作战概念为依据,以一体化联合体系结构为手段,通过清晰、严谨的需求论证分析,保证联合作战概念对装备发展的牵引作用,确保装备需求论证结果的科学清晰,突出军事需求论证对装备采办的牵引作用。

2 美军JCIDS系统的分析方法
JCIDS系统关键点就是在需求论证早期就开始了非常重要的能力分析,称为基于“能力的评估”(CBA),由基于能力的评估小组完成,分为3个阶段,即功能领域分析、功能需求分析、功能解决方案分析。

这几项分析强化了“基于能力的分析”。

2.1 功能领域分析
功能领域分析(FAA)是根据联合作战概念、联合能力概念、一体化体系结构和国防战略规划等国防部顶层文件的规定,输入军队的国家战略、现有能力清单、军事作战方案、所拥有的资源、敌方的能力水平、作战环境以及想定情况下需要的能力及范围,经过系统分析和确认,可以输出为了达到理想的军事效果所涵盖的所有军事需求能力任务及标准,见图1。

图1 功能领域分析
2.2 功能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分析(FNA)是在功能领域分析的前提下,根据一体化体系结构,上级指示以及经验教训等相关要素,分析确定相关领域能力的差距和冗余以及得出一个优先级的列表,并且根据需要对整个范围内的DOTMLPF(条例、机构、训练、领导和培训、人员以及设施)和政策进行评估,见图2。

图2 功能需求分析
2.3 功能解决方案分析
功能解决方案分析(FSA)指根据功能需求分析提出的能力差距清单,依据相关顶层文件,确定解决这些能力差距的方案分析。

输入功能需求分析确定的能力需求,输出满足需求的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及其优先顺序。

该分析过程需要进行非装备方案、装备方案、以及装备和非装备方案对比分析三个阶段,见图3。

图3 功能解决方案分析
(1)非装备方案分析
国防部和其它机构依据DOTMLPF和相关政策,寻求解决能力差距的条令条例、训练规定、相关法案以及相关政策的改革方案,可以不需要改进装备,就能解决能力差距和冗余的问题。

(2)装备方案分析
该分析由国防部和政府机构以及相关工业部门共同完成,把提交的能力差距缺陷进行装备方案分析,研究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装备的性能体系以满足未来作战需求,解决现有所面对的能力缺陷和冗余。

(3)装备/非装备方案分析
该分析是指对已经获得的解决能力缺陷的装备方案和非装备方案进行对比评估,依据军事行动的的具体范围及其环境等要素,找出最佳装备途径或最佳综合途径。

一般情况下该步骤分析的结果是装备方案和非装备方案的综合体,即联合一体化方案清单。

3 美军JCIDS系统的文件
美军JCIDS系统将能力需求过程反映在支持采办过程的一系列文件中,强调需求对采办的牵引作用。

包括:《初始能力文件》(ICD)、《能力发展文件》(CDD)和《能力生产文件》(CPD),并增加了联合DOTMLPF修订建议《DCR》。

这些文件将JCIDS需求论证以及装备采办紧紧的结合起来,见图4。

图4 JCIDS文件与装备采办的关系
3.1 《初始能力文件》
《初始能力文件》(ICD)主要记录基于能力(CBA)的评估结果,用以解决一项或多项能力差距和缺陷的装备方案、非装备方案以及装备和非装备的组合方案,在关键决策点A 之前完成。

它的后续内容包括《DOTMLPF修订建议》和《能力发展文件》(CDD)。

3.2 《能力发展文件》
《能力发展文件》(CDD)在《初始能力文件》(ICD)的基础上,在联合一体化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就JCIDS分析中的能力要求以及功能解决方案中的最终一体化方案清单,决策出解决装备能力问题的最佳装备方案,并依据相关的科研部门结合系统工程手段,制定出用于新型装备研制的关键性参数以及它的门限值和目标值,指导技术发展与验证。

《能力发展文件》(CDD)在关键决策点B之前完成。

3.3 《能力生产文件》
《能力生产文件》(CPD)在《能力发展文件》的基础上对《能力发展文件》上提出的关键性参数的门限值和目标值进行进一步修正(具体指新增加的生产要素以及DOTMLPF和政策影响及限制的描述),重点体现在强调联合能力和体系建设,以此支持关键决策点C,促进装备研制的合理进行。

3.4 联合DOTMLPF修订建议《DCR文件》
联合DOTMLPF修订建议是由作战司令部、各军兵种和国防部各个业务局提出,在需要对条例、机构、训练、装备、领导和教育、人员和设施变更以实现解决能力差距或缺陷的问题时产生的,通常主要由功能解决方案的分析结果决定。

4 JCIDS系统关键技术
美军“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整个过程使用了系统工程(SE)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已经写入最新顶层文件CJCSI3170.01G中,要求美军需求生成系统JCIDS和美军采办系统分析中要紧密链接系统工程,并贯穿到整个装备或者军事论证、需求以及研制。

4.1 质量功能展开(QFD)
质量功能展开QFD矩阵作为一种重要分析手段对美军JCIDS分析过程的作用尤为突出。

该矩阵最早是用于商业中开发新的产品或改进老产品,以用户需求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可以测量的目标,保证正确的产品迅速地投入使用。

QFD矩阵核心方法就是质量屋的组建和分析。

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多个矩阵的合成。

质量屋是一个结构化的交流分析工具,在JCIDS系统“基于能力”的分析中尤为体现。

美军需求分析小组将军事能力缺陷与国防部顶层战略、联合作战概念体系、作战概念和一体化体系结构联系起来,通过QFD矩阵重点突出相互之间联系的轻重。

以关系权重为出口。

根据战略要求,能力要求分别制定出多个矩阵,每一个矩阵的输出就是一个或多个矩阵的输入,贯穿于功能领域分析,功能需求分析以及功能解决方案分析当中,帮助需求分析小组通过事先提供的作战能力缺陷,依据JCIDS分析,找出解决能力缺陷的装备方案和非装备方案,最后得出相对比较完美的结论。

QFD方法是将军队作战与任务领域内相关的能力需求制定一个明确的方向,由美军发布的顶层文件作为指导,依据分析需求,将相对比较现实的军队或装备能力不足与缺陷转换成为相对比较清晰的能力需求,减少了分析过程各个环节中存在的盲目性,并且QFD矩阵可以将分析出来的能力需求转换为可以判断理解的数据,指导JCIDS文件的生成和相应的装备采办过程,特别是在《初始能力文件》中强调系统的联合和集成,QFD矩阵帮助判断哪种能力需要在哪些系统中体现出来,促进功能解决方案的科学性,提高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的支持装备采办阶段的工作。

4.2 建模与仿真
系统建模和仿真是系统工程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技术,它可以通过独有的操作平台以及模拟实际环境的角度去验证试验数据以及试验结果。

在JCIDS文件编制以及装备采办过程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并且它支持试验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制,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可以加大装备需求论证的科学性,提高美军在军事科研领域的工作效率,使装备研制有了很好的技术保证。

美军在JCIDS系统支持采办系统的文件中的能力发展文件CDD以及后来的能力生产文件CPD涉及到了支持采办系统研制武器装备的关键性能参数KPPS,KPPS主要由需求生成系统顶层文件作为指导,建模与仿真具体分析和处理KPPS的建立和修改,检验文件中涉及的每项关键性能参数都是否能够直接追溯到能力初始文件ICD所确定的那些最重要的能力属性。

如果经过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检验,能力研制文件所确定的关键性能参数不能达到其规定门限值与目标值,则需要重新评定需求系统的选择,返回最初的能力需求分析。

所以说系统建模和仿真计划对美军JCIDS系统而言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 Joint Chief of Staff:CJCSI 3170.01F“Joint Capabilities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System”,2007
[2] Joint Chief of Staff:CJCSI 3170.01G“Joint Capabilities Integration and De velopment System”,2009
[3] Joint Chief of Staff:CJCSI 6212.01D“Interoperability and Supportabi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ational Security Systems”,2004
[4] Joint Chief of Staff:CJCSM3170.01C“Joint Capabilities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System”,2007
[5] Guide for Integrating Systems Engineering DOD Acquisition Contracts Version 1.0,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