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工111 黄永龙201100608036
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点点滴滴。
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
从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
这一百年,汽车发展的速度是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
可想而知,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浓厚的。
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五大汽车强国之际,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一、利
1.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变了人类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地位;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汽车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
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距离。
人们想去哪里都可以开着自己的汽车。
因此,汽车在人类出行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此外,汽车使货物流通变得快捷。
汽车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具有灵活、廉价、方便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使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汽车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
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距离。
人们想去哪里都可以开着自己的汽车。
因此,汽车在人类出行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此外,汽车使货物流通变得快捷。
汽车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具有灵活、廉价、方便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使用。
城市化、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成更是汽车的效应。
组团式城市群有利于城市空间放大,而城市空间放大有利于汽车使用环境的改善,导致汽车流通速度加大,有利于汽车需求进一步增大。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成为汽车市场消费的主体。
2.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高国民总值;提高相关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从经济发展史的一般规律来看,汽车工业应该成为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并且将发挥其战略作用。
另外一方面,从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状态来看,迫切需要新的、强大的经济增长点。
所以,无论从历史和现实,还是生产和消费来看,汽车工业都应该,并且可以成为推进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此外,汽车工业能够提供数量庞大、范围广泛的就业机会。
汽车工业本身既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它的生产和使用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由此就
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相关产业。
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各个生产和管理环节所要求的工作技能都不一样,所以就可以容纳不同层次的劳动者。
而且,随着汽车产量的增加、使用的普及化和汽车产品的高科技化,汽车及相关产业所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的数量将越来越多,范围将越来越广。
城市化、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成更是汽车的效应。
组团式城市群有利于城市空间放大,而城市空间放大有利于汽车使用环境的改善,导致汽车流通速度加大,有利于汽车需求进一步增大。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成为汽车市场消费的主体。
3.汽车是一种文化:艺术品位;政治文化;体育文化;礼仪文化。
汽车的普及为人类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新生事物,汽车艺术、汽车广告、汽车模特、汽车展会、汽车体育、汽车旅游、汽车旅馆、汽车社区、卫星城、乡间别墅及汽车银行等已渗透到发达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改造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进而改变城市结构、乡村结构和就业结构,改变人们的区域概念、住地选择、消费结构、商业模式、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改变人们的社会关系、沟通方式、活动节奏、知识结构以及文化习俗。
汽车的使用是个性权利的延伸和个人主动性的象征,汽车创造了崭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内容,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心理素质、道德因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弊
1.能源消耗(石油有限)
大量的汽车将增加对石油的过度需求。
我们的石油需要大量生产。
为了生产石油,我们不可避免地陷入资源的竞争,在处理和产油国的关系上往往卷入国际争端。
我们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我们需要付出大量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加重生态负担。
而石油的冶炼所释放的大量污染,又会加重的环境负担。
2.环境污染(排放噪声)
大量的汽车将增加对石油的过度需求。
我们的石油需要大量生产。
为了生产石油,我们不可避免地陷入资源的竞争,在处理和产油国的关系上往往卷入国际争端。
我们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我们需要付出大量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加重生态负担。
而石油的冶炼所释放的大量污染,又会加重的环境负担。
噪声是汽车对环境产生的又一严重污染形式。
成千上万辆汽车的发动机轰鸣声、车轮行驶声和喇叭的尖叫声都搅乱了人们宁静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烦躁不安,精神受到刺激。
3.交通事故
汽车的发展使人生活在发生意外事故的恐惧,我国是世界上汽车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尽管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只占全世界的2%,但每年车祸死亡人数占全球的20%,每年死于车祸的人超过10万,加上受伤者人数有100万。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全国交通事故41.3万起,造成8.4万人死亡,28.6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1.2亿元。
而到2002年,死于汽车交通事故的人数上升到10.9万,受伤56.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3.2亿元。
汽车交通事故已成为中国15-45岁人群的第一大杀手,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其次,汽车的高速发展造成道路堵塞,导致低效率,使汽车原本应带来的快捷、舒适、高效无法实现,严重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增加了汽车燃油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城市,交通堵塞已成为城市功能正常
运转的重大障碍。
仅北京公交车乘客的时间损失这一项,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792亿元,更不用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燃料费用损失和环境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汽车的发展又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降低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汽车快速发展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在享受便利和成本负担上是不公平的,对没有车或不能开车的人来说,他就会孤立于汽车社会,交通的改善与他无关,但他必须同汽车拥有者一样,承担汽车造成的污染、交通堵塞及城市道路等带来的各种问题,还要负担道路建设和维护成本。
另外,汽车这个文明时代的产物,不仅给人们物质上带来了损失,而且心理、精神上的损失也是不可忽视的。
堵车、红灯前的漫长等待是人们城市日常失望情绪蔓延的根源之一,导致各种烦躁、郁闷情绪,甚至“公路怒火”,“柏油综合症”等。
同时,汽车社会剥夺了人类与自然界接触的机会,整天面对的钢铁、混凝土,引发了人们的心理伤害,人们倍感孤独,幸福感降低。
三、展望
汽车发展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了全球性问题,根据自然辩证法原理,科学技术是产生某些全球性问题的前提和原因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依靠科技的发展。
因而,我国在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上,不可盲目过快的发展,要及时、充分的意识到汽车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本和代价,要在政策制度和规划上努力克服和减少汽车带来的负面效应,应建立一种资源约束型、适度的汽车消费模式,坚持可持续行发展。
从汽车设计方面考虑,要减小汽车的尺寸和排量,使用无铅汽油、电喷发动机、三元催化剂等环保系统,推行欧Ⅱ、欧Ⅲ标准,发展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等。
车子小了,制造时耗费的原材料就少,使用时占用的道路和地面也少,耗费的能源、排放的污染物自然也会少。
同样的资源,可以制造出更多的汽车,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上汽车。
同时,国家必须出台各种政策限制大排量的汽车生产,鼓励环保、经济型汽车,对汽车报废等进行严格管理,科学的引导汽车的发展;加强交通管理,应用先进的信息、控制、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调整交通结构,加强交通法制法规建设,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交通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
在城市规划中,应建设紧凑型城市,自足型卫星城市,优先发展和全面改善公共交通。
建设专用公共汽车道,发展轻轨、地铁;改善公共交通设施的舒适度、清洁度和服务的和善周到及提高乘客的文明素质,引入公共交通在车费和服务上的竞争机制;合理规划交通叉路,改进路面;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站点,做到以人为本。
采用收交燃料税和对使用非机动化的交通方式上、下班的给予补贴等各种综合措施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