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工艺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工艺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工艺》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2.课程简介
《建筑施工工艺》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基本理论的讲授以实际应用要求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主要讲授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泥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冬雨季施工、高层建筑施工等基本知识,重点讲授土方量计算、模板工程量计算、钢筋工程、混泥土工程,是一门综合
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专业课。

它以建筑结构、建筑材料
等课程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对建筑施工技术重要性的了解和认识,
并掌握各工种施工工艺的方法,是学习和从事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解决建筑施工中各个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的一般施工技术
问题,宗旨是质量优、造价低、工期短。

是以工种工程施工为研究对象,选择合理的施
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方法和技术,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经济、合理的完成
各工种工程的施工,实现建筑工程的“三保”,即保证工程质量、保证经济合理(成本、
工期)、保证安全生产。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土方工程量计算、开挖、回填、压实方法;
2.掌握桩基础工程施工,预制桩制作、运输、打桩方法,灌注桩制作;
3.掌握砌筑工程施工方法,砌筑材料的选择、质量要求、验收标准;
4.掌握钢筋混泥土工程施工要求,技术规范;
5.掌握结构安装工艺、基础装饰工艺、冬雨季施工方案;
(二)能力目标
1.能计算土方工程量,进行土方调配;
2.能对砌筑工程进行质量验收;
3.能识读施工图,计算钢筋混泥土工程量;
4.能正确选择结构吊装方案;
5.能正确组织施工。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7
7
六、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学士或以上学位,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以便解决教学、科研、实践工作中不断涌现出的新的问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良好的知识传导能力和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建筑行业的实践经验或经历,与建筑行业系统密切联系的沟通渠道,具备善于实践并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学生,备课充分、讲授熟练;教学内容丰富、新颖;深度、广度适宜;概念准确,重点突出;进度符合课程授课计划要求;采用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启发式、分组讨论式等方法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路,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教材要求:
余江《建筑施工工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参考资料:
宁仁岐《建筑施工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蒋春平《建筑施工技术》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5
城乡住房建设部《施工员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3、硬件要求:高性能计算机一台;
4、软件配置: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

七、课程评价标准、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习态度等,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采用笔试、操作、小组协作实验与讨论学习、制作作品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开卷、闭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过程考核占20%,实训成绩占20%,期末终结考试成绩占60%,技能考核成绩以专业组技能考核小组的测试成绩为准。

平时成绩20%+实训成绩20%+期末成绩60%=总成绩
平时成绩=上课出勤5%+平时作业5%+上课回答问题5%+小组学习5%
八、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工程实践,如通过观察附近构筑物、建筑物结构类型等手段,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其原因的能力。

九、其它说明
1.学生学习基础要求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主动性较差,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应用以下5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归纳、练习实践和章节总结。

2.校企合作方式
以企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与企业进行对接教学,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程内容,并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工作,再返回学校有目的的学习岗位所需求的知识,最终达到“教、学、做”为一体。

制定单位(系部):
制定人: 审定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