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设计题目:《垃圾分类与回收浅析》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年级专业:资源11301学号:1305270122姓名:汪进指导老师:刘瑞华目录一、前言----------------------------------------------------------------------------二、研究背景---------------------------------------------------------------------三、内容概述--------------------------------------------------------------------- ●垃圾分类原则------------------------------------------------------------------ ●垃圾分类意义------------------------------------------------------------------ ➢主要问题------------------------------------------------------------------------ ➢国外分类------------------------------------------------------------------------ ➢国内分类------------------------------------------------------------------------ ➢产生效果------------------------------------------------------------------------ ●垃圾分类意义------------------------------------------------------------------ ●回收利用意义------------------------------------------------------------------ ●回收方法------------------------------------------------------------------------ ●回收流程------------------------------------------------------------------------四、总结------------------------------------------------------------------------------五、参考文献------------------------------------------------------------------------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增长迅速,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因此,依靠科技进步,使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置系统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实现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任务。

✧研究背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您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

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非常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450元至600元人民币。

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

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内容概述垃圾分类原则:分而用之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

因地制宜各地、各区、各社(区)、各小区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回收利用废弃物的能力、居民来源、生活习惯、经济与心理承担能力等各不相同.自觉自治社区和居民,包括企事业单位,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

减排补贴,超排惩罚制定单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标准,低于这一排放量标准的给予补贴;超过这一排放量标准的则予以惩罚。

减排越多补贴越多,超排越多惩罚越重,以此提高单位和居民实行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的积极性。

捆绑服务注重绩效在居民还没有自愿和自觉行动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资源又不足时,推动分类排放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和其他企业介入。

但是,仅仅承接分类排放难以获利,企业不可能介入,而推行捆绑服务就能要解决这个问题。

将推动分类排放服务与垃圾收运、干湿垃圾处理业务捆绑,可促进垃圾分类资本化,保障企业合理盈利。

垃圾分类回收说难不难,分而用之实为关键,因地制宜提供方便,自觉自治行为规范。

垃圾分类意义: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理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主要问题:拾荒大军取而代之问题多多。

8.2万人的拾荒者,每年从北京“捡走”9.3亿元,同时还将废弃物转化成为新的资源,客观上减轻了政府处理垃圾的负担,减少18亿元的处理费用,延长了垃圾填埋处理场的使用寿命。

但是,这些民间自发的拾荒者,均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检验和约束,致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他们自身的传染病发病率也较高。

垃圾道成为百姓的苦恼。

如今高楼林立,垃圾道成为许多地方的卫生死角,脏乱不堪的垃圾道口,蚊蝇十分张狂,加上拾荒者的胡乱翻找,使得居民们每当走过时必捂鼻而过,底层的住户可就无法逃避,在炎热的夏季也不敢打开门户。

老百姓期待新型垃圾回收办法的实施。

袋装垃圾并非长久之计。

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封闭垃圾道,用塑料袋装垃圾定时回收的办法,以减少垃圾露天堆放对环境的影响。

国内分类: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

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资源返还。

国外分类: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又走在了世界前列。

上世纪60年代的严重环境污染“逼”出了一流的环保技术,70年代的深刻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

就在认真克服一个个危机的过程中,日本把其他先进国家一一超过。

而垃圾分类中透射出的那种认真精神,无疑是其中最放异彩的一个部分。

如,东京都各商业区人行道上的地砖几十年都不会出现凹凸不平的塌陷,建筑师要求楼梯毛坯的背面等看不见的地方也要整洁光滑,等等,不胜枚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的上述事例给我们很多启示。

仅就垃圾分类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硬件还远不能与日本相比,但更大的差距恐怕还是在软件上,即在于政府和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上,在于政府关于垃圾分类的制度建设上,也在于每个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真细致精神和环保节能意识上。

由此引申开来,只有大家都摒弃嫌麻烦的想法、大概其的思维习惯和安于中流的低标准,才有可能做到垃圾分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消灭城市管理中“三不管”的死角,有专人来治理脏、乱、差的现象。

美国:垃圾回收作为一种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发达国家,回收产业正在全国产业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以美国3个城市巴尔的摩、华盛顿和里奇蒙为例,过去回收垃圾每处理1吨需要花40美元,分类处理以后,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创造了5100个就业机会。

在美国这3个城市只是很小的一个地区,其垃圾回收不仅节约了处理垃圾的费用,而且创造了5亿美元的财富。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

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

居民对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

这不仅表现在他们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耳熟能详;而且,在这里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就像为能饮用到洁净的自来水付费一样天经地义。

澳大利亚:一般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三个深绿色大塑料垃圾桶,盖子的颜色分别为红、黄、绿。

绿盖子的桶里,盛放清理花园时剪下来的草、树叶、花等;黄盖子的桶里,则放可回收资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

由于规定复杂,因此市政部门每年都会向各家邮寄相关宣传资料,孩子们更是早早地学会了如何给垃圾分类英国:一般来说,每家都有三个垃圾箱:一个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装花园及厨房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区政府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

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则回收42种垃圾,如眼镜、家具等。

其他国家:垃圾分类不仅是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的时尚,也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趋势。

在巴西,许多社区都实行的垃圾分类,这位市长把市政大厅正门口的分类垃圾箱作为该市的荣耀。

而附近的二十多个海滩,分类垃圾箱更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菲律宾的一些地方,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为清洁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垃圾分类是这个运动中的主要内容。

产生效果:尽管小区门口放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但各种垃圾混杂,免费发放的可降解垃圾袋也被用来盛装其它垃圾。

在北京、杭州等,垃圾分类试点已经推行了14年,却未见明显实效,垃圾或随意堆放或无处堆放并对生活区域形成围困态势。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青龙山谷间巨大的填埋库区,十多辆垃圾直运车辆轮流倾倒垃圾,推土和碾压机械不时在“垃圾山”上穿梭,挥汗如雨的环卫工人正冒着恶臭,协助清洁直运车将散落的固态垃圾和厨余废液扫至倾倒平台以下。

据了解,1991年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时标高为30米,层层填埋垃圾至今标高已经超过100米,而165米就是上限。

统计数据显示,和杭州一样,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面临垃圾困局。

除县城之外的600多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

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在海南省部分市县除乡镇外,大部分自然村垃圾处理均处于放任状态。

废塑料袋、塑料编织袋在农村垃圾中占比最大,即使是五指山腹地的水满乡亦可见到塑料袋随风挂满枝头的景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