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十四卦详解(精)

六十四卦详解(精)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按上下卦查阅上卦下卦1乾天2兑泽3离火4震雷5巽风6坎水7艮山8坤地1乾天乾为天泽天夬火天大有雷天大壮风天小畜水天需山天大畜地天泰2兑泽天泽履兑为泽火泽睽雷泽归妹风泽中孚水泽节山泽损地泽临3离火天火同人泽火革离为火雷火丰风火家人水火既济山火贲地火明夷4震雷天雷无妄泽雷随火雷噬嗑震为雷风雷益水雷屯山雷颐地雷复5巽风天风姤泽风大过火风鼎雷风恒巽为风水风井山风蛊地风升6坎水天水讼泽水困火水未济雷水解风水涣坎为水山水蒙地水师7艮山天山遁泽山咸火山旅雷山小过风山渐水山蹇艮为山地山谦8坤地天地否泽地萃火地晋雷地豫风地观水地比山地剥坤为地简易占卜法:1.随机(比如翻书,抽扑克,看时间,随心报数...)取三个数,可以是三个均一位的数,也可以是三个多位数。

然后以第一个数为上卦,第二个数为下卦,第三个数为动爻,根据上表求出卦象和动爻。

比如482,则上卦为4为震,下卦为8为坤,得雷地豫卦。

动爻为2,然后查看动爻的爻辞和白话注解即可大概知道吉凶。

雷地豫卦二爻:六二:介于石①,不终日。

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2.上下卦数大于8的,除以8取余数作为卦数;动爻数大于6的,同样除以6取余数作为动爻。

比如17,25,19,得乾为天初爻(动爻数余1看“初爻”,即是第一爻;动爻数余6看最后一爻,即是“上爻”)动。

求出乾为天初爻爻辞为: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3.对爻辞含义的理解必须找出字面意思与所测事情的内在合理联系,不可望文生义。

因为爻辞只不过是古代人们根据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他们自己的理解给卦爻添加的注释,并未穷尽卦爻本身的丰富内涵,更不可能在字面上包含现代生活的内容。

4.爻辞的理解可以结合一些辅助的规则进行更深入的判断:a.“内卦为体,外卦为用”:内卦代表求测的主体,代表自己,我方;外卦代表求测的客体,外界环境,对方。

动爻在外卦,那么爻辞主要反映外界环境,或者对方的情况和状态;动爻在内卦,则爻辞主要反映我方的信息。

b. “老阳为过去之事,老阴为将来之事”:阳为实,阴为虚,所以阳爻(▄▄▄▄▄)表示已经成型已经发生的事情,阴爻(▄▄▄▄)代表尚未成型尚未发生的事情。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按易经原文卦序查阅按京房纳甲分宫查阅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详解。

为了方便易学预测爱好者们查阅,按京房纳甲分宫列表如下,点击即可查看:1.乾宫八卦卦辞详解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2.兑宫八卦卦辞详解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3.离宫八卦卦辞详解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4.震宫八卦卦辞详解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5.巽宫八卦卦辞详解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6.坎宫八卦卦辞详解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7.艮宫八卦卦辞详解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六十四卦探秘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是《易》之灵魂!没有它们就没有《易》。

前篇已经介绍了八卦的产生及其属性,此篇专题介绍六十四卦。

在易学中,六十四卦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谈,其实不然。

六十四卦是怎样演绎出来的?它的卦序是怎样排列的,最早的卦序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能“弥纶天地之道”……这都需要我们做出回答。

六十四卦探秘六十四卦的衍生过程六十四卦是在八卦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起来的。

宋·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载邵雍的《伏羲八卦次序》和《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两张横图,以说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衍生过程。

详见下图。

此图是对《易传·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解释。

邵雍说八卦的形成是“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

”先有太极,宇宙混沌初开,分出天地,然后有万物。

将太极一分为二,为阴为阳。

阳分为太阳和少阴,阴分少阳和太阴,这就产生了四象。

四象再一分为二,太阳生《乾》、《兑》,少阴生《离》。

《震》,少阳生《巽》、《坎》,太阴生《艮》、《坤》,这样八卦就衍生出来了。

所生八卦次序是按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排列的,这是伏羲八卦的次序,故称《伏羲八卦方位图》。

此图是衍生六十四卦的基础。

在《伏羲八卦方位图》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见左上图:邵雍认为,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而成。

由八卦生十六卦,十六卦生三十二卦,三十二卦生六十四卦。

后人对这种分法持有异议。

“分”只是数量上的增加,没有确切地说明六十四卦的衍生过程。

这其中的十六卦和三十二卦是个什么卦象呢?朱熹在《易学启蒙》中说“八卦上面各加一奇一偶,而为四划者十六”,这就是说,十六卦是四划卦,三十二卦就是五划卦,朱熹与说“于经无见”,看来这种分法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哲学理论问题。

在人类的认识史上,从来就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对于事物的发展,形而上学认为只是增加和减少,辩证法则认为是对立和统一。

毛泽东同志说:“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矛盾论》)。

太极分而为阴和阳,这是“分”,但不只是数量上的增加,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孔子》说,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相荡”、“八卦相错”而成。

“荡”和“错”义有些相近,推荡交错之义。

“荡”和“错”是动态的,是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表现形式;它们又在这斗争中达到了统一,统一在一个卦中。

三划卦是这样形成的,六划卦也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我们说,《易》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阴和阳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又统一在三划卦中。

一个三划卦也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两两相荡相错,就形成了一个六划卦,又达到了统一。

六十四卦就是这样形成的。

它们的推荡过程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同卦相重,即乾()与乾()重、坤()与坤()重……,这样就形成了八个六划卦:乾、坤、兑、离、震、巽、坎、艮。

这八个六划卦称作“八纯卦”,其卦名还是原卦名。

二是,一个经卦与另一个经卦相重。

以(乾)卦为例,与(坤)重而成(否),与(兑)重而成(履),与(离)重而成(同人),与(震)重而成(无妄),与(巽)重而成(姤),与(坎)重而成(讼),与(艮)重而成(遁)。

余仿此类推。

这样,由一个经卦经过与自身或其它经卦重合,就衍生出八个六划卦,八八成六十四卦。

由此可见,这是“合(矛盾的对立统一)”而不是“分(数量的增加)”。

是两两重合而成,如果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则是82=64。

正因为如此,《易》才能“弥纶天地之道”,才能解释宇宙间千变万化的形态。

如果认为只是数量上的增加,那就陷入了唯心主义泥潭。

在下面的《卦序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组合的全貌。

六十四卦探秘六十四卦次序六十四卦到底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在众多的六十四卦次序中那个是最原始的,这一直是困扰易界的一个难题。

为了讨论这一问题,让我们从六十四卦的次序入手。

六十四卦有多种排列次序,我们先选择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六十四卦探秘六十四卦次序(一)文王《周易》卦序这是现行本《周易》的卦序,也是文王重新排列的六十四卦次序。

它有如下特点:以《乾》为首卦此卦序是《乾》为首卦,总统其余六十三卦,表明《周易》作者崇尚天和阳刚之气,同时也是对商《归藏》易序的一种修订。

《归藏》是以《坤》为首卦,将“坤乾”颠倒而成“乾坤”,表明崇尚阳刚之气,也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翦商(前面已有说明)。

将六十四卦分成了上下《经》从《乾》至《离》三十个卦为《上经》,从《咸》至《未济》三十四个卦为《下经》。

乾为父、坤为母,《上经》犹说父辈的事。

《咸》()卦上兑为少女,下艮为少男,男女交感而成婚,组成了一个恒久的家庭,《下经》犹说下一辈的事。

卦是按事物的发展规律排列的这在《序卦传》中作了详细表述。

有《乾》、《坤》而有万物,《屯》是物之初始,犹一个初生儿的诞生;幼童需要启蒙,故下卦是《蒙》;幼童还得喂养,故接下来是《需》……从《屯》到《既济》,事物完成了一个发展的全过程;然而事物还没有终结,故最后一个卦是《未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表明了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六十四卦除乾、坤、坎、离、颐、中孚、小过、大过这八个卦之外(因这此卦倒过来也一样),卦基本上都是一正一倒相邻排列的,如;泰和否,损和益,剥和复……,它表明了事物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和曲线发展的规律。

六十四卦探秘六十四卦次序这是《易传·杂卦传》的卦序,此卦序也是以《乾》为首卦。

晋·韩康伯说:“杂卦者,杂揉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系辞注》)。

与通行本《周易》一样,除乾、坤、坎、离、颐、中孚、小过、大过这八个卦因正倒都一样,而同类相邻安排外,其余各卦均是一正一倒排列的。

不过其排列顺序不同,它在揭示对立统一关系的同时,更强调对立的一面,请见下图。

六十四卦复对次序图唐·孔颖达说:“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

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

屯、蒙、需、讼、师、比之类是也。

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之类是也。

且圣人本定先后一,若元用孔子《序卦》之意,则不应非覆即变,然则康伯所云:困卦之次,托象以明义,盖不虚矣”(《周易正义》)。

如果说《杂卦传》也是孔子或其弟子所著的话,孔子的治学方针是“述而不作”,那么,这个卦序不可能是孔子“杂揉”的。

或许孔子见到了另外版本的易书。

周易六十四卦图,六十四卦方圆图,六十四卦方位图, 周易六十四卦图8.坤宫八卦卦辞详解研读周易,其中心课题就是六十四卦。

周易包罗万象,天地人物一切事理尽在其中。

这样广大而完备的一部经,实际就在六十四卦。

至于经中的系辞十翼等,那都是六十四卦的注解。

六十四卦来自八卦,八卦来自太极。

孔子在系辞上传里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在系辞下传里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何谓太极,先儒解释不一。

虞翻说:「太极,太一也。

」韩康伯说:「太极者,无称之称。

」孔颖达说:「太极即是太初太一也。

」苏子瞻说:「太极者,有物之先也。

」朱晦庵说:「太极者,理也。

」来知德说:「太极者,至极之理也。

」焦循说:「太极犹言大中也。

」各家注解虽不相同,其实都以太极为天地人物的本有之体,简称为本体,此体圆含无穷的形象与无尽的功用,本体形象功用不相分离。

不学周易,不明易理,则不知吾人本有此体,不知万物皆备于我,以致凡事舍本逐末,向外驰求,造成一己与群众的种种灭祸。

学易明理,则能趋吉避凶。

凶之最大者为生死问题不能解决,吉之最大者即是学为圣人。

欲学圣人,必须先求解决生死问题。

论语记载,子路问死,孔子解答:「未知生,焉知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