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决策管理系统的9个基本子系统9个基本子系统:内部经营信息子系统、市场环境信息子系统、国家宏观政策信息子系统、战略规划设计子系统、年度计划制定子系统、具体实施方案设计子系统、经营方针决策子系统、战略和措施决策子系统、人事管理决策子系统内部经营信息子系统内容(1)全面收集企业组织内部经营活动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生产、销售、财务和人才、技术、采购、安全、质量、成本、管理等10个方面的内容。
(2)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核实,以去伪存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对核实的信息进行分类标准化处理,并在处理之后,输入企业数据库,以便保存和供人查阅。
(4)撰写分析报告,并传递给相关人员,以供决策方案拟订和决策制定之用。
(5)对收集整理过的企业内部经营信息,按照调阅使用需要进行分类,然后按类设定调阅使用权限密码,以在保证相关岗位角色能有效地获得相关信息的同时,又避免企业商业秘密地泄漏。
标准要求(1)完整性要求。
财务、生产、销售、人才、技术、采购、安全、质量、成本、管理10个方面的信息,一个也不能落下。
(2)责任性要求。
提供信息的人必须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收集加工信息的人必须对信息的准确性负责,对于信息的遗漏和失真的责任人和责任承担方式都要有事先的约定。
(3)全员性要求。
信息的收集工作涉及的面广,任务也大。
对于这一工作不能单纯通过设置几个信息员岗位来完成,而是要求所有有信息形成的岗位,按特定的要求及时地把在自己岗位工作中所形成的信息输入到企业信息系统中来。
(4)制度化要求。
对于所要收集的信息内容、时效、输入形式,以及所涉及到的岗位必须承担的信息收集工作责任,都要有制度予以约定,以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5)及时性要求。
根据信息本身的性质和要求,定时提供上述10类信息的现状、问题、趋势等方面的分析报告;对影响到企业组织价值目标实现的内部经营方面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必须以通报的形式进行调研分析,并编制分析报告,限期,比如在两小时的时间内,送达企业领导人和高层管理人员。
(6)方便性要求。
信息要求以分析报告、统计表的形式提供,并可根据其内容性质,选择通过内部局域网或者电子邮件、简报的形式传递;定期编辑信息提要,并送达企业领导人和高层管理人员。
市场环境信息子系统内容(1)确定具体的岗位负责收集有关市场发展变化动向的外部环境信息,其内容包括行业发展前景、行业技术发展情况、产品替代品发展情况、客户消费偏好的变化情况、产品市场供求情况、竞争对手的市场战略措施和市场推进措施信息、企业经营资源(主要是资金、人才、原材料等)的市场供求情况等7个方面。
(2)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核实,以去伪存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对核实的信息进行分类标准化处理,并在处理之后,输入企业数据库,以便保存和供人查阅。
(4)撰写成分析报告,传递给相关人员,以供决策方案拟订和决策制定之用。
(5)根据市场环境信息分散性的特点,除了由相关的岗位为主收集之外,还要建立信息收集的奖励制度,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的重要程度设定奖项。
通过奖励自主收集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市场环境信息的人员,以鼓励企业每个员工都关注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并积极收集相关信息。
标准要求(1)完整性要求。
行业发展前景、行业技术发展情况、产品替代品发展情况、客户消费偏好的变化情况、产品市场供求情况、竞争对手的市场战略措施和市场推进措施信息、企业经营资源的市场供求情况等7个方面都要给予关注,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的内容。
(2)责任性要求。
提供信息的人,要明确说明信息的来源,以为信息的核实提供方便,信息的收集加工人,要对信息的核实承担责任。
不能随意传播道听途说的信息,但又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可能是真实的重要信息。
(3)全员性要求。
把对市场环境信息的收集列为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人都要根据自己所可能接触到的相关信息源,收集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市场环境信息。
(4)制度化要求。
对于关注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变化,主动收集市场环境信息的人员的奖励要有明确的制度安排,以通过制度规范来稳定企业员工关注企业发展环境变化,积极收集相关市场信息的意愿和热忱。
(5)及时性要求。
强化对于及时收集提供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市场信息的人员的激励,并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畅通,以使重要的市场环境信息能及时地上传到企业企划部门和决策机构,为企业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争取宝贵的时间。
(6)方便性要求。
常规的市场动态信息要求以分析报告、统计表的形式提供,并根据其内容的性质,选择通过内部局域网或者电子邮件、简报的形式发布、传递;并要求定期编辑信息提要,送达企业领导人和高层管理人员,以为信息的传阅提供方便。
(7)预见性要求。
这不仅是要求信息收集整理人员要及时收集权威部门或专家对于市场环境变化趋势的分析预测报告,而且要求根据已收集到并核实的信息,以把市场环境变化的趋势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决策者,使其决策能把握住市场环境变化的趋势。
国家宏观政策信息子系统内容(1)收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信息。
其内容包括:行业政策法规、市场管理法规、税收优惠政策、区域性经济发展鼓励政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信息。
(2)对核准的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在处理之后,输入企业数据库,以便保存和供人查阅。
(3)对于由不同的岗位角色从不同的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核实后归纳汇总、分析概括整理。
对于没有核实的信息,对企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信息,也要作为警示性信息进行公告,让企业各个方面的人关注信息的真伪和发展变化的趋势。
(4)与国家宏观政策信息源,通过种种关系建立稳固的联系沟通渠道,以保证在相关信息发布之前,至少是在发布的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
(5)将已核实的信息整理撰写成分析预测报告,传递给相关人员,以供决策方案拟订和决策制定之用。
(6)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设定调阅使用权限密码,以避免并未完全核实的外部信息随意传播导致人心恐慌。
标准要求(1)完整性要求。
对行业政策法规、市场管理法规、税收优惠政策、区域性经济发展鼓励政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5个方面的信息都要给予高度关注。
(2)责任性要求。
确定专人与国家宏观政策信息源建立联系,并由他负责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承担责任,并确定信息收集发生遗漏所要承担的责任。
(3)制度化要求。
对于所要收集的信息内容、时效限制、输送形式,以及涉及到的岗位和工作的个人责任,都必须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约定,以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4)及时性要求。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性信息,必须在第一时间得到,只要有可能就必须通过咨询机构事先得到信息,至少要事先得到趋势性预测信息,以为适应宏观政策的变化进行企业发展调整,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
(5)方便性要求。
信息要求以分析报告、统计表的形式提供,并根据其内容性质,选择通过内部局域网或者电子邮件、简报的形式传递;定期编辑信息提要,并送达企业领导人和高层管理人员。
(6)预见性要求。
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以及企业发展自身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影响的程度,定期举办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走向的政策预测分析会和报告会,以事先把握政策调控走向,以为这种宏观政策的调整事先作出安排。
(7)准确性要求。
对于国家宏观政策信息,不能道听途说,必须尽可能接近信息源,以获得准确的信息,包括通过订阅国家公开发行的政策文件和权威报刊,设专人定时收听收看电视广播新闻。
对于国家宏观政策信息走向的预测信息,也只能从权威部门和权威专家那里获得,不得随意听信小道消息。
战略规划设计子系统内容(1)对于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大信息,进行跟踪关注,并根据信息所反映的变化趋势,思考、制定和调整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方案,包括经营方针决策方案、三年中期战略规划决策方案、五年至十年的长期战略规划决策方案。
(2)对中长期战略规划方案所依据的信息资料进行查证核兑。
(3)针对企业内部实际和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制定多个应对方案,以为决策的制定提供选择方案。
(4)对所拟定的方案,在企业内部组织广泛的讨论,让企业各个方面的人员,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完善方案的内容,并直接通过这种广泛的讨论,增强企业员工对战略规划认同的程度,以为决策后的贯彻实施提供保障。
标准要求(1)发展性要求。
即要求根据企业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提供决策制定的选择方案。
其内容包括:定期对企业的经营方针进行审核,并对其是否需要修改调整,以及如何修改调整提供备选方案;定期提供滚动制定的五年以上的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决策备选方案;定期提供滚动制定的三至五年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决策备选方案。
(2)科学性要求。
规划方案的拟定必须进行SWOT分析,并详细论证,提出设想,说明设想选择的可能效果、约束条件和可能要承担的风险;方案的分析论证要以科学的预测分析为基础;预测分析必须根据所要预测的内容进行建模完成,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臆断。
(3)严密性要求。
所引用的信息资料,要有确定的来源出处,重要的信息还必须亲自查证其真实性;所作的论证必须分析全面、逻辑严谨。
(4)参与性要求。
战略规划的设计,必须广泛吸收企业员工参与讨论修订。
一方面通过这种参与,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同时又调动企业员工在战略规划方案被决策者选择后贯彻落实的积极性。
中长期战略规划,并不存在严格的保密问题,所以必须避免由少数几个智者关在房子里谋划议定之后强加于人的情况发生。
(5)前瞻性要求。
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是为企业的远期发展确立目标和路线,其方案内容必须保证能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发展的实际,所依据的信息材料不能仅仅基于现实情况的限制,必须体现由这种现实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趋势,以保证所设计的战略规划具有先进性。
(6)独立性要求。
备选方案在提交决策机构进行选择之前,必须充分地与企业领导人进行深入广泛的沟通交流,但在方案的设计论证上要保持充分的独立性,以避免决策方案的设计论证陷入仅仅论证企业领导人的观念思路的陷阱,降低这一工作的意义作用。
(7)选择性要求。
必须提供两套以上的完整规划方案,并有明确的可行性分析说明,以使制定决策时进行选择成为可能。
年度计划制定子系统内容(1)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把由决策系统已经选择确立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进行具体化分解后,拟订年度目标计划和实施措施办法。
(2)组织年度目标计划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和岗位进行座谈讨论,以确认其可行性。
(3)撰写成完整的年度目标计划和实施措施的方案,提交决策部门进行决策选择。
标准要求(1)全面性要求。
分解到年度的目标计划,必须对经营收入、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自有资产、税后利润、多角化规模、市场空间规模、人员规模的年度增长率和增长额,及产品线深度和宽度、产品专利自有个数、生产工艺专利自有个数、市场推进措施、资金战略措施、人才战略措施、目标责任单位、管理创新措施等16个方面的内容做出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