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典型专题(含答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年时级:间:老师:课次: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可以看到像变大B.此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C.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看到正立的像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远视镜片,应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2.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距透镜45 cm 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透镜20 cm 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18 cm 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透镜 6 cm 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3.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C.蜡烛在a 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D.应用蜡烛在b 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4.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它们的初位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下列操作不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A.仅将蜡烛移至刻度线M 的左侧某处B.仅将光屏移至刻度线P 的右侧某处C.仅将凸透镜向左移至刻度N 处D.将透镜右移3cm,且光屏移至刻度线Q 的右侧某处5.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蜡烛置于 c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B.蜡烛置于 b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蜡烛从 a 点向b 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D.蜡烛从 b 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6.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 5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1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3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35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D.若蜡烛放置在45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7.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 端在2 倍焦距之外,b 端在1 倍焦距与 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A.a 端变细,b 端变细B.a 端变粗,b 端变粗C.a 端变细,b 端变粗D.a 端变粗,b 端变细8.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蜡烛通过透镜成的是虚像C.透镜的焦距小于 10cmD.透镜的焦距大于 20cm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 90cm 移至 120cm 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

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 7cm 处,移动光屏,则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像B.等大的像C.缩小的像D.正立的像10.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 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 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 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 b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 d 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二.实验探究题(共10 小题)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用光具座的长度为 1m,如果有焦距为 10cm、25cm 的两块凸透镜,应该选择焦距为cm 的凸透镜完成实验。

(2)实验前应点燃蜡烛,观察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像是倒立、的实像。

(4)实验中,不但虚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实像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如图乙所示在(3)的基础上,拿掉光屏,用肉眼在(选填"A"、"B"或"C")位置沿图示方向能看到这个实像。

(5)在(3)的基础上,当光屏略微向右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如果蜡烛与凸透镜不动,那么,在凸透镜前放置(选填"凸"或"凹")透镜,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其实就是(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为了使蜡烛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2)如图甲所示,在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cm,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P 点的位置,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合在一起,蜡烛能成个像13.小明用光具座、F 光源、凸透镜、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将光源放在30cm 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倒立、等大的清晰像,此时光屏在 cm 刻度处,凸透镜的焦距是cm;(2)把光源向左移至20cm 刻度处时,将光屏向(左/右)调节,可得(倒立/正立)(缩小/放大)的清晰像;(3)把光源放在 45cm 刻度处时,移去光屏,人眼通过透镜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

1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操作规范。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实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适当调节,才能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则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选填"大" 或"小")些。

(3)小明近日发现自己看不清黑板,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上了近视,成像示意图为(选填"乙"或"丙")图,近视眼可以使用(选填"凸透镜" 或"凹透镜")加以矫正。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具座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作用。

(2)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图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16.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上;该实验在光线较的环境中进行更便于观察。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分别是烛焰A、B、C 在光屏上所成的像。

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选填"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

当把蜡烛移动到 M 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选填"成实像"、"成虚像" 或"不成像")。

(3)分析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选填"正"或"倒")立的。

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17.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中心呈现出清晰的烛焰的像,由此可知透镜焦距为cm。

(2)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5cm 处,可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焦距恰当的透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添加透镜,适当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个倒立的、的实像;(3)在实验中,小明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烛焰的像(光具座足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王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画出了如图甲所示的物距 u 和像距 v 对应关系图象。

(1)小王实验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2)他们认真总结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发现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选填"A、B、C、D"中的一个选项)(3)小组中小李同学,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了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如图丙,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李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时,像又变清晰了。

小组同学讨论,如果开始放上近视眼镜后,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只移动蜡烛,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凸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 f=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高度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