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

第十四周专题训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54.0分)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时,成像的规律与下列哪种成像规律相同( A )A. 投影仪B. 照相机C. 放大镜D. 近视眼镜3.物理课上,小阳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将蜡烛从大于二倍焦距处向凸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像始终是正立B.像始终是倒立C.像始终是缩小的D.像始终是虚的4.关于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和投影仪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小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B.保持凸透镜不动,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C.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D.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6.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 B )A. 会聚光束B. 发散光束C. 平行光束D. 不能确定7.放电影试镜头时,发现银幕上的影像小了一点,为了使画面更大一些,应当调整放映机( D )A.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 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C. 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D. 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8.用照相机照相时,突然镜头上落下一个小昆虫,洗出的相片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A )A.相片上有一个昆虫的黑影B. 相片上有一个昆虫缩小的像C. 相片上有一个昆虫放大的像D. 没有昆虫的黑影和像,但比正常情况暗一些9.智能手机有拍照功能,如图所示,将放在自拍杆上给自己拍照,和直接手拿手机给自己拍照相比,从光学的角度看自拍杆的作用是( B )A. 增大物距B. 增大像距C. 使像更清楚D. 使像大一些10.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光屏上成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B )A.屏上不能成像B. 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C. 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D. 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1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他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缩小的像.小明将光屏从光具座上取下,把这支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此时蜡烛通过这个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 D )A.倒立等大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13.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 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 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D.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C.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15.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C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C.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则( D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 光所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17.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 )A.倒立、放大的像B. 倒立、缩小的像C. 正立、放大的像D. 正立、缩小的像18.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C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A. 甲与乙B. 甲与丙C. 乙与丁D. 丙与丁19.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20.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使用投影仪时若要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应将投影仪远离屏幕B.将一支铅笔放在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一侧由紧贴玻璃杯到逐渐远离的过程中,眼睛在另一侧透过玻璃杯会看到铅笔的像逐渐变小,笔尖的方向无变化D. 研究凸透镜成像时,若物距为30cm,像距为40cm,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后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倒立的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C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22.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4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C )A. 3cmB. 6cmC. 9cmD. 12cm2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记录:当物距u1=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cm 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下列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中最精确的是( A )A. 大于10cm,小于15cmB. 大于15cm,小于20cmC. 大于10cm,小于20cmD. 大于10cm,小于30cm24.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从高空飞机上拍摄到的画面,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C )A. 等于60mmB. 等于120mmC. 小于120mm但大于60mmD. 大于120mm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B )A. 5cmB. 10cmC. 15cmD. 20cm26.下列是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 C )A. aB. b、dC. cD. a、b、c、d27.如图,两条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都经过主光轴上离光心10cm处的一点A,在该透镜左侧离光心5cm处的B点发出了两条光线,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表示这两条光线经过透镜后的光B. C.28. 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图,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 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为使拍摄到的像大些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 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C.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 景物在镜头前任意位置都能成缩小的像 29. 如图所示,OO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 A 点时,像在B 点;将点光源放在B 点时,像在 C 点.当 将点光源放在 C 点时,则( D ) A. 一定在B 点成一个实像 B. 一定在A 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 可能在 B 、C 之间成一个实像D. 可能在C 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30. 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 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B ) A.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B.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C.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31. 将一支点燃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透镜在中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D )A. 没有位置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 有一个位置在光屏上成像,成等大、倒立的实像C. 有二个位置在光屏上成像,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和缩小、倒立的实像D. 有三个位置在光屏上成像,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缩小、倒立的实像和等大、倒立的实像32. 放映幻灯时,为了使屏幕上的图象更大一些,应采取的措施是( A )A. 幻灯机向后移,再将镜头移近幻灯片B. 幻灯机向前移,再将镜头远离幻灯片C. 幻灯机向前移,再将镜头移近幻灯片D. 幻灯机向后移,再将镜头远离幻灯片33. 发光物P 从距凸透镜 60cm 的地方沿主轴向透镜方向以 v =5cm /s 的速度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凸透镜焦距 f =10cm ,关于发光物 p 在凸透镜中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当 t =1s 时,成放大、倒立实像B. 当 t =6s 时,成缩小、倒立实像C. 当 t =10s 时,成放大、正立虚像D. 当 t =11s 时,成放大、倒立实像 34. 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30cm 的地方,在离物体 45cm 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 D )A. 凸透镜的焦距是 90cm ,像是放大的B. 凸透镜的焦距是 18cm ,像是放大的C. 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像是放大的D. 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像是缩小的 35. 如图1所示为琦琦同学的照片,图 2是他将凸透镜紧贴在照片,然后逐渐远离照片,透过透镜所能看到琦琦 的照片,则在远离的过程中看到的顺序是( C )A. 乙丙丁甲B. 丙乙甲丁C. 乙丙甲丁D. 丙乙丁甲36. 如图2所示的6块光学元件.要使图 1的光路图成立,虚线框内应单独放入的镜是( A )A. 1或3B. 2或4C. 1或2D. 5或637. 用投影机把胶片投影出来时,要想屏幕上的字大一些,可 用的方法是( C )A. 使投影机离屏幕近一些,同时镜头移近胶片B. 只需使投影机离屏幕远一些C. 使投影机离屏幕远一些,同时镜头移近胶片D. 只需使投影机离屏幕近一些38.物体沿主光轴逐步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在另一侧,光屏在距离凸透镜16厘米和24厘米处时分别能得到缩小和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B )A. 8厘米B. 10厘米C. 12厘米D. 16厘米39.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C )A. 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 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 能在墙上看到正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 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4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此时在光屏上一定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烛焰的像B.透镜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一定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烛焰的像C.不论蜡烛放在凸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能看到清晰的烛焰的像D. 把凸透镜换成凹透境,则不论蜡烛放在凹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光轴直接观察,一定能看到清晰的烛焰的像4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C )A. 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B.蜡烛在b点时,物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C.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D.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42.某同学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分别为6cm、18cm、24cm时,依次得到放大虚像、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 B )A. 6cm<f<9cmB. 9cm<f<12cmC. 12cm<f<18cmD. 18cm<f<24cm43.如图使用投影仪时,胶片在屏幕上的投影太小了,教室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晰,要想屏幕上的投影变大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 )A.将镜头向下调,屏幕离投影仪近些B.将镜头向下调,屏幕离投影仪远些C.将镜头向上调,屏幕离投影仪近些D.将镜头向上调,屏幕离投影仪远些44.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 C )A. 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C.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外的景物时应把B端向外拉45.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二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C )A. 只有①②正确B. 只有①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③④正确D. 只有③④正确46.小明同学为小刚同学拍了全身照,接着小刚还要再拍张半身照,则下列做法正确的( B )A. 小明同学离小刚距离再近一些,并且把镜头向后缩B. 小明同学离小刚距离再近一些,并且把镜头向前伸C. 小明同学离小刚距离再远一些,并且把镜头向后缩D. 小明同学离小刚距离再远一些,并且把镜头向前伸47.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甲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乙凸透镜的焦距B.在甲图中,蜡烛和光屏交换位置,能够字光屏上得到缩小倒立的实像C.乙图中,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 乙图中,只移动蜡烛渐渐靠近凸透镜,原来光屏上一定可以看到放大的像48.如图所示,小明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改变鹦鹉和杯子之间的距离,他所看到的像不可能是( B )A. C. D.***49.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如图乙,人能透过空玻璃观察到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虚像B.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像,此像是虚像C.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D.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50.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透镜的焦距是( D )A. 5cmB. 10cmC. 15cmD. 30cm**5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不同,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种类,现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则根据这两个光斑( B )A. 甲、乙均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B. 甲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乙不能C. 乙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甲不能D. 甲、乙均不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52.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 用放大镜观察报纸时,报纸应放在一倍焦距之内,要使观察的像更大而且清晰些,报纸要靠近放大镜B.用投影仪放映物理试题时,要使银幕上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让镜头下降些,同时投影仪远离屏幕C.用照相机照人像照时,要使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让拍摄对象靠近镜头,同时镜头前伸D.用照相机照人像照时,要使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改用长焦(即焦距更长的)镜头,同时镜头前伸53.如图所示,小华组的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ACD )A. 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C.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D.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5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是为了___测量凸透镜的焦距___ .(2)接下来,小明将器材组装成图乙,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一个器材是___光屏___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缩小 _______ (缩小/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照相机___ 的原理(照相机/电影放映机).(3)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如图丙所示的情况,为得到完整的像,他可将凸透镜向___下___ 调节;(4)小明取来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且较靠近凸透镜,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获得一清晰的像(如图丁所示).拿走眼镜,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接下去的操作方法可以是,仅将光屏向___右___ (左/ 右)移动适当的距离,或仅将蜡烛向___左___ (左/右)移动适当的距离.55.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测焦距: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屏,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10___ cm.(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重心调到同一高度,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缩小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投影仪___ .(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4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___物距小于焦距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5.0分)56.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标出其焦点的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