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理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理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理
血液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血液系统功不可没,血液主要有四大功能:
1、运输功能:血液可运输O
2、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把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CO2、尿素、肌酐排出体外。

人体组织器官,尤其是一些重要器官如心、脑、肾需要充足的血和氧的供应,一旦缺血缺氧,会造成部分或全部功能损害。

2、调节体温:血液是由水分组成的,水的比热寄存,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使体温变化水明显。

3、调节PH值,维护内环境的稳定:血液中存在着很多的缓冲对,如碳酸、磷酸缓冲对,具有抗酸抗碱的作用,调节体液PH值。

4、血液中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来病原微物生的入侵,血液中还有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止血和凝血,防止血液丢失。

这样说来,血液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要实现血液的功能,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血液中的有形成分(RBC、Hb、WBC)量必须保证,是血液实施其功能的物质基础,否则功能将无法实现,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少了——贫血——抗贫血药;
2、血液在血管中运行,既要通畅,又不能外漏;出血————止血——止血药;凝血——血栓——抗凝药。

抗凝血药
抗凝途径:1、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肝素、香豆素类
2、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链激酶、尿激酶
3、降低血钙:枸椽酸钠
4、抗血小板聚集:阿斯匹林、潘生丁
5、其他:右旋糖酐
一、肝素
(一)来源:牛肺、猪小肠——大量阴电荷,强酸性
(二)机理:激活ATⅢ(大4倍)
(三)特点:
1、快、强、短(体内肝素酶很快破坏)
2、口服无效:大分子物质,不易通过生物膜
3、体内体外均有效
4、过量中毒可用硫酸鱼精蛋白解救(带阳电荷,强碱,1mg可中和100U)。

(四)用途:
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DIC、其他
(五)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自发性出血——减少剂量、鱼精蛋白解救
(六)禁忌症
出血性疾病——血友病、手术后
二、双香豆素
(一)来源:黄陵零香草
(二)机理: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与维生素K竟争抑制Ⅱ、Ⅶ、Ⅹ、Ⅸ在肝脏的合成。

(三)特点:
1、作用温和、缓慢、持久
2、口服有效
3、体内有效,体外无效
4、过量中毒用维生素K解救
(四)用途:血栓栓塞性疾病
纤溶药
链激酶尿激酶
(一)来源:β—溶血性链球菌肾细胞合成,从尿中提取的活性蛋白酶(二)特点:(1)间接作用
(2)具有抗原性
抗贫血药
一、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值长期低于正常的病理现象。

分为三类:
1、缺铁性贫血:亚铁血红素——Fe2+ +原卟啉
Hb (97%)珠蛋白
RBC
血液损失过多或铁盐吸收不足所致——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叶酸或VitB12缺乏所致,大细胞、高色素型,
叶酸、VB12——合成DNA的原料——细胞不能增殖分化——停留在幼稚阶段——细胞个子大、数量少、功能差、寿命短——大胖子、虚胖子。

3、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生发中心具有造血功能
感染、药物(抗癌药、氯霉素)、放射性重金属、汞剂、杀虫剂、苯剂——骨髓造血功能下降——红、白、血小板下降——20%的治愈率(中西医)——换血
或骨髓移植——价贵。

二、抗贫血药: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补充疗法来治疗贫血,药物主要有三种:铁剂、叶酸和VB12。

(一)铁制剂:
1、铁的体内过程:
胃酸、VC、果糖去铁蛋白结合
Fe3+ Fe2+ 入血Fe3+ 贮存
Fe2+ RBC Hb 血浆铁
2、缺铁的原因:不容易缺铁,每天从胆汁、尿液、汗液、上皮细胞丢失0.5-1.0mg,每
天摄入铁有25mg左右,用铁锅烧饭,——主要是儿童(WHO报告有40%
的儿童缺铁)
原因有四:(1)来源不足:
(2)吸收不良:慢性长期腹泻、萎缩性胃炎等;
(3)丢失:慢性失血性疾病(溃疡、月经过多、钩虫病——破坏红细胞)
(4)相对缺乏:婴幼儿、哺乳期、妊娠期。

3、药理作用与用途:
作用:参与RBC和Hb的合成
用途:缺铁性贫血。

4、不良反应:胃肠剌激反应——饭后服;
便秘——Fe3+ +H2S形成络合物影响Fe2+的吸收
对肠壁的剌激少
过量中毒:>1克引起急性中毒——恶心、呕吐、休克、血性腹泻、重则死亡——磷酸盐或碳酸盐洗胃+去铁胺。

5、注意事项:
(1)对因治疗:偏食——纠正
(2)忌与抗酸药合用
(3)不与牛奶(钙)、茶叶(鞣质)、四环素同用(络合)。

(二)叶酸(三)VB12
1、来源:绿色疏菜、肝、酵母牛奶、蛋黄、动物内脏及微生物合成
2、药理作用:(1)参与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2)参与氨基酸互变
(3)维持有鞘神经功能的完整性
(4)促进四氢叶酸的循环利用
3、缺乏的结果: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巨幼贫+神经症状)
4、缺乏的原因:需要量很少(50ug/d)2-3ug/d
妊娠或婴幼儿:300-400ug/d 2-3ug/d
(1)摄入太少——偏食吸收减少(空肠吸收)
(2)相对缺乏“内因子”(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
(3)烹调不当——不耐热警卫员—保证VB12不被消化
(4)VB12缺乏液破坏——到空肠吸收
(5)长期用抗叶酸代谢药(1)萎缩性胃炎:内因子分泌减少
氨甲蝶啶:抑制癌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2)胃次全切除:重症溃疡,胃癌
不能识别正常细胞
TMP: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乙氨嘧啶:抑制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
5、临床用途:(1)营养性巨幼贫(1)恶性贫血(口服无效,需注射)
(2)恶性贫血的辅助治疗(2)巨幼贫辅助用药。

二、促凝血药及抗凝血药
内源性
外源性ATⅢ、肝素辅助因子)
结合后灭活纤维蛋白减少——出血——止血药(促凝药)
纤维蛋白增加——血栓——抗凝药
止血药
止血途径:(1)促进纤维蛋白形成:VK
(2)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氨甲苯酸
(3)直接作用于血管:垂体后叶素
一、维生素K
(一)来源:天然 K1——植物苜蓿脂溶性高——胆汁乳化后空肠吸收
K2——肠道菌群
人工合成K3
K4 水溶性
(二)药理作用: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
(三)临床用途:
1、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1)早产儿、新生儿颅内出血——永久怀脑伤残
(2)阻塞性黄疸、慢性长期腹泻
(3)长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4)肝病、敌鼠钠中毒——Ⅱ减少
2、抗凝血药过量中毒:香豆素类,水杨酸类
3、胆道蛔虫引起的胆绞痛
(四)不良反应:扩张血管
二、氨甲苯酸(PAMBA)
机制:纤溶酶形成减少
用途:子宫、前列腺、肾上腺、甲状腺、肝、脾、肺、胰等手术出血
——激活因子多——纤溶亢进出血。

不良反应:过量——血栓
三、垂体后叶素:包括催产素和加压素,蛋白质,口服无效。

药理作用:收缩血管,兴奋子宫平滑肌。

用途:肺咯血、上消出血、产后大出血。

禁忌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心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