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 PPT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 PPT
淋巴结肿大:
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多见于颈后区淋巴结, 但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淋巴结一般呈轻、 中度肿大、直径在3~4cm以上者少见。质地中等 ,分散无粘连,压痛不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大多 需在热退后数周消退。
肝脾肿大:
约半数以上患儿肝脾可增大,肿大程度轻重不等 ,偶可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大多伴有一种或多 种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有黄疸。
护理措施
三.心理护理
1.因此对年长儿可通过安慰、解释和鼓励做好心理护理,对年幼儿 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去关心,并建立感情,可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 式沟通和建立信任。 2对于患儿家属,除了关心和安慰外,还要及时说明病情预后情况, 以及诊疗、护理措施,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支持诊疗计划,并能积极主 动地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四、饮食护理
1.鼓励患儿进食,少吃多餐,食物温度可偏凉,以减少进食疼痛。 2.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吞咽的流食或 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份。 3.进食时使患儿半坐卧位或坐卧位,并嘱患儿不要说话,以免引起 误吸。 4.患儿因咽部肿胀、疼痛不愿进食,应鼓励患儿少食多餐。 5.逐渐增加粗纤维食物,确保大便通畅。
皮疹:
少数病例在病后4~10天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 可为丘疹、斑丘疹,类似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3 ~7天即消退,消退后不脱屑不留色素。部分患儿 在口腔软硬腭交界处有针尖样大小出血点。眼结 合膜充血或眼睑水肿。
重症患儿可并发神经系统疾病,如:吉兰-巴雷综 合症、脑膜炎或周围神经炎等。在急性期可发生 心包炎、心肌炎。部分患儿出现咽部继发性细菌 感染。脾破裂少见,但极严重,轻微创伤即可诱 发。
临床表现
1 2 3 4 5 6
发热
咽峡炎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皮疹
其发热,热型不定,持续约1周 左右,发热虽高,但中毒症状却较轻。
咽峡炎:
最常见为咽峡部充血,扁桃腺充血肿大,甚至少 数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扁桃腺表面可有 厚霜样渗出物,少数有假膜形成。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EB病毒是一种DNA 病毒,1964年首次由Epstein和Barr发现, 故得名,属疱疹病毒科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与全球约1%的 肿瘤发病有关。 EB病毒初次感染时间及阳性率,与地区、民族、家庭情况有关。 如:发展中国家以2~6岁以下低年龄段为主,发达国家感染年 龄延迟,以青少年时期为主;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等。 人类是唯一的宿主。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中 复制,致大量病毒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 。因此唾液传播是最 重要的传播途径,还可通过输血及性传播。 隐性感染者和患者 是本病的传染源。 EB病毒感染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相 关的多种疾病如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类风湿关节 炎等 。
护理措施
五、活动与休息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心肌受累,将用物置患 儿易拿之处 ,做好生活和皮肤护理。 2.避免过度弯腰,避免撞击腹部的因素,向患儿家属讲述其重要性, 防止脾破裂 。
护理措施
六、出院指导
1.加强营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疲劳,防止感冒 2.半个月至1个月后门诊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观察有无复发的临 床表现。
护理措施
一、按传染病常规护理
1.实行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疾病的传播。有条件的情况 下给予单人单房。 2.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杯应用漂白粉或煮沸消毒。 3.减少人员探视。
护理措施
二、高热护理
1.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及时做好降温处理,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 脉搏、呼吸及血压等。 2.出汗较多者应及时揩干汗液和更换衣裤,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多 饮水,并做好口腔护理 3.同时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4.衣服和盖被要适中,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5.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 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IM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引起的急性淋巴细胞增 生性传染病 常见发病部位:淋巴结、鼻、咽喉部 主要传播途径:通过口咽分泌物经密切接触传染 EBV在婴幼儿多为隐性感染,在学龄儿童和青少 年则表现为传单。全年均可发病,但晚秋至初春 较多,多为散发,可引起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