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ppt课件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ppt课件

ຫໍສະໝຸດ 早期症状和体征:
1、病侧髋关节呈屈曲外旋状,不敢伸直,活 动受限。


2、病侧肢体短缩。
3、病侧髋部外侧隆起。
4、病侧下肢皮纹加多,加深且升高。
5、病侧髋活动时作响。

外观与皮纹:髋脱位时, 往往出现大腿短而粗, 小腿细而长,臀部宽大, 腹股沟皱纹短或不清楚。 臀部检查时可见两侧皮 纹不同,患侧升高或多 一条,患肢外翻15~ 20°且有缩短现象。

股骨头不能摸到:将 手旋转小腿时,正常 情况下在前面可以发 现股骨头的活动与突 起。脱位时,前面空 虚而臀部后面的四指 却感到股骨头在活动。

会走路的患儿:单侧髋脱位为瘸步;两侧髋脱 位为鸭步。

检查方法: 1、外展试验 (Abduction test),为 检查第一项程序。屈膝 关节,髋关节各90°, 再向外展,病侧下肢不 能放平为阳性。临床实 践证明,90%的患儿为 阳性。

3、新生儿襁褓法体位:伸腿位(伸髋伸膝位) 发生率比屈腿位(屈膝屈髋位)发生率高。依 据:(1)意大利传统采用前者发生率很高, 但在美洲的意大利人不采用前者发生率便很低。 (2)日本学者在东京对1971年出生的婴儿 (传统伸腿位襁褓法)和1973年出生的婴儿 (采用屈腿位襁褓法)同龄在3~6个月进行检 查发生率由5.6 ‰下降至0.1 ‰。

髋臼指数:自Y形软 骨中心至髋臼边缘作 连线,此线与 Hilgenreiner线之间夹 角称髋臼指数,此角 说明髋臼斜度和髋臼 发育程度。


二、病因
1、胚胎学说:认为是由于原始的胚基缺陷, 继而形成脱位。依据:(1)有先髋家族史出 生的孩子比没有家族史出生的孩子高6倍。(2) 单胚双生子先髋发生率40 ‰,而双胚双生子 仅占3 ‰。

2、宫内位置学说:胎儿在宫内下肢呈屈曲内 收位。如果髋、膝处伸直位可诱发髋脱位,臀 位发生率比头位发生率高10倍是证明之一。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 畸形,以后脱位多见, 出生时即已存在,病变 累及髋臼、股骨头、关 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 肉,导致关节松弛、半 脱位或脱位。

以往学者或文献都称之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在1992年的国际学术会上,大多数医生对它的 发生、病理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改称为发育性 髋关节脱位,不再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X光检查: (1)髋臼角度:大于30°为异常。 (2)沈通氏线:不延续为异常。 (3)Perkin氏线测量法:股骨喙突位Perkin氏 线外侧为异常(1岁以内)。股骨头骺位于 Perkin方格外上限为异常(1岁以上)。 (4)假臼形成。 (5)股骨头骺变形且小。

连接双侧髋臼Y型软骨的水 平线,称Y线或Hilgenreiner 线。自髋缘外侧骨化边缘的 垂线,称Perkin线或 Ombredarne线。两线交叉将 髋臼划为四区,正常股骨头 骨化中心应在内下区,若位 于其它区域,则为脱位。此 外,脱位侧骨化中心常较小。

2、加里阿齐征 (Galeazzi):小儿 平卧,双下肢屈膝 90°,因患侧大腿短 缩,出现患侧膝关节 低于健侧膝关节。该 体征只适用于单侧髋 脱位。

3、入口弹跳实验(Ortolani test):被检儿仰卧,术者一 手固定小儿一侧骨盆,另一 手握住对侧下肢,拇指放在 大腿内侧中部,其他四指放 在大腿外侧上部向下肢加压 外展,当外展至75°~80° 时可有滑动或跳动感觉,此 后可外展至90°,称Otolani 跳动声,是诊断上的一个重 要依据。

4、套叠实验(The telescoping test):被检儿仰 卧,被检侧屈膝、屈髋各 90°,术者一手拇指按骨盆 一侧髂前上棘,其余四指按 住同侧股骨大粗隆,术者另 一手握住同侧小腿下推或上 拉,此时若按住股骨大粗隆 的四指先移动为阳性。

或小儿平卧,屈髋90° 屈膝90°,一手握住膝 关节,另一手压迫骨盆 之两侧髂前上棘,将膝 关节向下推动,可感到 股骨头向后突出,向上 提升时,股骨头复入髋 臼,为套叠试验阳性。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 发生率为4~11 ‰, 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 了,多数学者认为有 许多因素参与。

1、性别:女∶男约 6∶1。
2、侧别:左∶右约 4∶1。 3、胎位:臀位出 生∶头位出生约 10∶1。



4、遗传因素:父母有先髋者和有一个孩子有 脱位的家族中出生的孩子发生率为36 ‰,而 父母双方正常出生的孩子髋脱位发生率为5~6 ‰,前者大6倍。
5、季节因素:冬季发生率与夏季发生率约为 3∶1。


6、体重因素:早产儿发生率低。研究中发现 一个相当有趣的体重问题:不成熟婴儿(体重 偏轻)发生率为13.3 ‰,而早熟婴儿(体重偏 重)为83 ‰。
7、种族和地区因素:欧洲、美洲发生率高 (白人)而亚洲、非洲发生率低(有色民族), 意大利、格鲁吉亚发生率高达 9 ‰ 而泰国仅 为0.5 ‰。

外观与皮纹:髋脱位时, 往往出现大腿短而粗, 小腿细而长,臀部宽大, 腹股沟皱纹短或不清楚。 臀部检查时可见两侧皮 纹不同,患侧升高或多 一条,患肢外翻15~ 20°且有缩短现象。

股骨头不能摸到:将 手旋转小腿时,正常 情况下在前面可以发 现股骨头的活动与突 起。脱位时,前面空 虚而臀部后面的四指 却感到股骨头在活动。

连接双侧髋臼Y型软骨的水 平线,称Y线或Hilgenreiner 线。自髋缘外侧骨化边缘的 垂线,称Perkin线或 Ombredarne线。两线交叉将 髋臼划为四区,正常股骨头 骨化中心应在内下区,若位 于其它区域,则为脱位。此 外,脱位侧骨化中心常较小。

兴登(Shenton)线:正 常骨盆X线中耻骨下缘 之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 之弧形可以连成一条完 整的弧度,称做兴登氏 线。髋脱位、半脱位病 例,此线完整性消失。

3、入口弹跳实验(Ortolani test):被检儿仰卧,术者一 手固定小儿一侧骨盆,另一 手握住对侧下肢,拇指放在 大腿内侧中部,其他四指放 在大腿外侧上部向下肢加压 外展,当外展至75°~80° 时可有滑动或跳动感觉,此 后可外展至90°,称Otolani 跳动声,是诊断上的一个重 要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