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
摘要: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和思维力的重要途径,还能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激发想象、注重体验、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等四个方面谈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音乐
引言
欣赏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欣赏就是为了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过程。

”传统的欣赏教学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而这种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在讲
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使学生不喜欢音乐欣赏课,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实现音乐教育目标,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1.1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例如:在请同学们欣赏《我乘上小马车》时,首先要向同学们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西方国家中两个流浪儿,他们以甜美的歌声换取面包。

而当一位贵妇人发现后,就将他们带回自己家中,利用他们的歌喉去赚钱。

当教师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学生们反映极其强烈,“他们不应该跟那个贵妇人去,他们被利用了”、“贵妇人是个大骗子,应该有人揭发她”、“他们应该找正式的唱歌地方去演出挣钱”等各种想法接踵而至,教师这时就应该支持与鼓励他们任何一种想法,因为他们能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

1.3要精选教材
音乐的教材很多,包括有课本、音响、音像、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辅助材料等。

但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生活背景精选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引起兴趣、产生共鸣,并能使学生产生美感的乐曲,让学生欣赏。

1.4要以欣赏音乐为主,以讨论讲解为辅
以欣赏音乐为主,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把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内容作为重点,详细讲解,唯恐学生不能理解,结果讲得多听得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
性。

也有的教师在音乐欣赏中不讲或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

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很浅,对音乐的理解只能处于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很难达到欣赏的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了。

音乐欣赏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先听后讲,再听最后讨论的方式。

讲解主要向学生讲清两点内容即可。

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

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

是声乐曲,那么它是哪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还是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

背景因素,即是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

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一定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

如我们在了解了香港、澳门及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后,再来听听唱唱伴随香港、澳门回归而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对其它内容可根据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1.5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融入音乐
音乐欣赏是审美活动的实践,应当表现出美的感染力、吸引力。

适当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适当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融入音乐,产生情感共
鸣,体验音乐的美好境界。

如欣赏民族乐曲《苗岭的早晨》时,可以借助课件展示美丽的苗岭晨景图:东方一轮红日正在冉冉升起;远处有绵延的青山,一条小溪流淌在山谷。

近处有一片小树林学生听着欢快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美好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和表情,仿佛置身于那一个美丽的早晨。

教师再适时介绍乐曲表现的内容,听完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苗岭早晨的畅想。

在师生互动、情景交融中体会乐曲的意境,使学生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1.6借助学科综合,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音乐新课标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这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相一致。

在音乐课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或者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强化对音乐的感受或体验,都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可以先给学生有感情的讲述王二小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王二小面对敌人临危不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当时的一个老百姓或者解放军,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想?也可以让学生表演王二小牺牲后的场景。

最后告诉学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同样能表现这一悲壮场景,引出《歌唱二小放牛郎》,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1.7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就感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干评价的教育、激励和改善功能。

完善教学管理,最终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口要体现这些功能,就要求教师在
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总结
总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养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红.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2]高雪莲.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j].新课程,2007(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