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感想

关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感想

关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感想新余市分宜第三小学邹美玲摘要:小学音乐教育中要重视欣赏教学,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爱国主义精神及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而目前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教师往往用单一的语言或音响资料来代替音乐,使得学生的兴趣抑制,不利于欣赏教学的开展。

要做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创新,可以从视听教具的运用;动一动的效应exit.情感的交流体验等几方面来具体实施。

关键词:音乐教学;欣赏;创新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一个人如果缺乏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就不能感受音乐的美,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小学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要全面完成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环节。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一)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可见,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而音乐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

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

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幻想和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

幻想是孩子的天性,而音乐增进幻想,音乐的幻想一直伴随着音乐的出现,并在音乐教育中以其独特的奇异功能,发展着儿童的心智能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精心选取能够引起儿童幻想的音乐教材,用最巧妙、最有趣味,最能夸张典型事物的话语,把孩子带入童话般梦幻天地。

当孩子进入幻想中,就会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我们千万不要指责这是“想入非非”,更不要厌烦训斥,而要因势利导帮他们把幻想之火炽热的燃烧起来。

只要我们对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倍加爱护,就能培养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幻想能力。

(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在欣赏教学中,通过古今的优秀名曲,如(怀古)、(流水)、<苏武牧羊)、(二泉映月)等的欣赏,通过介绍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以及音乐创作背景,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民乐曲时,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的动人画面,从内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音乐欣赏教学其本质是审美训练。

对主体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其本质上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审美心理活动。

这里所提到的审美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都和个体的人格修养、文化修养有密切的联系。

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丽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对比,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和声等激起想像、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对于低龄儿童尤其如此。

因此欣赏课中,要努力创造各种意境,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像。

(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学校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要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音乐。

要使学生既欣赏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也能欣赏到外国许多音乐艺术的珍品,因为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是经过锤炼、考验的艺术生命力较强的精品。

学生通过欣赏,可以开扩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困惑(一)切忌用语言来代替音乐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响在时间中展开,因此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艺术的这两个特征决定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

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惯于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尽管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但它是诉之于流动的音响中,依靠于听觉来感受的特殊艺术形象。

音乐是由音响通过听觉产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在流动的音响中以音的高度、长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曲式和织体等表现手段、才能塑造出艺术形象。

由于听觉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言性的,它对现实的反映比较间接,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绝非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那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音乐欣赏教学其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即语言给人的感受,这样就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

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都是艺术,都是一种音响,但是语言绝对不能替代音乐,教师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音乐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而音乐艺术的某种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是以长篇大论来替代音乐。

(二)切忌用音响资料来代替的单一欣赏课型“单一欣赏课”课型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发展,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而且由于过多地灌输许多音乐的专业知识,小学生难以接受,在造成小学生心理疲劳和兴趣抑制后,拒绝音乐课是这种课型的必然结果。

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构,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欣赏活动中。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更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诸如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和体验乐曲的内容、情感和形象。

(一)充分运用视听教具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因而,组织教学时应尽量地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的通过视觉效果感受作品情感。

(二)充分发挥“动一动”效应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1)律动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

它能使人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培养孩子的韵律感。

(2)敲击节奏运用节奏乐器,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节奏,另一方面可以模仿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

(3)画一画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形象,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

(4)情景表演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

(5)音乐游戏在欣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有利于小朋友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三)注重情感的交流体验.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来说,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更注重情感的体验和交流。

教师在简介作品后自己演奏或演唱,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欣赏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教学,它会不断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终身热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不论小学、高中低段的音乐欣赏教学,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启动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1、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可见,想象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

而音乐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

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幻想和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精心选取能够引起儿童幻想的音乐教材,用最巧妙,最有趣味,最能夸张典型事物的话语,把孩子带入童话般梦幻天地。

当孩子进入幻想中,就会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 "我们千万不要指责这是"想入非非",更不要厌烦训斥,而要因势利导帮他们把幻想之火炽热的燃烧起来。

只要我们对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倍加爱护,就能培养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幻想能力。

例如一年级教材上的《口哨与小狗》,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

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嘣来跳去。

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激动,更为音乐欣赏的魅力而折服。

2、通过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四年级教材中的《码头工人》是欣赏曲目中的精听曲目,作品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渴望。

全曲运用三连音这一特殊节奏型,21次重复出现,使主题旋律不断上升到高潮,给学生留下了形象、鲜明、深刻的印象。

在欣赏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事,寓教于乐,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热爱伟大祖国、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壮志。

民族器乐曲《百鸟朝凤》是我国民乐中的瑰宝,学生通过欣赏,可以引起自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音乐欣赏教学其本质是审美训练。

对主体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其本质上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审美心理活动。

这里所提到的审美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都和个体的人格修养,文化修养有密切的联系。

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丽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对比,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