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打造化学高效课堂论文

如何打造化学高效课堂论文

如何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能在课堂内解决的知识和作业,我们都是想能通过讲练结合课堂解决,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是最有效的。

现就如何去打造化学高效课堂谈几点我的拙见。

一、深入备课。

吃透教材
备好课,设计好教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

教案设计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体现学科改革的时代精神,适应新时期人才素质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和学科的特点。

为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案设计,必须做到:
1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标的要求。

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2 刻苦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要通观全册、全单元教材。

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各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弄清单元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单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3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

编写好教案。

4 教学重点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需要重点教学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主要困难所在,教师要在教学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深奥为浅显,力求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体现“以学论教、以生为本”的理念。

5 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提问。

老师设计的提问要有价值,问题要少而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二、抓实课堂。

落实高效
1 上课时,要时刻充满激情,一名活力四射,激情澎湃的教师,一定会在课堂上尽显风采,一定会让学生情绪高涨,生机勃勃,高效学习。

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尽量防止学生课上走神的情况;适度走动,语调变换以此督促学生课上认真听讲。

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

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记在心。

2 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体现出“因材施教”。

教学全程要用爱心营造学习的氛围。

在课堂上用微笑去教学,学生答对了,给予表扬,学生有了错误,给予提醒。

3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最直接最活跃的取之不尽的内驱动力,如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可以标新立异地设计好导入环节,使一堂课一开始就收到先发制人,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化学”,用“化学”的情景中,促使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例如学生在判断具有相同的电
子层结构的原子离子半径时,经常出现问题,我就引用保姆看孩子的事实,假如一个保姆只能抱一个孩子,质子代表保姆,电子代表孩子,若9个保姆看10个孩子,自然有一个孩子要在地上跑,半径自然要大;若11个保姆看10个孩子,则剩下的保姆还可以帮助他人管理得更细致,所以半径的大小自然轻松得知。

4 注重锤炼语言,避免啰嗦。

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些理论在高中阶段无法用实验验证,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果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用生活中常见或易于理解的现象进行恰当的比喻、从而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比喻: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相当于嫁女,孩子转移出去了,但两家却成了亲家,关系更密切了。

共价键的形成更像认干亲,孩子成了两家的孩子,两家的关系自然也密切多了。

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随时可以采撷客观现象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在丰富学生表象的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5 注意课堂的多向交流合作。

在课堂上,不妨把时间交给学生,交流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包括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交流。

只要做个有心人,坚持做好各项环节,并且抓好落实,一定能够打造好化学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阅读教学初探
马俊杰
摘要:阅读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指导学生阅读要领。

二是培养思路意识。

三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四是阅读理解与积累运用二者并重。

关键词:阅读要领思路意识读中感悟阅读理解积累运用
阅读,是一种借助语言符号取得信息的心理过程,是人们获取信息、形成表象、培养能力、开发智力、陶冶性情,从而认识世界的基本智力活动之一。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通于远古,努力吸取古老文化的精髓;可以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堆里,寻觅我们的生存信息;可以启迪智慧,间接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获取前人的人生经验,丰富理性认识;可以体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情所感,为情所动,陶冶情感世界。

由此可见,阅读之于人是多么重要,搞好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是何等紧迫!
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使之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认为:
一、指导学生阅读要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
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必须放手让学生亲自去读,亲身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

老师摆正自己的位置,为人师者,只起一个指导作用,只需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然后让学生去实践。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在学生阅读前,老师应指导他们从读标题人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窥视出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思想内容及表达的感情。

面对一个标题,让学生先不要急于去读。

想一想如果是自己,会写什么,会怎么写,而后猜测一下,作者会写什么,怎么写,做完了这两项工作后,再带着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去通览全文,看作者到底写的是什么。

这样阅读一篇文章。

不仅获得的东西印象深刻,并且一举多得。

二、培养思路意识。

读写有条不紊
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一篇好的文章,作者是经过缜密的思考来确定思路的。

读者在阅读时就应该进入作者的思路,跟着作者的思路走。

能够读懂作者的思路,表明阅读者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老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路意识。

每篇课文的教学,应处处围绕作者的思路去组织,预习探寻思路,讲解揭示思路,课堂讨论思路,板书突出思路。

作业训练思路。

例如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我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探求作者的思路进而把握全文的。

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学生明晰了思想内容,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篇篇课文如此教,篇篇文章如此读,培养学生的思路意识,不仅有益于阅读,而且有利于写作。

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老师适时点拨
强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从阅读中感悟,并非排斥必要的提
问与讲解。

当学生感悟不出或体会肤浅时,老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

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认识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四、阅读理解与积累运用二者并重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只重视理解课文内容,忽略学习运用。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二者并重。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狠抓学生熟读成诵,就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而熟悉课文内容,其中的词句、谋篇布局及修辞方法等就能在脑海中形成各种写作范型,一旦下笔,就能自动检索,驱遣自如。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一点粗浅的认识,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