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子弹飞》影视赏析

《让子弹飞》影视赏析

首先,我说的是小六,为了证明自己吃的是一碗米粉而不是两碗,自己剖腹取出了一碗,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值吗?小六估计是觉得值得。

而设这个局的胡万(陈坤扮演)在旁边津津有味地看着,一点点地诱导着小六,直至他自杀成功。

我在这个地方注意到,小六的扮演着是张默,张国立之子,那个备受争议的少年。

这段镜头很血腥,没有人会觉得小六是个英雄,为了一碗米粉证明了自己,可是这个孩子却视自己的名誉比生命还重要。

被人一激就失去了判断能力,理智,将自己的一切呈现在众人面前。

结论是,城府最浅最纯真的人,最先完蛋,然后从小六的死开始了整个故事的展开。

其次,我想说的是周润发演的黄四郎,这里面周润发是个反角。

精心设局,和官府斗争到底,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最后输了全部的时候,他依然保留自己的尊严;和碉楼一起在爆炸中毁灭。

能够感觉到这个人很坏,但是坏的彻底,坏的象个男人,以致于坏事做绝,却让人对他有些恨不起来。

最重要的原因,我想是因为影片里着重描写了大众的冷漠,可以一边搂钱打麻将,明明有力量反抗却只是坐山观虎斗,看哪边赢了,然后再去帮哪边。

所以黄四郎的嚣张和欺行霸市,不是他太恶,而是大众太纵容。

当最后,张牧之演了一场戏,让大家相信黄四郎已经死了,片刻之间黄家大院就被夷为平地。

大众的力量起来的时候,威力让所有人惊讶。

接着,要说的是老汤。

一个彻彻底底的、精明到腐朽的骗子。

世故贪婪,趋炎附势,敛财不择手段。

似乎每一个英雄的故事中总要有一个这样的形象作对比。

你永远不知道他那一句是真话,那一句是假话。

那是一个面具戴的太久了以至于自己都忘了自己真实样子的人。

但这能完全怪他吗?是这个社会把他培养出来的,某种程度而言,他也是受害者。

如果说他的心里是扭曲的是冰冷的,那或许是因为他经历过的社会中的畸形比正常人更多一些。

老汤的妻子和儿子那部分总觉得是败笔,没什么意义,和前面情节衔接的也不紧密。

如果是为了老汤的死埋下伏笔,那我觉得换一种死法也是一样。

最后一幕死在钱堆里倒是很触动我,他一生追求的都在他眼前了,但是他究竟什么也带不走。

人死了就是孑然一身,其他的都是过眼云烟。

还有他到底有那两件事瞒着大哥?我的理解就是这两件事只有他自己知道,影片中并没有交代,导演想让他做一个彻底的骗子,他骗了银幕前所有的观众。

老汤还有一个优点,会察言观色、善于洞察人心理。

大哥愿意跟老汤分享他的孤独,因为只有他能理解。

这也是大张麻子需要这个本质上跟他截然不同的人的原因吧!
张麻子身上具备了中国男人所有的魅力。

有本事有骨气,做事冷静、睿智、重情重义,还幽默感十足。

他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见识很广。

这种人对人生、对人性的理解,其实比我们善于写文章纸上谈兵、无病呻吟的要透彻得多。

霸气外露、不懂得装糊涂,从某个角度而言,张麻子是率性爽直的也是幼稚的,但是难道只有老汤那样的老姜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足?委屈了自己就算得到了想要的又有什么意思?张麻子让从小听到大“磨平你自己去适应别人”的我们看到了一个新方向,一个“站着挣钱”的理想,一种潇洒、性情的生活态度!他不光有信仰,还能够找到一种平衡自己的信仰和现实的方式。

张麻子”曾问“黄四郎”:“你说,你和钱那个对我重要?”最后“张麻子”自问自答道:“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张麻子”带给鹅城公平的方式。

然而黄四郎死了,黄四郎就真不存在了吗?套用剧中台词:如果你活着,你早晚会死;如果你死着,你永远活着。

结尾,“张麻子”的追随者在《送别》的歌声中,坐着马拉着的火车离开他,去追求繁华和权力。

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倒退。

亦不知是圆满还是凄凉。

结局好像有点开放式,留个一个问号。

可能子弹还需要再飞一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