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影评

浅析《让子弹飞》影片开头:蔚蓝天空中一只翱翔的雄鹰,一辆由马拉着的现代火车,伴随着悠扬的曲子《送别》由远及近匆匆驶来…一群戴麻将面具的土匪没从火车上没劫到钱,于是便挟火车上的汤师爷和县长夫人,麻匪头子张麻子冒充县长一伙人鹅城走马上任,从此故事拉开了序幕。

黄四郎是地方一霸,一手遮天还是前革命腐化者,以贩卖人口倒卖烟草为生,是鹅城的土财主,盘踞在鹅城,而张麻子是一个霸气外露,刚直不阿,不愿屈服势力,而有正义感的“土匪”。

一个是恶霸,一个是麻匪,和麻匪同行还有一个油滑世故,见利忘义,见风使舵但又有点良知师爷,相聚在小小的鹅城性格极强的碰撞,张和黄两个男人斗智斗勇,或武斗或文斗,是两男人间意气之争更是两个人间的一场疯狂游戏。

面对鹅城新县令的上任,黄府很嚣张的派管家胡万,教头武智冲抬顶空轿子来迎接县长,可见黄四郎毫不把个小小县长放在眼里,这为张麻子和黄四郎两人的矛盾埋下伏笔。

所谓县长是与地方有钱有势的大家族一起勾结,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真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导演借电影讽刺了官商勾结,社会风气污浊。

张麻子当县县长却要打破这种一直存在的官场规则,因为是土匪身份所以这钱一定是要“搜刮”的,但搜刮的不是贫苦百姓的而是那种有权有势,鱼肉百姓的地方乡绅的,面对黄四郎势力的这张无形大网,虽然很有压力但张麻子毫不惧怕,宣称要:站着把钱赚了。

并且来了鹅城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黄四郎家里的武教头好好地收拾了一顿,这加深张黄矛盾爆发的隐患。

张麻子来了鹅城就要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公平!这三声高呼我们能感觉到一个高大地,英伟的代表人民利益的英雄跃然
而起,给了百姓希望的曙光,但是否来了这位青天大老爷鹅城从此就会日渐太平,黄四郎就不能一手遮天了呢?联想到当今社会,的确有很多勤勤恳恳的踏实为民办事的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好公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是否各个都能在位高权重的时候,不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吞噬,不会迷失了原本正直心性。

现代民众早已对此不言而喻见怪不怪了,高管纷纷下马已属常事了,而电影不同于现实生活,它是艺术的,是浪漫的是满足都市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心理诉求的现实的梦幻。

所以看到张麻子这个一正到底的形象,观众必然是一挺到底!也算是导演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呼唤吧。

说回到故事,张麻子打武智冲就是灭了黄四郎的威风,必然黄不会善罢甘休,六子的死,可以说是张黄的矛盾爆发的催化剂,六子的死使张麻子改变最初来鹅城简单“捞钱”的想法,钱不是最重要的,黄四郎也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黄四郎才是最重要的。

张麻子思想的巨大转变成了张和黄正真较量的开始,把故事发展渐渐推向高潮,情节越越来越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好戏拉开序幕了。

我想这也是导演隐喻的一个地方,一个新人想要推翻固有根深蒂固的旧的制度,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畏钱不畏权不仅需要又大胆革新的想法,更需要有为之付诸行动的勇气,虽然路会走的很辛苦,甚者个人的努力是杯水车薪,毫无结果,最可怕的是丧失自我也变成这样环境中的一人。

但导演任然愿意塑造这样一个理想中的完美人物,给现实中的被生活磨平激情,没有冲劲的特别是年轻人以鼓励。

黄四郎和张麻子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正面交锋是在一场鸿门宴上,张麻子,黄四郎,汤师爷三人围着桌子边喝边聊,采用缓摇镜头,三台机位一人一台交待叙事,我觉得这是一个特色的地方一般关于人物对话的镜头都是正反打固定镜头,本片采用缓慢的移动摄影,突破固定镜头的死板扩大了镜头表现得张力,使观众在动感中感受到三人谈话的字里玄机,或是爱装糊涂的老汤,或是耿直不讳的县长,或是奸
诈邪恶的黄四郎言谈表情中充分透露出三人的性格,还有饭桌上的黑色幽默令人捧腹大笑。

黄四郎对付张麻子采用三步走战略请客,杀鸡,取卵。

客是请了,鸡没杀成,卵也没取到,而张麻子将计就计借夫人之死想在夫人葬礼上把黄四郎给办了,但是百密一疏黄四郎找了替身,替身替黄四郎受罪去了,两男人间斗智斗勇的游戏越来越有趣了,张麻子派兄弟把两大家族的钱散给穷人,黄四郎就派手下搞乱张麻子的计划,一边发钱,一边抢钱两拨人都戴着麻将面具从当土匪,这段看的观众忍俊不禁真的很容易回想起小时候小伙伴们玩游戏捣乱的情景,很充满童趣。

这个游戏发展到高潮是黄四郎想到“麻匪火拼县长暴死”这一主题,结果两队人马各持手枪站在雨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戴着四筒的面具,最后很尴尬很狼狈的撤了,观众更是笑到不行。

我想这是影片除了台词,依靠有趣桥段设计最令人捧腹的地方了。

这段游戏的收尾是以张麻子揭穿黄四郎想火拼的阴谋,黄四郎被迫出资一百八十万来剿匪来告一段路的。

见到黄四郎出钱,算是为六子报仇报了七成了,之后师爷,黄四郎,县长站当着鹅城全百姓的面对剿匪一事侃侃而谈官威气势实足,但是从这里也能看出些讽刺性的幽默,就是当权派最爱打着救民于水火,除暴安良的口号来博得大众的支持,信任。

特别是政客们竞选拉票时,这是政客们常用的一种手段。

可怜的百姓就这样被愚弄了。

张麻子在亲自带队出城剿匪的路上遭到了假麻子的埋伏结果死了师爷和二弟,祭典师爷时候,张麻子说:“我分不清你是老汤还是马邦德,你没了,张麻子也没了,假的没了,要把这个县长当下去”可见与黄四郎的个人恩怨已经上升成一种更高层次的阶层矛盾,三天之内杀死黄四郎除暴安良,这是与黄四郎最后的战役,张麻子在鹅城里发钱,给百姓之后又发枪给百姓,目地就是激情一种民愤与他一起加入到打到黄四郎的队伍中,可是中国农民的狡猾,贪婪一种中国人所谓的生存法则,一种看客的心态看待张与黄之间的斗争,谁赢了帮谁,毫不
考虑张麻子虽然孤身一人却是为着百姓利益而奔走,一种民族的劣根跃然荧屏!最后黄四郎是被打到了,可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我觉得结局是一种冷色调的,一种悲怆的结局。

兄弟的离去,临走说的那几句话,虽然很真实,但却让当大哥的张麻子心里很酸楚,“和大哥在一起快乐但不轻松,总是觉的有些累”看着影片里张麻子的那个失落的表情和没落眼神,感到一种英雄末路的感觉,拼到了最后却只省下自己一人,还是蓝天中翱翔的那只雄鹰,还是伴着那首《送别》的旋律缓缓驶来的火车……..
总之姜文用他与生俱来的幽默感为他的影片在表现深刻主题的同时又不乏诙谐的桥段。

这种幽默不同于如今中国电影市场流行的娱乐片中无厘头式的搞笑,而是一种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的看似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却又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黑色幽默。

这在他的每部影片中都有所体现,当然也包括这部《让子弹飞》,《让子弹飞》让人发笑的故事,却又让人感到透彻的冰冷,把悲剧拍的可笑正是姜文影片的抽象模式,影片的沉痛感不是来自影片本身表现出的阴郁的风格,而是来自黑色幽默的外衣下故事情节的残酷与凝重,这也更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姜文把人物变形和玩笑夸张的处理,将游戏无限放大,从而获得一种现实语境中的滑稽嘲讽的效果,进而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正面宣扬及个人对现实困境的关注游离开去,做一次轻松快意的表达。

其结果是,酣畅淋漓地宣泄了现实的过渡压抑—活着,尽此而已。

同时他把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实现一种在影像的世界里能尽情地挑逗着观众的感观神经的功能发挥到极致,通过设置极正面人物张麻子,极反面人物黄四郎,中间人物汤师爷并通过安排纷繁复杂但又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最大程度地让观众沉迷于天堂的想象和世俗的狂欢,完成了这个天才导演对这部影片的表达与诠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