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1、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 )。
2、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其会刊是( C )。
3、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4、边城的女主人公是( C )。
5、鲁迅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的作品是( A )。
6、《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即( D )。
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D )。
8、《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当时被胡风称作是( D )。
9、下列均属于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是( B )。
10、张天翼《速写三篇》包括的三篇作品是( B )。
11、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D )。
12、下列均属于老舍的作品是( B )。
13、下列均属于巴金的作品是( C )。
14、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其小说主题的最准确的概括是
( D )。
15、《北京人》剧本的作者是( B )。
二、【填空题】
16、沈从文以湘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长河》)。
17、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桥》)。
18、虎妞、刘四、小福子都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19、夏衍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都会的一角》)。
20、20世纪40年代追求“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积极提倡自由诗体的诗人是(艾青)。
21、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主义。
22、“五四”以来最早的小说流派是(问题消失)。
23、“漂流三部曲”的作者是(郭沫若)。
24、鲁迅以“这诗属于别一世界”来赞赏的诗人是(李广田)。
25、叶紫的中篇小说《星》的故事背景是(湖南)。
三、【名词解释】
26、未名社
未名社现代文学团体。
1925年8月成立于北京。
由鲁迅发起,成员为鲁迅、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6人。
后王菁士、李何林曾一度参加过该社工作。
“未名”,是“还未想定名目”的意思。
其时鲁迅正为北京北新书局编辑专收译文的《未名丛刊》,遂以“未名”为社名,丛刊改归该社发行。
后该社又编辑出版《未名新集》,专收社员创作。
27、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禾金等。
1928年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开始了对日本新感觉主义文学的介绍,1932年至1935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发表阵地,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8、简述《狂人日记》的思想内涵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①揭露了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 " 吃人 " 的本质 : ②塑造了 " 狂人 " 形象 , 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 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的自话小说 , 是中国新文学 ( 或称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29、简评赵树理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赵树理是第一个塑造解放区历史变革中农民形象的作家,被称为"农民作家"。
(2〉赵树理小说表现新政权下农民的生活与斗争,塑造了"小字辈"的新农民形象,与鲁迅、茅盾笔下的农民形象有很大区别。
〈3〉赵树理创造了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作出了贡献。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0、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1927年1937年的文学思潮的总的特点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这两大文学思潮的并存和论争。
大革命失败后创造社、太阳社在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与鲁迅、茅盾等开展革命文学论争这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期影响巨大但以创造社、太阳社为代表的初期革命文学思潮无论是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
1930年左联成立革命文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团结了广大革命作家和文学青年不断克服自身的错误倾向形成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思潮。
1936年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左翼文学界发生两个口号论争革命文学运动和革命文学思潮向抗日救亡运动的思潮转化。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特点是强调文学与革命、与政治的联系文学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艺脱离政治而自由。
这时期的“京
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虽然具体文学主张各有不同在文学脱离政治而自由这一点上程度有轻重却有其一致性汇成本时期一股不小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其中有些流派和革命文学发生思想论争。
以上就是文艺与革命、与政治的关系而区别的新文学的两大文学思潮。
就创作态度、创作道路和艺术方法而言则这时期新文学仍以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基本是
是现实主义的上一时期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团体创造社、这时期提倡革命文学其主干作家都向现实主义转化如郭沫若、郁达夫的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加重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成为中国诗歌会的主干人物浪漫主义戏剧团体南国社转向主干人物田汉剧作中现实主义的成分加强茅盾等左翼作家创作了《子夜》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小说。
这时期巴金、老舍、曹禺等民主主义作家创作了《家》《骆驼祥子》《雷雨》《日出》等现实主义杰作文学研究会叶圣陶、李劼人等作家创作了《倪焕之》《大波》等现实主义长篇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创作了一批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
北方的“京派”作家其创作也多数属于现实主义。
这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作为文学语法的现实主义文学在这时期更为发展壮大结出丰硕成果的时期。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前一时期相比大大减弱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向湖畔诗社等已停止活动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这时期却有所发展。
以戴望传舒为首的现代诗派是本时期诗坛的重要流派后期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化汇成一股不小现代主义思潮在小说方面以施蜇存为代表的心理分析派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是这时期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小说流派戏剧方面曹禺的《原野》是本时期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
31、结合《屈原》剧作,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与痛苦。
如屈原经常使人物处于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格与道义的美。
如聂嫈在扬弟英名与自取灭亡上的现实矛盾等。
这些历史剧充满着悲壮的情绪,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