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习题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习题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习题说明:1.本习题由三部分构成:①各章课后习题②题库③部分国内高校研究生入学试题各章课后习题:第2-3章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第4章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2.试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 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一篇鉴赏短文。

第5章1.概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简要说明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与文体方面的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 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

第6章1鲁迅在30 年代曾这样评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试借用鲁迅的评价,并结合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说明“五四”散文格外发达的状况及其原因。

2.试评周作人的散文观,及其小品文创作的主要特色。

3.从散文语言运用和文体创造方面比较评析冰心与朱自清的创作风格异同。

第7章1.以初期白话诗、郭沫若等的自由诗、前期新月派以及早期象征诗派为主要的“点”,大致勾勒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新诗的流变线索,并简评不同阶段新诗潮流彼此间的承传关系。

2.简评胡适“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及其文学史意义。

3.简评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与创作实践。

4.评析李金发的《弃妇》,并由此论述早期象征诗派的艺术追求,及其在新诗艺术发展中的价值。

5.试论郭沫若《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6.简评泛神论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并说明郭诗如何代表“五四”时代的精神特征。

7.就郭沫若的《天狗》(或《凤凰涅架》)写一篇赏析短文。

8.简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艺术特色。

第8章1.简评田汉早期戏剧的基本主题与艺术特色。

2.简评丁西林对现代话剧艺术的贡献。

第11章1.简述30 年代初鲁迅与新与派的论战。

2.简评“京派”(可以朱光潜、沈从文等为中心)的文学观。

3.应如何评价“左联”的历史贡献?4.联系创作,概述30 年代左翼、京源与海派三大文学派别(潮流)之间对峙与互相渗透的状况。

5. 简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的矛盾性与时代色彩。

6.比较分析沙汀与张天翼的讽刺艺术。

7.评萧红《呼兰河传》的文化内涵与文体特色。

8.为什么说30 年代上海风行的“新感觉派”是现代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流派?第12章1.试分析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构成,并阐说其创作的文化批判视野。

2.试评《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

3.分析老舍作品“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13章1.为什么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30 年代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2.茅盾曾自评其《子夜》说“吴荪甫的悲剧中是带有某些悲壮性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评说?结合对作品的分析,阐明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3.试从题材、人物塑造、结构和心理描写等方面,评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第14章1.简评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新与觉慧两位人物形象。

2.简析《寒夜》中的曾树生的性格内涵。

3.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前期与后期创作风格的异同。

第15章1.试评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

2.结合具体作品,比较评析沈从文写湘西与写都市这两副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

第16章1.简评30 年代两大派别的诗歌竞存局面。

2.比较评析前后期新月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倾向。

3.结合具体的诗歌评析,论述戴望舒二三十年代诗歌观念与诗艺诗风的衍变。

4.简析卞之琳的《距离的组织》。

第十五章(1)鲁迅杂文(连同鲁迅)历来多遭受否定以致辱骂,从当年的“刀笔吏”(“现代评论派的君子”语)、“睚眦必报”(“创造社的才子”语)、“不满于现状的批评家”(“新月派的绅土”语),到当今“鲁迅好骂人”之类,从未停息。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结合对鲁迅杂文批判性、异质性的评析,说明你的看法。

(2)试评鲁迅杂文“砭锢弊常取类型”的特征。

(3)试评鲁迅《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

第17章1.简述30 年代话剧运动的概况。

2.试评夏衍《上海屋檐下》的思想艺术特色。

3.简评田汉从20 年代到30 年代创作的“转向”。

4.在《雷雨》序中,曹禺声明他创作此剧时,“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他同时又说,“《雷雨》对于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你如何理解这两种创作心理状态(或指向)及其在剧作中的体现?5.《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6.比较评析蘩漪与陈白露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内涵。

7.比较《雷雨》、《日出》与《北京人》的戏剧结构艺术。

8.评曾文清与愫芳两位人物,并阐说《北京人》的主题意蕴。

第18章1.试评林语堂的散文观。

2.评何其芳《画梦录》的艺术特色,并说明其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3.写一篇鉴赏郁达夫《故都的秋》(或《钓台的春昼》)的短文。

第19-20章1.为什么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重要成果?如何评价“文艺的工农兵方向”?2.简评解放区文学这一文学史现象。

3.概述40 年代暴露讽刺小说的创作状况。

4.评张爱玲小说在女性解剖和都市发现方面的现代性特征,并分析其既通俗又先锋的艺术创新。

5.试结合作品的分析,阐解钱钟书《围城》的多层意蕴。

第21章比较评析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暴风骤雨》这两部土改题材小说思想艺术的成就与不足。

第21章1.与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众多新文学作家相比,赵树理在表现农民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试结合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塑造与基本主题来加以说明。

2.如何理解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3.分析赵树理小说语言与形式的创新,并重点说明哪些方面对传统小说做了扬弃与改造。

第22章1.诗评家唐浞曾将七月诗派与中国新诗派并列为40 年代“诗的新生代”的两个浪峰,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具体说明赞同或不赞同的理由。

(1)试评析艾青诗歌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2.概述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不同阶段“新诗歌谣化”的尝试,并重点评析40 年代解放区歌谣体叙事诗的总体特征和艺术得失。

3.以新诗发展大的流向做考察的背景,说明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变迁中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任务。

4.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评析艾青有关诗的“散文美”的主张及其对自由体诗的形式创新。

第23章1.概述新文学第三个十年戏剧文学创作的热点与主要趋向。

2.简评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的热潮。

3.为什么说《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艺术的丰碑?题库:中国现代文学史题库一、填空:(147题)1、梁启超在《》中提出诗界革命“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第二要新语句,而须以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1、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文,提出了文章改良应从“八事”入手。

2、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文,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3、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文,同年2月陈独秀又发表了一文,两文的发表,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开始。

4、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是最早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需要而诞生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批判刊物。

其主编是。

5、《新青年》原名是,创刊于年,其主编是_______。

6、《新青年》于1915年在创刊,其两大旗帜是和。

7、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8、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是。

9、1918年底到1919年初,周作人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和,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他的“人道主义”文学理论,为新文学的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10、林纾写了和两篇文言小说,用影射的手法攻击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倡导者。

11、五四以后,由于旧文学阵营不甘心失败,于是在20年代初期出现了和这两个封建复古派对新文学阵营展开了进攻。

12、“学衡派”的代表人物是、、。

13、“甲寅派”的代表人物是。

14、“学衡派”在对新文化和新文学阵营进攻时,打的口号是。

15、“甲寅派”的代表人物章士钊的主张是。

16、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展开了长久的论战,其杂文后来大都收入了和两本集子里。

17、新文学与旧文学的斗争中,钱玄同猛烈抨击旧文学,指斥它们一味拟古的骈文、散文为“”和“”,后来这便成了五四时期新文学阵营抨击旧文学的流行用语。

18、1912年以后涌现出大量的新文学社团,其中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两个文学社团是和。

19、文学研究会于年在成立。

20、文学研究会倡导文学,因此被称为派。

21、创造社成立于年,成立地点在。

22、创造社的理论主张是,因此被称为。

23、被称为“为人生派”的文学社团是,被称为是“为艺术派”的文学社团是。

24、创造社的活动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中前期有倾向,后期的主要贡献在于。

25、文学研究会将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由沈雁冰接编并革新的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的会刊。

26、雨丝社是五四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这个社团的中间人物是________和。

27、雨丝社成员的创作被称为“雨丝体”,“雨丝体”的特点是、,这种文体在指摘社会弊端和旧文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后来散文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8、“湖畔派”诗社的成员包括、、、,也被称作“湖畔四诗人”。

2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白话诗集是的。

30、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作者是。

31、刘半农用江阴方言写的民歌体诗作结集为。

32、诗歌《小河》的作者是。

33、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是式的杂文,它是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产物。

34、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口号,其核心是和。

35、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是。

36、《狂人日记》的最后一句话是。

37、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是。

38、《狂人日记》的创作主旨是。

39、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

40、、、三部作品可以看做鲁迅描写中国传统妇女命运的三部曲。

41、鲁迅的散文诗抒发了一个伟大母亲无法言说的痛苦,这种痛苦也是鲁迅内心的痛苦。

42、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历史小说集是。

43、我国现代最早的童话集是,作者是。

44、叶圣陶的早期小说以描写、和的灰色生活著称。

45、冰心早期作品的三个基本主题是、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