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抗联路,铸就绿环魂
同志们: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铸就绿环之魂。
今天我们来到河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近距离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艰难革命历程。
通化是东北抗联活动的重要区域,杨靖宇等一大批抗日民族英雄在这里洒下了热血,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爱国忠诚。
杨靖宇于1933年9月18日,在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基础上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
独立师下辖两个团。
全师共有300余人,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此时,杨靖宇根据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采用避实击虚,积极防御作战方针,联合其他抗日义勇军伺机打击敌人。
1934年4月,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从吉林磐石进入到通化境内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创建了河里根据地。
河里地区山高林密,敌人统治薄弱,是抗联休整的好地方。
据记载,杨靖宇至少率军到过兴林镇17次,亲自指挥战斗3次。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把东北作为征服中国的战略基地。
东北抗联的存在,似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动摇了日伪反动统治,敌人称杨靖宇为“满洲治安之癌”。
为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特别强调:“同时遇到抗联和抗日山林队,专打抗联,不打山林队;若是同时遇到杨靖宇和其他抗联部队,专打杨靖宇,不打其他抗联。
”在军事讨伐的
同时,日伪当局采取收买汉奸、政治诱降、组建叛徒武装等方式,对抗联进行分化瓦解。
至此,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极端艰难的时期。
在反“讨伐”斗争中,杨靖宇率部采取夜袭、伏击、迂回等游击战术,与敌周旋苦战。
进入冬季,斗争更加艰苦,抗联战士缺衣少食,经常十天半月吃不到粮食,常常是渴了抓把雪,饿了吃些树皮、野菜、草根。
没有鞋穿,就用麻袋片或破布把脚包起来在雪地上行军,常常是空腹与敌军搏斗。
而战士们甩掉一股敌人不久又遇到一股敌人,体力消耗很大。
加上东北地区地冻天寒,气温经常是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不少战士都冻掉了手指和脚趾。
由于缺医少药,不少战士为此献出了生命。
1938年夏,由于一师师长程斌叛变,一路军活动更加艰难。
但杨靖宇领导抗联坚持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北抗战史上的奇迹。
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奋
起抗争,在长达14年之久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战中形成的伟大的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次活动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发扬精神、激励前行。
通过实地踏察,切身感受,时刻警醒不忘屈辱历史,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伟大的抗联精神,唤起我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学会对困难的忍耐和克服,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力量。
80多年前,杨靖宇将军和抗联将士们为挽救祖国危亡、争取民族解放,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生命和鲜血,以弱敌强,不计生死,赶走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80年来,抗联精神激励着我们,不畏险阻、前赴后继地奋斗!
今天,我们将在这里,开始“重走抗联路,铸就绿环魂”活动,对我们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弘扬抗联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重走抗联路,是重温革命理想信念的思想教育之旅。
革命先烈们在缺吃少穿和恶劣的自然环节中尚且抱定革命的理想信念,这必将激励绿环人坚定理想,立足岗位,为绿环发展多做贡献。
重走抗联路,是珍惜幸福、和平生活的感恩之旅。
我们不该忘记,没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我们期待通过“重走抗联路,铸就绿环魂”活动,进一步提升绿环服务水平,让“感恩、诚实、认真、关心”的绿环之魂深入每一个绿环人的心,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激励前行,将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