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有效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浅谈有效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摘要: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一种活的个体,他们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时发生改变,教师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育计划和程序,才得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就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相应阐述。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造坚实的基础
课前须精心准备的内容确实很多,比如为学生提供优良、平等的学习环境,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抓好备课等。

本文仅从指导学生预习和备课两个方面作一浅谈。

1、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还可以开拓思路,提高学生听课、记笔记水平,由此可见预习环节对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预习中应该考虑下面几点:
(1)让预习的任务具体化
由于化学课程本身的模糊性和微观性,为了让预习任务更加具体化,可以发放“学案”,让学生预习有所依。

所以让预习任务具体化,让学生对预习任务看得见,摸得着,是落实预习的首要前提。

(2)让预习“授之以渔”化:
读:首先要读课本
标记: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预习时,心到、眼到、口到还不够,手也必须到。

边读边用笔在课本中用符号做圈点批注,和同学先讨论,解决不了的找老师。

查:现在是网络时代,在预习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百度一下。

(3)让预习方法灵活化
预习要做到多样,反馈形式多样化,根据预习任务的不同,你可以采取课前提问式、问卷检测式、自由展示式、小组交流式等等,反馈形式的多样会给学生一个心理期待,希望下一次预习会有更好的方式来检测,从而提高预习的积极性。

2、预习不只是学生的任务,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保障。

(1)研读课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来确立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设置学习目标时不是考虑教什么,讲什么,而是侧重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学习目标的描述要明确、具体、简洁,可操作、可检测。

(2)钻研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这是叶圣陶先生的经典名言。

“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叶老的话提醒我们:真正的教学内容是藏在教材里的,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创新中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提高。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设计多样化的化学实验,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加强与改进,以趣味性实验来进行兴趣培养。

(3)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主人,化学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实施化学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既要长期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更要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进行分析和预测。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时为学时,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讲求学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激发起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四、精选课堂练习,强化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的选择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且基础、典型、新颖。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的布置的时候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

五、强化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学生全员高效参与课堂教学
我校生源素质不是太好,所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投入进去,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两极分化。

所以,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全程、高效参与,必须有监督、管理以及约束的机制。

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积极、主动参与,确保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权,然后展示,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有效教学,实现优化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