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模式分析比较
保险公司
特许支持
保险合同
项目贷款
承建合同
银行金融机构
贷款本息
项目公司
建设资金 运 营 合 同 项 目 收 益
支付费用
项目使用人
支付费用
运营公司
承建商
6
SWOT分析 ◇PPP模式
优势Strength:
消除费用的超支,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有利于政府职能转换,减轻财政负担; 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机构和 民营机构各自优势,弥补双方不足,形成制约关系;
劣势Weakness:
开发周期长、涉及面广、投入资金量大; 缺乏协调机制,参与各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政府法律保障不够完善 投资额大、投资期长、收益的不确定性大;
BOT模式
机遇Opportunity:
拓宽资金来源,减轻债务负担; 能提高竞争力,创造较多商业机会; 有助于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与经营效率,确保项 目的建设质量和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
风险Threat:
政策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环境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 技术风险 不可抵抗外力风险
7
选择更好,选择更高 Choose a better Choose a higher
8
PPP/BOT比较分析
PPP与BOT的共同点 1、这两种融资模式的当事人都包括融资人、出资人、担保人。 2、两种模式都是通过签订特许权协议使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发生契约关系的。 3、两种模式都以项目运营的盈利偿还债务并获得投资回报,一般都以项目本身的资产作担保抵押。 PPP与BOT的区别 1、组织机构设置不同 2、运行程序不同,从运行程序的角度来看,两种模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项目前期。PPP模式中私人企业从项目论证阶段就开始参与项目,而BOT模式则 是从项目招标阶段才开始参与项目。另外更重要的是在PPP模式中,政府始终参入其中,而在BOT模式中,在特许协议签订之后,政府对项目的影响力通 常较弱。
政 府 项 目 融:即建设—经营—转让。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
人企业(包括外国企业)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 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政府对这一基础设施有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满,签约方的私人企 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劣势Weakness:
在经营期末会出现不考虑后期的运行,使最终交回的项 目损耗加大,残值变小,后期使用寿命缩短,使融资者收 回项目后的经营利润减少;
TOT模式
机遇Opportunity:
对法律要求较低,能有效的吸引投资者;
风险Threat:
政策法规等风险; 项目监管的风险; 项目的管理风险;
5
PPP定义
劣势Weakness:
项目最终所有权不属于私企,且后期有一定金融风险; 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相关的风险分担机制还不成熟; 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PPP模式
机遇Opportunity: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还是依靠政府投入,但 政府资金短缺,因而急需引入私企资本解决问题; 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加大特 许经营许可与推进力度;
风险Threat:
项目公司承担建设的全部风险; 审批管理效率低、外汇风险大; 融资渠道不畅、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3
TOT定义
TOT模式:即移交—经营—移交。指政府将已经建成投产运营的基础设施项目移交给投资方进行运营,政府凭借所移交的基础
设施项目未来若干年内的收益(现金流量),一次性地从投资方融通到一笔资金,再将这笔资金用于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当经营期届满时,投 资方再将项目移交回政府手中。
项目发起人
安 慰 信 股 息 股 本 金 股 东 协 议
保险公司
保险合同
政府机构
特许协议
项目公司
还贷付息 贷款协议
贷款方
项 目 贷 款
特 许 支 持
承 购 合 同
运 营 合 同
项 目 收 益
承建合同
承购方
购买项目产品费用
运营公司
承建方
2
SWOT分析 ◇BOT模式
优势Strength:
优越的的发展环境; 先进的管理理念、明确的管理目标、灵活的管理手段; 广阔的经济渠道;
项目发起人
股 息 股 本 金 股 东 协 议 原有项目经营权
政府机构
转让特许权
项目公司
转让资金
投资者
承建合同
建设资金
运 营 合 同
项 目 收 益
支付费用
承建商
新建项目
运营商
项目使用人
4
SWOT分析 ◇TOT模式
优势Strength:
前期准备工作减少、费用节省、时间缩短; 项目周期短,方便资金安排; 避开了建设中所存在的较高风险和大量矛盾,政府与投 资双方往往比较容易达成一致;
9
TOT/BOT比较分析
BOT与TOT的区别 1.投资方的项目结构不同。 2.外资投资人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不同。 3.对法律环境的要求方面不同。 BOT与TOT的共同点 两种融资方式都是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的途径。这两种融资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开发中西部地区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PPP模式:即公共部门—私营企业—合作。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
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物有所值(ValueForMoney)原则。
政府机构
项目发起人
股 息 股 本 金 股 东 协 议
10
PPP/TOT/BOT比较分 析
由上得出,我们可以发现三种融资模式在结构设计上的共同之处: 一、融资结构设计:三种模式的当事人都包括融资方、投资方、担保人、政府机构等组织实体。融资人是指为开发、建设和经营某工程项目而专 门成立的经济实体,如项目公司。出资人是指为该项目提供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政府、企业、个人或财团组织等。担保人是指为项目融资人提供融 资担保的组织或个人,也可以是政府。同时,政府机构与国外的投资机构以及第三方通过一系列的协议发生契约关系,明确其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在此基础上成立针对标的物的项目公司来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经营、维护和管理。其中,项目公司起到一个枢纽作用,把项目相关方联系 起来。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三种融资结构在参与各方及其相互关系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1.从融资结构的复杂性角度分析,BOT和PPP模式涉及的参与方较多,其间涉及大量的协议、商业合同,其复杂性和难度要高于TOT模式。BOT和 PPP模式在项目立项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协议、商业合同。这些协议和合同从准备、谈判直至签订生效既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也需要众多的 参与方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无疑增加了项目进展的复杂性和难度,相应会影响投资方的投资决心。建设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