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上课课件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上课课件
古代姓氏有别,姓表血统, 氏则表官职、居地、职业等。同 一姓可以衍分许多氏。今日的姓 大多来自于古代的氏。
上古的原始氏族,人们就有 姓了。当时社会氏族以母系为 中心,帝王都以女旁为姓,比 如神农姓姜,黄帝姓姬,虞舜 姓姚等等。随着人口的增多, 姓氏也多来,五花八门,各有 原由。大致按以下情况得来:
族 号
用以区分
血缘,区 别婚姻
身
用以
份
区别 贵贱
3、姓氏合一
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婚。 (母系氏族)
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夏、商、周) 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周天子也丧失了权 威性,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至少在(秦 汉时代)姓和氏已经成为一回事了。
4、古代姓氏图腾
二、姓氏来源的主要途径
我国姓氏丰富,表明了历史 悠久。姓氏中反应了历史。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 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 或底。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随著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 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 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 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 物。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 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结论:姓氏反映了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国语·晋语》载 “昔少典娶于有 蟜jiǎo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 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 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 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姬水和姜水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的渭河流域一 带,姜水位于宝鸡,但姬水则有两种说法,一说是 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关中北 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新课引入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 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
“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 海”,是谓“问祖”。
“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 而在明白我们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 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 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伏羲氏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不仅
2、姓的内涵
姓的本义是指源于同一女 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 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
因此在母系氏族时期,通 过姓来区分不同的部族。称 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 通婚。
3、氏的内涵
氏的本意
氏与氐本是同一个字,氐指树根,是 柢(dǐ)的本字。故而氏表示一个人 的归属,是姓的分支,可用来区分不 同分支的同姓子孙。
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 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 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以后,各种 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 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只 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 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夏 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 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如:鲁、卫、蔡、韩、齐等
4.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 算卦的姓卜;杀猪宰羊的姓屠;唱
戏的姓优 上官、司马、尹、侯等
5、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 (东郭\东方\西门)
6、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 (呼延\慕容\宇文\万俟)
7、帝王赐姓氏。 (汉高祖赐项伯姓刘;徐茂公随李世民开 创大业有功,被赐姓李,子孙后代便姓李)
的产生
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 “胙(zuò)土命氏”。氏的产生, 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 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 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 的后人即以封的国名为氏。
胙(zuò)土命氏
胙土 : 指帝王将土地赐封功臣宗室﹐以酬 其勋劳。
具体来讲,就是王室、诸侯的嫡长子有权继 承父亲为王、为君;王室、国君的庶子,也 称“别子”,无权继承王位、君位,但有分 封的权利,需分给一定的食邑、采地,自成 系统,通过“胙王命氏”的方式,成为新的 氏族,别子就成为这一新的氏族的开派之祖 (得姓受氏之祖),即“别子为祖”。别子 的嫡长子继承新家族的权位成为这一新的家 族的大宗,就是“继别为宗”。这就是后世 “祖”、“宗”二字的来历和内涵。
族姓氏约各占一半。 “一”姓笔画最少在《中国姓氏 大辞典》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 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 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 1个。
一、姓氏的源流
1、找出以下姓氏的共同特点
姬 姜 姒sì
黄帝长于姬水,以姬为姓。 炎帝长于姜水,以姜为姓。 禹,姓姒,字密,姒文命。
被列为三皇之首,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史载,伏羲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建都於陈,死 后亦葬于陈。
经过数千年的分衍发展,至今中国历史上使用 过的姓氏已有2.2万多种,这些姓氏有的已经退出 了历史舞台,但是绝大部分代代相传,延绵不断, 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可以说中华万 姓同根,根在伏羲氏,而羲皇故都淮阳,正是中华 姓氏最初的发源之地,滥觞之地
8、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 政策)
9、因避祸、避仇、避 讳、避嫌所改的姓氏。
如:“欧阳”姓的源头有两个: 一、夏禹的后裔。夏禹之后,传到第六
1、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如:熊、马、牛等
2、以出生地和成长地的名称、山名、河名 为姓氏。
“黄帝长于姬水,以姬为姓。炎帝长于 姜水,以姜为姓”。乔:出于有熊氏。黄帝 死后,葬于桥山。黄帝的子孙中有守陵的人, 就以山陵之名:“桥”为姓氏,后人去木为 “乔”。
3、以封地名或国名为姓氏。
赵:周朝时伯益的十三世孙造父被周穆 王封于赵城,在今山西北部。赵姓源自古代பைடு நூலகம்嬴姓。郡望发祥地在今甘肃天水。
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 数的7.25%,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 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 典》,收录23813个姓氏。全部姓氏均来自于历代姓氏
专著、古今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和近代人口普查资料。 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超过7000个,汉族和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