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诗文名句、对联和正确答案。
(1-5题每句1分,第6题每小题1分,第7题2分,书写1分)1.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2.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3.李白《送友人》诗中,借离群之马犹作别离之鸣,衬托离愁别绪,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的诗句是:□□□□□,□□□□□。
4.白居易《卖炭翁》诗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是:□□□□□□□,□□□□□□□。
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描绘乌云密布,天空阴沉的景象,烘托诗人忧烦心境的诗句是:□□□□□□□,□□□□□□□。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回首10年,在振兴发展、重建家园、抢救生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________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_______了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奇迹,____________了“万众一心、众志成诚,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丰碑。
(1)语段括号里应填写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_。
(2)语段有一个错别字,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_”。
(3)语段中画线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互换位置。
(4)语段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写的词语是下面哪一项()A.创造谱写铸就B.铸就创造谱写C.谱写创造铸就7.时光匆匆,转瞬间两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想必回望中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慨吧!时间能去哪儿呢?读书中、锻炼中、友谊中、作业中……请把你此时的某一种感受用对联的形式写下,与同学们分享(每联不少于5字)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一)文盲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本文作者是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
(1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执策而临.之()10.文章开篇便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句话说明“千里马"与“伯乐"是怎样一种关系?(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1.已经具备了千里马的潜质和才能,但终究没能够成为千里马,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2.文中作者抨击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他的观点仍有其现实意义。
阅读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帝以此章示异。
异上书谢③。
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⑤诮⑥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章:奏章。
③谢:谢罪。
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皇帝的诏书。
⑥诮:责备。
13.“今人咸知异为名将”句中“咸"”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1分)14.短文中的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回答。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5.短文中,光武帝对名将冯异的行为,反映了他对人持有样的态度?(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们就是角峰上飘动的白云十年前,我曾在粤北山区支教。
我支教的学校叫角峰小学。
学校只有一座两间的老房子,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
从角峰最高峰往下看,它像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线上绑着的一个灰色小盒子。
弯的是山路,灰的是教室。
稻子渐渐黄了的季节,这个小盒子就成了一阶一阶梯田上黄金拥簇着的幸福魔盒,孩子们笑声里的快乐总是不断地从盒子里溢出来,溢满角峰村的每一个角落。
孩子们的快乐感染着我。
每天我都要哼着歌儿从借住的村主任家出发,走过一片一片金黄之间那绿色的曲折的田埂,听着啾啾虫鸣走向教室。
角峰小学是个小村子的麻雀学校,有三个低年级,共十个孩子,就一名老师在教。
村子是个自然村,离行政村有五六公里山路。
村里的孩子要上高年级就要到行政村小学就读。
因为那里没有宿舍,大部分孩子上完三年级就不读了。
要么在家干农活儿,要么随父母漂在城里。
今天我给三年级的三个孩子上作文课,题目是《有意思的一天》。
在说明写作要求之后,我给了他们十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了,我点名让他们起来念自己的作文。
最高的孩子也最瘦,一双大眼睛写满了山村孩子的羞涩与腼腆。
他小声地念自己的作文:“昨天,我去放牛。
牛很听话,没有乱跑。
这一天真有意思啊。
”我表扬了他。
然后叫起第二个孩子。
这孩子有些胖,圆圆的小脸红通通的,鼻头上还挂着细密的小汗珠。
他眨着眼睛,大声地念道:“前天,我去放牛,牛很听话,吃得很饱,牛牛你快长大吧!”我笑了,小声说:“啊,又是放牛啊?”我知道村里的大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这个年纪的乡村孩子,放牛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
我点头示意第二个孩子坐下,点名让第三个孩子站起来念她的作文。
这是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儿,个头最小,她站起来“哇”地哭了:“老师,他们把我的作文写了!”我拿过她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却一笔一画清清楚楚地写着两行字:“今天早上,我去放牛。
我把牛绳拴在荔枝树上,让牛吃草,然后我就来学校了。
一路上刀子像金子,我数着金子到了学校。
”我好奇地问:“一路上有刀子吗?”男孩子们笑了。
小女孩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此时一片汪洋。
她一边抽泣一边指着窗外金黄的稻田说:“就是有稻子啊。
”我笑了,开心地说:“孩子,你的作文最棒,这就是诗啊!”三个孩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
我招手让孩子们跟着我走出门外,站在教室前面,我指着那棵拴着牛的荔枝树问:“孩子们,现在,你们是这棵荔枝树了,请告诉我你会看到什么。
”有的说看到牛,有的说看到山,有的说看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我指着高高的角峰说:“现在,你们是高高的山峰了,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的说看到下山的路,有的说看到远处的村子,有的说看到山下的小河水流呀流。
我指着高高的山峰上飘着的白云说:“现在,你们是天上自由的白云了,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个孩子问:“是哪里都可以飘吗?”我认真地点点头。
孩子们笑了。
高个子男孩说:“我看到了县城!”胖的男孩说:“我看到了大海!”我看着小女孩。
小女孩哭着说:“我看到了爸爸妈妈打工的鞋厂!”三个孩子都哭了。
我搂着三个孩子,眼角也湿润了:“孩子们,把你们看到的写下来吧,你们就是白云,高高的山峰顶上飘动的白云!”三个月后我离开了角峰,一别就是十几年。
一直到去年秋天,我陪摄影协会的朋友拍梯田才回到了村里。
老村主任好不容易才认出了我,说:“那三个孩子后来都考上了大学,是我们村最早的大学生,现在都在外面工作哩。
”他看着金黄稻田拥簇中的角峰小学,又说,“那个女孩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前段时间带了一帮人回来考察,说要回来搞乡村旅游,要将咱们这漂亮的山峰变成金山银山哩。
”16.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1)拥簇.()(2)田埂.()(3)腼.腆()(4)摄.影()17.请从修辞的角度,评析“从角峰最高峰往下看,它像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线上绑着的一个灰色小盒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8.“我"决定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并在室外来指导他们写作文的原因有哪些?(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对“我”引导学生到室外现场指导写作的场景描写得比较详细,其中“我"的三句引导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有哪些?(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0.孩子们以荔枝树、角峰、白云的身份,看到了自己心中渴望看到的人和事物之后,“个孩子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