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试验
2.2.4.时间相似
对结构的动力问题,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中,要求结构模型和原型在对应的时刻进行比 较,要求相对应的时间成比例。虽然不直接采 用St时间相似常数,但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都与时间有关,按相似要求它们在模型与原型 中应成比例。
2.2.5.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在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中,常用微分方程 描述结构的变形和内力,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是求微分方程的必要条件。原型与模型采用相 同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描述。
3、模型设计
•
1 1 ~ 200 50 1 1 ~ 30 10
1 25
1 1 ~ 100 50
1 1 ~ 20 4 1 1 ~ 20 4 1 1 ~ 10 4
1 25
1 400
1 1 ~ 300 50
1 75
3、模型设计
模型尺寸不准确是引起模型误差的主要原因之 一。模型尺寸的允许误差范围和原结构的允许误 差范围一样,为5%,但由于模型的几何尺寸小, 允许制作偏差的绝对值就较小,在制作模型时对 其尺寸应倍加注意。 模板对模型尺寸有重要的影响,制作模型板 的材料应体积稳定,不随温度、湿度而变化。有 机玻璃是较好的模板材料,为了降低费用,也可 用表面覆有塑料的木材做模型,型铝也是常用的 模板材料,它和有机玻璃配合使用相当方便。
(三)体力加载 在结构模型试验中,体力是一项重要的荷载 ,它是指结构、基础结构及其地基岩土的自重。
5、模型制作与加载方法
通常施加体力的方法有: ①、用分散集中载荷代替自重 ②、用面力代替体力的方法 ③、选高容重、低强度模型材料。 (四)预应力加载 对于预应力钢筋砼或其它预应力结构,预应力 产生的载荷在模型在施加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 是采用锚头和张拉设备;另一种方法是施加外载 ,但应在弹性范围内。
模型与原结构之间所对应部分的尺寸成比例,模型比例即为几何相似 常数。 下面以矩形截面简支梁为例,截面尺寸:bp×hp,跨度为lp,模型为 bm×hm,跨度为lm, 几何相似表达如下:
hm/hp = bm/bp=sl
其中sl为几何相似常数。 对于几何相似的矩形截面简支梁,可导出下列关系: 在结构动力问 题分析中要求结构的质量分布相似,即模型与原模型结构对应部分的质 量成比例
4、模型材料的选择
• • • • • • • • • • • 具体要求: 1、材料均匀、连续、各向同行。 2、线性弹性,应力应变关系是线性关系。 3、模型与原型材料的泊松比相近或相同。 4、模型材料具有足够低的弹性模量利于仪器测量。 5、模型容易成型及加工制作。 6、物理、力学性能比较稳定,不易受温度、湿度的影响。 7、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凝固时没有明显的膨胀与收缩变形。 C 8、在模型制成后,表面易贴电阻应变片,测量的基本要求。 9、模型材料要有适当的重度相似常数中有个 10、不论研究线弹性模型,还是研究破坏模型,在试验荷载下不应发 生蠕变。否则整个变形系统就会出现大问题,工程上也不允许。
3、模型设计
选择适当的模型制作材料
确定相似准数
模型设 计 程序
确定模型几何尺寸(几何相似常数)
确定其他相似常数
绘出模型施工图
3、模型设计
3.1 模型的类型分类
如按模型试验研究范围可分为:弹性模型试 验、强度模型试验。 如按试验模拟的程度分类:断面模型试验( 平面),半整体模型,整体模型试验。 如按试验加载方法分类:静力结构模型试验 ,动力结构模型试验,等等。
4、模型材料的选择
4.3 常用结构模型试验材料 a 金属 金属的力学特性大多符合弹性理论的基 本假定 ,如果原型结构为金属结构且对测 量值的准确度有严格要求时,则它是最适 宜的模型材料,最常见的是钢和铝。 最近,铝合金材料用得较多,因为它有 较低的E和良好的导热性。
4、模型材料的选择
b 塑料 有双氧树脂、聚乙烯和有机玻璃等。 和钢材、砼、石膏相比较,其优点是强 度高而弹模低(约是金的0.1~0.02倍), 便于加工。 缺点是徐变大、E随温度、时间而变化。 塑料被大量地用来制作板、壳、框架、 桥梁以及形状复杂的结构模型,其中有机 玻璃和环氧树脂用得最多。(光弹模型材 料)。
1.2.模型试验原则
1
2
严格按照相似理论进行设 1 计,要求模型和原型尺寸 的几何相似并保持一定的 比例
3
要求模型和原型的材料相似 或具有某种相似关系
遵循 原则
4
要求施加于模型的荷载 按原型荷载的某一比例 缩小或放大
要求确定模型结构试验过程中各 参与的物理量的相似常数,并由 此求得反映相似模型整个物理过 程的相似条件
Sp=pm/pp=Amðm/(Apðp)=S2lSð
其中Sð为应力相似常数。当Sð=1表示模型结构的应力和原型相同,上 式可写为Sp=S2l。 引入应力相似常数后,力相似常数可用几何相似常数表示。类似如下: 线荷载相似常数: Sw=Sl/Sð 面荷载相似常数:
Sq=Sð
集中力矩相似常数:
SM=S3lSð
6、测试技术
• 2、位移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位移传感器的 结构形式较多,有悬臂梁、简支梁、弓式 、圆环式等,其工作原理都是将被测位移 的大小转变成应变的变化,由应变片接收 后再转换成电量送至量测仪器。 • 3、静电电阻应变仪 使用时,要检查仪器 的灵敏度、稳定性及机械的原始灵位状态 。受环境温度变化,应考虑温度补偿问题 ,灵敏度系数不同时要修正。
3、模型设计
3.2 模型几何尺寸的确定 确定几何尺寸是关键的一步,主要应考虑: a、 模型的尺寸大小要适中,可行,对于与 结构物相互作用问题,应考虑影响范围。 b、 测量手段,应考虑传感器的大小和精确 度要求。当传感器精度不够时应加大模型尺寸。 c、 试验待求量应方便、可以实施 因此,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模型类型、制作条件 及试验等,才能确定出一个最优的几何尺寸。
5、模型制作与加载方法
(一)集中力加荷 通常采用挂重法、杠杆加载和千斤顶加载等。 挂重法:数值稳定、载荷值不自动下降,其缺点能 产生的载荷值较小,一般≯200KN,加、卸载不方便 。 千斤顶加载方便、数值大小可调,缺点是设备较贵 (二)面力加载
5、模型制作与加载方法
面力加载方法有:重堆堆载、挂载,液压加 载、气压加载、千斤顶加载等。液压多用水和水 银,用液压加载可利用液压作用力沿高度呈三角 形分布的特点来模拟水压力。
Sm=mm/mp或Sp=ρm/ρp
质量是密度与体积的乘积:
Sp=ρm vmvp/(ρpvpvm)=Sm/S3l
可见,在给定几何常数后,密度相似常数可以由质量相似常数导出。
2.2.2.荷载相似
模型与原型在各对应点所受的荷载方向一致,荷载大小成比例。集中 荷载与力的量纲相同,而力又可以用应力与面积乘积表示则集中荷载相 似常数表示如下:
2.2.6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原型与模型在外界接触的区域内各种条件 保持相似。如支撑条件、约束情况、边界受力 等相似。 对动力问题,为保证模型和原型的动力反应 相似,还要求初始时刻的运动参数相似,如初 始几何位置,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上述的相似关系主要是几何、物理、力学、荷 载、应力、时间、强度、等各个方面,要满足 所有的相似关系是困难的,因为原型和模型材 料的所有物理量都是独立的,只要是主要的物 理量相似,就可以进行试验和研究。
2.1.相似的含义
在结构模型中的“相似”主要是指原型结构和模 型结构的主要物理量相同或成比例。
2.2.相似要求
在相似系统中,各物理量之比称为相似常数, 相似系数或相似比。以下为与结构性能有关的主要 物理量相似常数。
边界、初 始条件相似
几何相似
相似量
物理相似
质量相似
荷载相似
时间相似
2.2.1几何相似
B
保证模拟的要求
A 4.2 满足 的要求
C
保证材料性能要 求
保证制作方便
E
D
保证材料徐变变 小要求
4、模型材料的选择
模型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模型试验的目的来 正确选择,要求模型材料与原型材料具有物理-力 学性质的相似性。如果模型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 弹性阶段的应力状态,则模型材料应尽可能与一 般弹性理论的基本假定一致,即均质、各向同性 、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和固定不变的泊松比。 模型材料可以与原型材料不同,常用的有金属、 塑料、有机玻璃、石膏等。 如果模型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结构的全部特 性,包括超载以致破坏时的特征,此时通常采用 与原型极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材料。
铝合金
4、模型材料的选择
d 水泥砂浆 水泥砂浆被广泛地用来制作钢筋混凝土板壳等 薄壁结构的模型,这是所用的钢筋时细直径的 钢筋或用各种铁丝。 e 微砼 用作砼或钢筋砼结构的相似模型。(石子直 ≤5mm)。其力学性能与砼相接近。模型用钢筋一 般是采用细钢丝。
5、模型制作与加载方法
• 模型材料各部分应保证材料均匀,按 照配方严格称量,拌合均匀,再加适量水 调制,在成型时有浇筑、雕琢、砌结等几 种工艺,形成整体或块体,在成型时注意 结构面、软弱夹层、节理裂隙、断层、破 碎带、软弱带的模拟。在进行模型的组合 、烘干、粘结、加工,在烘干时烘房温度 要适当,一般以40~50℃为宜,注意通风与 排除湿气,1:100以内的称大比例模型试验 ,1:200以上称小比例模拟试验,之间的 是中间比例。
2.2.3.物理相似
模型与原型的各对应点的应力和应变、刚 度和变形间的关系相似。SE=1表示采用相同的 材料时的弹性模量相似常数,如果模型采用不 同的材料制作,则有 Sð=SE×Sϵ Sϵ为应变相似常数,此为正应力与正应变 相似常数的关系,其他如剪应力和剪应变、泊 松比等相似常数与上面的关系式基本相同。
4、模型材料的选择
4.1 模型材料选择的意义 准确的了解材料的性质及其对试验结 果的影响,是成功地完成模型试验的先决 条件。可以用来制作模型的材料很多,但 是没有绝对理想的材料。因此,正确地了 解材料性质及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对于 顺利完成模型试验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