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看爱情婚姻观的异同_冯秀林

从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看爱情婚姻观的异同_冯秀林

冯秀林/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山西阳泉045200)。

Jan.2014Vol.30No.1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2014年1月第30卷第1期从古至今,爱情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素材。

婚姻作为爱情的升华同样也是人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话题。

在中西方的众多文学作品中,都生动形象地记录下了其所处时代的不同爱情婚姻观。

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爱情婚姻观的异同,可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爱情婚姻观。

一、中西方传统观念的不同引发爱情观之间的差异(一)中国传统爱情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虽然儒家思想中许多思想都促进了当时封建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是它所包含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男女有别等思想观念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男女之间情感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中,一名女子往往是深居闺中,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异性,并且在两性关系上所推崇的是“发乎情,止乎礼”的观念,这些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男女对爱情的追求。

这种影响在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

例如在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点绛唇》所写的那样:“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中“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少女对爱情的那种向往却又羞于表达的感觉完全表达出来了。

在元曲《西厢记》中也有体现,在《西厢记》中,深居闺中的大小姐崔莺莺对张生一见钟情,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崔莺莺也只是将这份感情藏于心中不敢大胆表达出来,如果不是因为她的丫鬟红娘在一旁牵线搭桥,崔莺莺对张生的这份感情肯定也只能永藏于心。

并且,古代人们对爱的表达方式,也不像现代人这般大胆直白,他们对爱的表达比较委婉,例如李商隐在他《无题》里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诗句中没有情爱的字句,却能将对爱情的坚贞和相爱的人这种心灵相通的情感含蓄地表达出来。

可见,中国的传统爱情观是一种含蓄内敛的爱情观。

(二)西方爱情观相对于中国古代的爱情观而言,西方的爱情观就显得开放许多。

在西方文化当中,长时间都是将爱情放在重要位置,更有哲学家有人类就是围绕爱与死两个主题展开的主张。

在西方国家,自文艺复兴以来,倡导“人文主义”,其核心内容便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去追求现实的幸福。

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性、人权以及人欲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倡导人们尽情去享受生命。

因此,西方男女在恋爱的道路上相对于中国古代而言就更加自由、更加平等,他们没有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们的爱情观是直接的、充满激情的、大胆奔放的。

这方面在西方的众多文学作品中也能够窥见一斑。

例如普希金的爱情诗《我曾经爱过你》其中所用诗句:“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

”作者就用最直接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心爱之人的爱慕之心,这也能很好地体现出西方当时那种直接、热情、奔放的爱情观。

二、中西方女性因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引发的婚姻观的不同纵观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作品,容易看出,都会有关于所处地位不同,接受教育的不同而引发的不同婚姻观。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因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观念很长时间都影响着中国,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

而西方国家,因为提倡“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观念,所以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也较高,也具有更强的独立精神。

(一)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引发的婚姻观在长时间的封建社会历程当中,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孔子就曾讲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可见在孔圣人眼里,都将女子与小人归为同一类人,明显是对女性的贬低,完全体现了当时男尊女卑的思想。

并且当时,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中也强调这种思想。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历程中,受这种男权中心论影响的女性也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并且具有较强的依附性。

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下的中国女性,社会地位较低,她们在婚姻问题上缺乏自主选择权,通常都是父母兄长包办的,即当时所称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例如在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里面,刘兰芝与焦仲卿夫妻情深,却被焦母所不容,最后以无出为理由而逼其子休妻,刘兰芝被休回家之后,又被其兄长托媒人包办而另嫁他人,尽管刘兰芝极力抗婚,但最后仍然无法改变被嫁的命运,这也造就了最后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剧。

从这个故事里也可以看出,中国女性在婚姻上缺乏独立人格的依附性。

尽管刘兰芝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极力反抗,但也没能改变悲剧的命运。

又如明代冯梦龙所写的《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她身为一个风尘女子,社会地位很低,但她却坚贞不屈,一直奋力反抗,当遇到与之两情相悦的李甲之后,杜十娘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李甲身上,拿出钱财让李甲为其赎身,希望自此能与李甲相知相守。

但懦弱的李甲却受人教唆,感情不坚定,将杜十娘卖于孙富。

最后心灰意冷万念俱灰的杜十娘怒骂孙富,痛斥李甲,并将多年珍藏的百宝箱怒抛江中,最终纵身跳入江中。

从杜十娘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杜十娘身为一个独立的女性,尽管能够自嫁李甲,最后还是被李甲轻易卖于别人。

这样的悲剧,不光是李兰芝、杜十娘两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那一个时代所有女性的悲剧,是当时中国女性在婚姻上没有自主权的真实写照。

(二)西方女性社会地位而引发的婚姻观与中国“男尊女卑”不同,在西方国家,人们因为信奉耶稣,推崇圣母玛利亚,因而对女性也十分尊重。

除此之外,因为受西方骑士精神的影响,推崇骑士以女性作为精神偶像,他们将爱情作为建功立业的动力,保护女性成为他们的职责,这种观念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奠定了女性较高的地位,因而西方女性不但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具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婚姻的选择上也能够独立自主。

并且信奉基督教的他们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这也(下转第66页)从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看爱情婚姻观的异同冯秀林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爱情婚姻观。

首先是中西方传统观念的不同引发爱情观之间差异,其次是中西方女性因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引发婚姻观不同,最后分析了中西方爱情观、婚姻观的相同点。

关键词:中西方文学作品;爱情观;婚姻观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31(2014)01-0047-0247(上接第47页)为她们捍卫自身婚姻奠定了基础。

西方女性都具有较为独立的人格,能够捍卫自身尊严并勇敢地追求自身的爱情。

例如,在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在认识到丈夫对自己的爱并非真心,其所关心的只有名誉与地位,自己只是处于一个“玩偶”地位的时候,她果断对丈夫提出自己是一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人,并决绝果断地与其断绝了夫妻关系,这体现了当时西方女性能够追求自由,可以不依附于他人,可以与男人平等,可以维护自身的人格与尊严。

三、中西方爱情观、婚姻观的相同点虽然因为中西方社会发展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在爱情观、婚姻观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但是,爱情一直以来就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永恒主题,因此在许多方面中西方的爱情观、婚姻观仍然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一)都在自身所处自由国度之中追求自由的爱情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人们都有一颗追求自由恋爱的心。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游学,途中遇到平民之子梁山伯,两人结伴同行,同窗三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当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欣喜提亲,却得知祝英台已经许配给与之门当户对的马文才。

祝梁两人奋力争取爱情婚姻自由,但仍不被当时社会所容,梁山伯抑郁而终,最后祝英台也在梁山伯坟前殉情,然后死后化蝶,双宿双飞。

在西方同样上演着这样一出悲剧,在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在舞会上相识相知,却没想到两家是世仇之家,这种家庭使得两人最终无法走到一起。

但是,层层阻挠仍不能阻止他们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

最后他们秘密举行婚礼,想冲破一切束缚在一起,但最终仍挑不开双双殉情的悲惨命运。

他们同样与梁山伯祝英台一样,也只能用死来捍卫自己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二)经济地位对婚姻影响深远,讲究门当户对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传统观念中,都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婚姻上强调的是门当户对。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很多都有体现,例如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林黛玉最终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缺乏经济基础,虽然能够得到贾母的恋爱,跟贾宝玉两情相悦,但最终王夫人跟贾母在为贾宝玉选妻子的时候,还是更多地考虑经济基础以及门第关系,选择了家底殷实的薛宝钗,这场强调门当户对的婚姻也造就了三个人的悲剧。

林黛玉在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当天晚上心情郁结吐血而亡,贾宝玉也最终兑现了对林妹妹的承诺出家为僧,薛宝钗最终也只有守着一段残缺的婚姻。

在西方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简·爱》《荆棘鸟》中也都体现了经济地位对婚姻的重要影响作用。

在《傲慢与偏见》中,开篇对男主的介绍就是对其财产的介绍,赤裸裸了表达了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也奠定了当时人们将经济基础视为婚姻基础的主张。

文中班纳特太太也始终是以经济为条件为女儿们物色丈夫。

在班纳特太太的思想中,一个人越有钱就越是她女儿的最佳人选。

可见,在中西方的传统观念中都认为经济基础是婚姻的关键,讲究的都是门当户对。

综上所述,可见,中西方由于文化与历史发展背景的不同,在婚姻爱情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异同,这些异同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中国因为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爱情婚姻观上是保守的、不自由的,而西方,因为平等自由思想的影响,他们的爱情婚姻观是奔放热烈的。

通过对比研究,可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爱情婚姻观。

参考文献:[1]王葵.从文学作品中看中西爱情婚姻观的异同[J].语文建设,2012(6):17-18.[2]李晓,周士敏.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爱情观的对比探析[J].短篇小说,2013:3-4.[3]张丽丽.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体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96-97.[4]马昭,霍月红.中西方文学作品爱情观对比研究[J].芒种,2013(4):38-39.责任编辑:郭一鹤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迁移,并承接西部劳动力资源的流动。

同时优化产业规划布局,达到劳动力优化、合理配置,提高劳动力利用效率,促进中原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合理规划、经济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

另外,进一步开放城市户籍条件,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进城,领先将农民工留在中原经济区域的城市中,达到劳动力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2.积极开发劳动力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