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世纪骑士文化下的爱情观

浅析中世纪骑士文化下的爱情观

浅谈中世纪骑士文化下的爱情观
1.引言
在西方思想、文化乃至整个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中世纪被视为黑暗时代,是文化精神上的一个断裂,是对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破坏,同时基督教的文化专制尤其是禁欲主义使中世纪饱受了愚昧信仰指责之苦,20世纪以前这种观点一直是学者们所奉行的。

在瑞士的布吉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英国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以及英国约翰·西蒙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史》中都有关于这个观点的明确表示。

那么在中世纪,真的是一个上帝至上的精神时代或者是一个文化的断裂?本文力图从中世纪特有的文化现象——骑士爱情入手,发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人性意蕴,借助一些史料,考察其爱情观念形成的原因,近而确定这种爱情观念所体现的价值内涵及对以及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和西方社交礼仪的影响。

2.中世纪骑士爱情观的起源和特征
2.1中世纪骑士爱情观念的内涵
中世纪骑士的爱情观最早产生在公元十一世纪末,出现在以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为中心的地区,以普罗旺斯抒情诗为主要表现形式。

这种爱情观的内涵表现在骑士对贵妇人的崇拜和追求,为了赢得贵妇人的爱,骑士即便是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贵妇人成为美真善的象征,爱情成为骑士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切,成为骑士改造自己实现道德品质升华的力量源泉。

但这种“典雅”的爱情只是一种形式,它并不是追求爱情的最终目的,骑士追求爱情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世俗的欲望,其中当然就包括了两性之间的欲望,并且,通过获得爱情,提高自己的荣誉和地位。

2.2中世纪骑士爱情观念产生的原因
2.2.1基督教提倡的忠诚精神的影响
11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了一种封君封臣的关系,各级封臣都必须恪守效忠的原则,尚武忠君之风逐渐在社会上蔓延开来。

此时骑士表现出的三种美德首先就是武士的忠诚,然后是谦卑,对理想中女性的优雅。

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为了保证封建社会的安定,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他要求骑士无条件的效忠封君,封建君臣有着一套独特的宣誓效忠仪式,这也是对教会宣誓效忠的模仿,12世纪的多数城堡大厅的墙壁上都写着这样的话“谁伤害其主人,即否认上帝”这种忠诚的观念自然也贯穿了骑士的爱情当中,骑士和贵族夫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种封建君臣关系,当一名骑士接受了贵夫人赠送
徽章佩戴之后,就必须忠诚于她,保证她的安全,捍卫她的名誉。

把所有的武艺奉献给她,并为她的名义,甘愿冒着战斗甚至是死亡的风险。

2.2.2女性的实践使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社会各阶层的物质生活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都必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交活动也日益增加。

因此,作为家庭主妇的妻子能否操持和管理好家务,对男性和对社会的意义就更为重大,这无形中就自然地提高了妇女在家庭内的地位和权力。

11—12世纪,正是十字军远征的时期,西欧社会上多数男性怀着宗教狂热,长驱圣城耶路撒冷和周围的圣地,只有妇女们留在家中,这种情况下女性几乎承担了男性的一切家庭责任,从生产、交租税,直到承担宗教和政治义务。

比如亨利二世之妻、不屈不挠的阿基坦的埃莉诺,虽然年逾七旬,但在其儿子理查德一世于1190至1194年参加十字军东征之际则协助治理了英格兰。

在13世纪,具有男子气概的卡斯蒂利亚的布朗歇两度出来理政,一次是在其子路易九世年幼之际,一次是在路易九世参加十字军东征的时期,她把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这些实践中, 女性、尤其是贵族妇女表现出了与男性同等的实践能力,这使得她们倍受骑士的崇敬。

十字军抵达圣城耶路撒冷时,将士们看到了耶酥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受到至诚的崇拜。

他们把把拜占庭的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带回到欧洲,并使得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在西欧各地迅速兴起,圣母玛利亚雍容大度的形象逐渐取代了夏娃“恶”的形象,对救世主母亲的迷信,提到了极高。

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贵族阶级的女性社会交往日益增多,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和礼节教育。

她们之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举止优雅、衣着华丽,有某些精神追求的“贵妇人”。

这些贵妇人刻意追求装束、举止、风度的精美与脱俗,渐渐地成为社会上一般人眼中优雅与高贵的象征。

无论是感官,还是灵魂的吸引力上,女性的影响力增强。

于是圣母崇拜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契合点。

骑士浪漫之爱的对象往往都是一些贵妇人。

对贵妇人的崇拜与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在罗曼蒂克方面是相似的。

如14世纪法国的骑士抒情所唱:“天上一个上帝,地下一个女神。

”这个女神就是贵妇人,浪漫之爱的本质在于把爱的对象视为一种极难浪漫爱情的双方———骑士、贵妇人,都有可能是已婚的,但这并不妨碍其间的浪漫情调。

3.骑士爱情观所体现的价值内涵
3.1个体意识的张扬和对人文主义的贡献
在骑士的爱情观念中,骑士追求贵妇人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满足世俗的欲望,其中当然包括对性欲的追求,而骑士爱情大多是建立在性爱基础之上的。

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人的原欲的控制,首先就是男女之间的性爱。

相对于宗教文学的乏味,苍白和死气沉沉,骑士文
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崭新的面貌,一种充满人性的精神。

当然骑士爱情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爱情和欲望高于一切的观念显然与教会的主张﹙灵魂之爱乃时基督之爱﹑上帝之爱,人与人之间爱情是一种罪孽﹚相对立。

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教会的敌视和恐慌。

于是他们赶忙翻译宗教诗歌以“试图用圣经的诗来抵抗世俗的﹙普罗旺斯﹚的诗人的诗!”但是当一种意识一旦觉醒就再也难以压抑下去。

这种人性的张扬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人的欲望是无法控制和压制的,长期的压制必然带来人性的逆反,禁欲主义的说辞再也抵制不住人性最原始的情感。

黑格尔在论及浪漫型艺术时也曾言骑士的根本目标之一是为个别主体的地位的承认和不可侵犯性而奋斗,并进一步指出骑士争取荣誉,无论就它所引起的冲突还是就它的赔偿来看,都要靠人格的独立性,不受任何东西的限制,这说明了骑士所具有的独立性。

在神统治的中世纪,我行我素的骑士第一次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形象”登上了文学的舞台,而“以人为本”恰恰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学者所主张的,他们反对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着力塑造出一种崭新的人的形象,而骑士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所体现出来的独立的个体意识,对个人价值和荣誉的追求对文艺复兴时期崭新的文学形象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2完成了神之爱到人之爱的转变
中世纪的社会观念,主要控制在教会的手中,基督教关于爱的观念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内涵,人们对爱情的认识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左右,爱被看作是“宇宙的中心实在以及万物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112页),人类行为的最高规范基于追随基督的爱,其中包括博爱和爱仇人。

但是,关于爱与男女之间的爱情在基督教观念中是相互关联的不同概念,中世纪教会总体上是对妇女持贬低的色彩,认为女人具有诱惑男人的特征,男女之间的爱具有某些不洁﹑淫秽的色彩。

而在骑士爱情中,骑士为了追求高高在上的美丽的贵妇人,百折不挠,无怨无悔,在他们眼中,爱情高于一切,他们眼中的上帝便是高高在上的贵妇人,任何事情在爱情面前都当退避三舍,为了爱情,骑士应当遭受各种痛苦和折磨,而且苦难越深重,骑士越自豪,爱情几乎成了骑士生活的全部,他们情绪会因为爱情的幸运而喜悦,也会因为爱情的失败即没有被贵妇人接受而悲哀。

基督教的爱主要是体现在“灵”上,讲究的是身体和灵魂的统一,其总体指向是精神层面的,是以神性为中心的;而世俗爱情主要是指向肉欲的,不否定人的原始欲望,以肯定人性为中心,完成了神之爱到人之爱的转变。

3.3促进了贵族礼仪制度以及西方文明礼仪的发展
骑士爱情发生在社会地位相对比较低下的骑士与出身高贵的宫廷贵妇人之间,由于出身和职业的限制,这些武士在情场上显得粗鲁﹑莽撞﹑谦卑和缺乏教养,远没有驰骋疆场的挥洒自如;相反,那些贵妇却是宫廷中骄傲的女主人,她们不仅出身高贵﹑举止文雅,而且有着良好的声誉,那么骑士和贵妇人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是他们之间不平等地位的沟壑又是怎样填满的呢?
贵夫人通常有着良好的教养,骑士为了赢得女士的好感,使自己又足够吸引力,因此他们被迫去掌握一些战场之外的实用技能,学习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甚至去作歌编舞。

粗鲁的武士们开始学习智慧、风度、吸引力以及言谈的技巧。

贵夫人要求骑士有礼貌,整洁,高尚,能吟诗甚至写作,对此骑士必须表现出耐心、动人的风度、勇敢和忠诚。

这样,原本粗鲁的军人们不惜时间和精力而孜孜于取悦之术,他们接受了对妇女温文尔雅和说话彬彬有礼的习惯。

为了显示自己的荣耀,骑士们往往装饰着与众不同的外表,骑士的各种仪式和规则得到不断的增多和完善,礼节和外表的装饰都变得越来越精细,因此可以说,爱情使骑士无论在感情上还是行为上得到了双重的升华,从而间接地促进了贵族礼仪制度以及西方文明礼仪的发展
4.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骑士爱情观的形成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骑士爱情的产生基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对人的压制,同时骑士爱情冲破了禁欲主义,将个人的欲望彰显出来,这是提倡个性,张扬自我的一种体现,也为后来的人文主义的出现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同时他也完成了从神圣之爱到人间之爱的转变,也促进了西方社交礼仪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倪世光、安拴虎,2005,普罗斯旺抒情诗中的骑士爱情观念[J],《河北大学学报》(5):25。

王德林,1992,试论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2):2-3。

王佐良、李品伟,2006,《欧洲文化入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杨慧林、黄继凯,2001,《欧洲中世纪文学史》[M],译林出版社。

.
朱伟奇著,2004,《中世纪骑士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