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草稿样式(外三科)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 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

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减弱。

5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7 注意与一些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如椎管狭窄及脊柱肿瘤等相鉴别。

【入院指征】1.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2.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3.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项目】1.专科检查: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能常规;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输血前五项检查;血糖。

【治疗原则】1整脊治疗:可采用调曲整脊系统手法以及四维牵引。

2 卧床1~2周,骨盆牵引治疗,2次/日,每次30分钟,每次牵引重量120-160牛。

3 药物治疗:3.1 气滞血瘀型症状: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止痛。

例方:舒筋活血汤。

3.2 寒湿型。

症状:腰腿疼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濡缓。

治法:祛寒除湿,宣痹止痛。

例方:蠲痹汤。

3.3 湿热型症状:腰腿疼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病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通痹止痛。

例方:木防己汤。

3.4 肝肾亏损型症状:腰膝酸痛,发凉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痛处喜按,得温则舒,面色白,少气懒言,或有阳萎、早泄,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益肝补肾,除痹止痛。

例方:补肾壮筋汤。

3.5 肝肾阴虚型症状:腰腿酸痛,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

例方:左归饮。

4 其他治疗4.1 银质针、针灸、火罐疗法:可选用肾俞、夹脊、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等。

4.2 中成药:可选用壮腰健肾丸、云南白药、小活络丸、大活络丹等。

4.3 外敷药:可选用五马膏、麝香风湿止痛膏等。

4.4 物理疗法: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等。

5 练功疗法后期宜作腰背肌功能锻炼。

6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则包括融合术、减压术、后路手术等.此外,还有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介入治疗,如经皮髓核抽吸术,胶元酶溶解术,椎间盘激光溶核术等。

【疗效标准】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

2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限价】手术:5000元非手术:3000--6000元【平均住院日】手术:16天非手术:28天二颈椎病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退行性变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病证。

中医属“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等范畴。

【诊断标准】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 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 颈部功能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X线正位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入院指征】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颈部功能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3、X线正位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检查项目】1.专科检查:X线检查2.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能常规;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输血前五项检查;血糖。

【治疗原则】1整脊治疗1.1松解法:术者用掌根部从头开始,沿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的纤维方向分别反复分舒8~10次。

1.2 提拿法:术者双手或单手提拿颈后及肩部肌肉3~5次。

1.3 揉捏法:术者双手在患者颈后两侧来回上下揉捏10~20次。

1.4 点穴拔筋法:用中指或拇指点按天宗、合谷、阳溪、曲池以及阿是穴,继之拨腋下臂丛神经、挠神经和尺神经、背部拨骶棘肌3~5次。

1.5 端提转运法:术者双手端患者颈部用力向上提颈,并慢慢用力使头向左右两侧旋转各 30°~40°,重复8~12次。

1.6 拍打叩击法:术者用手掌在患者项背及肩胛部进行拍打叩击3~5次。

2 牵引治疗用颌颈带进行牵引,重量3~5公斤,每次牵引20~30分钟,每天1~2次。

3 固定方法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症状严重时,可用颈托架或石膏领围固定1~2周。

4 药物治疗4.1 风寒湿型症状: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痹。

例方:蠲痹汤。

4.2 气滞血瘀型症状:颈肩部、上肢刺痛,痛有定处,伴有四肢麻木,舌质暗,脉弦。

治法: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例方:身痛逐瘀汤。

4.3 痰湿阻络型症状: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祛风,除湿通络。

例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4.4 肝肾阴虚症状: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细。

治法:滋阴补肾。

例方:六味地黄汤。

4.5 气血亏损症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

例方:八珍汤。

5 其他治疗5 1 穴位封闭:可用丹参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进行夹脊穴、曲池、合谷等注射。

5.2 针灸疗法:可取绝骨、后溪、大杼天柱、天井、合谷、风府等穴。

5.3 中成药:可选用颈痛灵、颈复康、天麻丸、追风透骨丸等。

5.4 外敷药:可选用狗皮膏药、麝香风湿止痛膏等。

6 练功疗法在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应以静为主,动为辅;在慢性期以动为主,作颈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及左右侧屈等活动各3~5次,或可作体操、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运动。

【疗效标准】1 治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 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无改善。

【限价】手术:5000元(内固定物除外)非手术:3000--6000元【平均住院日】手术:14天非手术:28天三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好发于下腰部,可涉及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或骶髂关节,它可单独损伤,亦可合并存在,青壮年多见。

【诊断标准】1 有腰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

2 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性姿势,以减少疼痛。

3 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4 可照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排除骨质损伤及病变。

分型1 气滞血瘀:腰部剧烈疼痛,痛无定处,活动受限。

舌苔薄白,脉弦。

2 血瘀气阻:腰部剧痛,痛有定处,局部瘀肿、压痛,大便秘结,活动困难。

舌质有瘀点,脉弦紧。

【入院指征】1 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性姿势,以减少疼痛。

2 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3 可照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排除骨质损伤及病变。

【检查项目】1.专科检查:X线检查2.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ABO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心电图;血糖。

【治疗原则】1 整脊治疗根据扭伤部位不同,分别用下列手法,以达到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之作用。

1.1 揉按手法。

1.2 推理腰肌法。

1.3 捏拿腰肌法。

1.4 扳腿按腰法。

1.5 四维牵引法。

2 卧硬板床休息2周左右。

3 药物治疗3.1气滞血瘀症状:闪挫及强力负重后,腰部剧烈疼痛,痛无定处,腰肌痉挛,活动功能受限。

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例方:泽兰汤。

3.2 血瘀气阻症状:伤后腰痛剧烈,痛点固定,局部瘀肿,压痛明显,活动困难,或伴有腹胀大便秘结。

舌质有瘀点,脉弦紧。

治法:行气消瘀。

例方:大成汤。

4 其他治疗4.1 针灸疗法:可选用阿是穴、肾俞、命门、大肠俞、委中、承山穴等穴位。

4.2 中成药:可选用跌打丸,云南白药、三七片、七厘散等。

4.3 外用药:外敷双柏散、消肿散或伤科膏药等。

5 练功疗法疼痛症状减轻后,作腰背肌功能锻炼。

【疗效标准】1 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

2 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

3 未愈:症状无改善。

【限价】非手术:2500元【平均住院日】非手术:7天四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至少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④对称性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⑤手X线的改变。

⑥皮下结节。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1:32。

以上7条中具备4条或4条以上即可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功能分级标准】I级:日常活动不受限。

Ⅱ级:有中等强度的关节活动受限,但能满足日常活动需要。

Ⅲ级:关节有明显的活动受限,患者不能从事大多数职业或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

Ⅳ级:丧失活动能力或被迫卧床或只能坐在轮椅上。

【X线分期】I期:正常或关节端骨质疏松。

Ⅱ期:关节端骨质疏松,偶有关节软骨下囊样破坏或骨侵蚀改变。

Ⅲ期:明显的关节软骨下囊性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

Ⅳ期:除Ⅱ、Ⅲ期改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证候】1、湿热痹阻证主症:关节肿痛而热,发热,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