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基本知识
传感器
一、传感器的定义和功能 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 的工具。 它的性能决定遥感的能力,即传感器对电磁波段 的响应能力、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及图像的几何 特征、传感器获取地物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 。
遥感器结构
定义:遥感器是记录地物反射或者发射电磁波能量的装置, 是遥感平台的核心部分。遥感器的一般组成:
使用胶片 记录
使用磁记 录 高光谱
成像传感器类型
遥感图像的特征
目标地物
传感器
遥感图像
遥感图像处理
空间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几何特征 物理特征 时间特征
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 及空间分布
目标的物理属性特点 目标地物的变化动态特点
时间分辨率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
• 空间分辨率
一个像元代表的实地的最小尺寸
多光谱扫描仪(MSS)
波段序号 4 5 6 7 8 波长(μ m) 0.5~0.6 0.6~0.7 0.7~0.8 0.8~1.1 10.4~12.6 波段名 称 绿色 红色 近红外 近红外 热红外 分辨率(m) 79 79 79 79 240
MSS波段和波长范围
MSS采集地面数据
专题制图仪(TM)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 在TM7个波段光谱图像中: 1、 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富 2、 3个可见光波段(即第1、2、3波段) 3、两个中红外波段(即第4、7波段)之间相关性很高,表明这些波 段的信息中有相当大的重复性或者冗余性 4、第4、6波段较特殊,尤其是第4波段与其他波段的相关性得很低, 表明这个波段信息有很大的独立性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 741:波段组合图像具有兼容中红外、近红外及可见光波段信息的优 势,图面色彩丰富,层次 感好,具有极为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表环境 信息;而且清晰度高,干扰信息少,地质可解译程度高,各种构造形 迹(褶皱及断裂)显示清楚,不同类型的岩石区边界 清晰,岩石地层 单元的边界、特殊岩性的展布以及火山机构也显示清楚。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 321:真彩色合成,即3、2、1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 自然彩色合成图像,图像的色彩与原地区或景物的实际色彩一致,适 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 • 432:标准假彩色合成,即4、3、2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获 得图像植被成红色,由于突出表现了植被的特征,应用十分的广泛, 而被称为标准假彩色。 举例:卫星遥感图像示蓝藻暴发情况 • 451:信息量最丰富的组合,TM图像的光波信息具有3~4维结构,其 物理含义相当于亮度、绿度、热度和湿度。 • 754:对不同时期湖泊水位的变化,也可采用不同波段,如用陆地卫 星MSS7,MSS5,MSS4合成的标准假彩色图像中的蓝色、深蓝色等 不同层次的颜色得以区别。从而可用作分析湖泊水位变化的地理规律。
高轨:35860km, 地球静止卫星,NOAA/AVHRR(1.1km); SPOT4/Vegetation(1.1km) 低分辨率 用途:通讯,气象
在遥感平台中,航天遥感平台目前发展 最快,应用最广。 根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可以将 其分为: 气象卫星系列 陆地卫星系列 海洋卫星系列
1、主要的陆地卫星系列
• 时间分辨率:
同一个地区可获得的两个影像最小的时间间隔
• 光谱分辨率:
传感器所能记录的波段数或者电磁波的间隔
• 辐射分辨率:
传感器接受信号的敏感程度
遥感平台
• • • • • 遥感平台(platform)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划分: 航天平台(>150km) 航空平台(100m至十余公里) 地面平台(0~50m)
TM数据是第二代多光谱段光学——机械扫描仪,是在MSS基 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成的一种遥感器。TM采取双向扫描,提高了扫 描效率,缩短了停顿时间,并提高了检测器的接收灵敏度。
波段 1
2 3 4 5 6 7
波长范围(μ m) 0.45~0.53
0.52~0.60 0.63~0.69 0.76~0.90 1.55~1.75 10.40~12.50 2.08~2.35
• (1)陆地卫星(Landsat) • (2)斯波特卫星(SPOT) • (3)中国资源一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 星(CBERS) • (4)其他陆地卫星 • (5)环境卫星
Landsat
• 设计寿命为6年 • 目前运转工作的是Landsat-5和Landsat-7 • 轨道: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保证北半球中纬度地 球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的上午影像,且卫星通过某一地点 的地方时相同。 • 覆盖周期:16-18天 • 图像的覆盖范围185×185km2( Landsat-7 185×170km2 ) • 分辨率不断提高(30 15m,60m 120m ) • 传感器分系统: Landsat(陆地)卫星上装置的传感器有反 束光导管摄像机(RBV)、多光谱扫描仪(MSS)、专题 制图仪(TM、ETM)
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TM)
ETM数据是第三代推帚式扫描仪,是在TM 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成的一种遥感器。
波段
1 2 3
波长范围(μ m)
0.45~0.515 0.525~0.605 0.63~0.690
地面分辨率(m)
30 30 30
4
5 6 7 PAN
0.75~0.90
1.55~1.75 10.40~12.50 2.09~2.35 0.52~0.90
Landsat传感器
• MSS——Multispectral Scanner System 多光谱扫描仪 分辨率为80m • TM——Thematic Mapper专题制图仪 7个波段,分辨率除第六波段为120m外,其余均为30m • ETM+——Enhance Thematic Mapper Plus增强型专题 制图仪 8个波段,热红外波段的分辨率为60m,全色波段的分辨 率为15m,其余波段的分辨率均为30m
30
30 60 30 15
ETM+波段、波长范围及分辨率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 真彩色(true color):(三波段组合),分别对RGB三个波段的图像赋 予RGB三种颜色,一一对应,合成后图像的色彩与原地区或景物的实 际色彩一致,称为真彩色,真彩色是唯一的合成。 • 伪彩色(pseudo color):将黑白图像变换为彩色图像,对不同的灰度 或灰度范围按值赋予不同的颜色或一个颜色系列,得到图像的彩色与 实际彩色则不一致,即伪彩色图像。
黄孝艳
2012.12.18
1、遥感概念 2、电磁波 3、传感器 4、遥感平台 5、几种卫星介绍
1 遥感的概念
• 遥感(Remote Sensing):
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 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 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 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 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 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 测技术。 (遥远的感知)
主要生态学应用
识别水体、土壤和植被、识别针叶林与阔叶林植被、 识别人为的(非自然)地表特征 测量植被绿光反射峰值、识别人为的(非自然)地 表特征 监测叶绿素吸收、识别植被类型、识别人为的(非 自然)地表特征 识别植被类型及生物量、识别水体和土壤湿度 识别土壤温度和植物含水量、识别雪和云 识别植被受胁迫程度和土壤温度、测量地表热量 识别矿物及岩石类型、识别植被含水量
• 451:信息量最丰富的组合,TM图像的光波信息具有3~4维结构,其 物理含义相当于亮度、绿度、热度和湿度。
• 743:我国利用美国的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图像成功地监测了大兴安 岭林火及灾后变化。可通过TM743彩色合成图的分析来指挥林火蔓延 与控制和灾后林木的恢复状况。
SPOT
• • • • • • • 地球观测卫星系统 发射了5颗卫星(1986-2002) 轨道: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 覆盖周期:26天 重复观测能力1-5天 产生立体像对 分辨率:记录器
人的视觉系统是一个优良的传感器,但影像只能短暂保 存,没有记录器
遥感器
1)收集器:透镜、反射镜、天线
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换成化学能或电能感光胶 片、光电管、光电二极管、电子耦合器件(CCD)、热电 偶探测器、热释电探测器、天线 3)处理器: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显影、定影、信 号放大、变换、校正等。包括摄影处理装置和电子处理装 置 4)记录器:胶片、磁带、磁盘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 假彩色(false color):(三波段组合),对得来不同波段图像分别赋予 RGB三元色,并不与原来波段的RGB三个波段一一对应,得到图像 的彩色与实际彩色则不一致,称为假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是为了使 一些地物的特征更加明显,有助于我们进行解译和分析。
Landsat(陆地)卫星简介
Landsat (陆地)卫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民用对地观测卫星
LandSat1 发射 时间 1972.7.2 3 18天 4 MSS RBV 1978年退 役
LandSat2 1975.1.2 2 18天 4 MSS RBV 1982年退 役
LandSat3 1978.3.5 18天 4 MSS RBV 1983年退 役
• 传感器:为2台高分辩率可见光扫描仪(High Resolution Visible sensor——HRV) • 它能满足资源调查、环境管理与监测、农作物估产、地质与矿 产勘探、土地利用、测制地图及地图更新等多方面的需求。
SPOT HRV 各波段主要用途
波段 XS1 波长 0.5-0.59 绿色 分辨率 20米 用途 位于植被叶绿素光谱反射曲线最大值的 波长附近,对植被识别有利,同时位于 水体最小衰减值的长波一边,能探测水 的混浊度和10-20米的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