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说课稿
叙永县西外小学:朱容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73页《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理解教材,读懂课标.
“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虽然贯穿于第一学段的每个教学内容,但是以单独的小节出现,这是第二次,第一次出现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中让学生学会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几个几是多少?”这类问题。
这一次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表内乘除法,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设计的,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注重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目的在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新课标》中第一学段的“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经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教材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目标,进行了巧妙的编写。
例1以到书店买书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场面为素材,呈现出学生实际生活中数学问
题,体现了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关注学情,理清思路。
二年级的孩子大部分都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虽然能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正确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却不能完整,清楚的表达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解决,而且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控能力弱。
所以,如何利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设计本节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是我一直深思与关注的问题。
三、把握目标,确定重难点。
综合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对学生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有序地表述解题思路,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有序地表述解题思路。
理解不同解法的算理。
四、优选教法,注重学法。
本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为主线,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数学教学要从生活出发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注重了数形结合、模型,归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追求内容设计的趣味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通过情境创设、老师的设疑激思、评价激励、引导点拨,学生的观察发现、独立思考、交流学习、归纳整理等教法,学法。
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力求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六、优化程序,体现趣味性。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播放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图片,激起学生还想继续往下观看的欲望,引出班上喜欢跳绳和打球运动的人数,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复习解决一共是多少?以及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然后再由这班有57人,引导学生提出还剩多少人?
(二),尝试解决,归纳思路。
在新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完整,有序的说信息,然后通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算式,与同桌的小伙伴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最后观察比较这几种不同的方法。
(四)、应用练习,拓展提高。
(五)、鼓励培趣,结束全课。
出示华罗庚的话,送给小朋友,教育学生要敢于去探索,创新,解决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是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示。
力求板书更形象,美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