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9单元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9单元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 青岛版

说课设计
《分类统计》说课设计
今天我说课教学内容是《分类统计》,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98~100页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简单的分类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统计活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继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价值。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以上三方面的目标是互相依存、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素养的全面提高。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指导学生学会分类整理与统计数据,得出不同的统计结果,避免二次分类现象。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分类整理与统计数据。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努力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充分体现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在导入新课部分,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探究新知部分,采用学生操作练习,教师讲解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新知。

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的方法贯穿全课,提高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生学法
学生在与老师轻松的对话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中,获得感性认识,在交流、比较等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归纳,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以学校运动会的话题引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巩固,通过观看比赛照片,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统计的需求,为新课的探究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分类方法:本环节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发现问题”的认知过程,学生通过有效观察,发现问题,生成不同的整理数据方法,在合作中探究出多种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统计的多样性,培养了自主发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师注重运用原理、寻找规律、抓住难点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分类统计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分类统计的模型,使学生
养成良好的统计习惯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巩固新知:
结合书中的习题,我安排了两个题目进行练习,第1题根据我们完成的统计结果,回答老师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表的作用。

第2题是联系生活的练习题。

这个练习重在让学生尝试把不完整的统计表补充完整后再统计,引导学生做事要有序,并且让学生再次经历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体验不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四)全课小结
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使得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映像。

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和媒体优势,选择、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统计素材和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在统计活动中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统计活动的本质,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同时又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板书设计
分类统计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不同最后的合计相同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