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信息世界第一课信息教学课时:1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内容分析:信息素养新的体验与收获知识符号信息概念信息的一般特征人际互动表达信息意识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正确理解信息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三个学习活动环节,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体验到信息的一般特征教学主线描绘:主线是“信息是什么”、“信息的来源有多样性”、“信息有其客观性、主观性”、“信息是可存储的、可以依附于载体中”、“信息具有时效性和价值性”。
教学环境与工具: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第二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是什么?——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与传播的一门高新技术。
可以概括为:技术基础是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等,目的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管理信息与传播信息,其外在表现形式是高新技术。
2、古今沟通,探索新知(25' )信息技术的现在(8')刘适家几天前安装了宽带网,上网比原来拨号快多了,他拔通了远在国外的小姨家,小姨告诉她,在念大学的表姐几个月前已经常和舅舅在网上“会面”了。
刘适觉得怪了,舅舅不是在乡下吗?和表姐网上“会面”可能吗?他马上把电话打到舅舅家。
舅舅说,他今年为自己的花木场在网上建了个销售网站,现在已有不少客户通过网站和自己做生意,订单比以前多多了。
舅舅还说,现在常用电子邮件与朋友联系,通过网络视频会议与客户洽谈生意。
原来,表姐常常与舅舅在网上见面,是为了解最新栽培技术信息,因为她正在读园林养殖专业……最后舅舅让刘适赶快给电脑装上摄像头和麦克风,以后就可以经常在网上“会面”了,并让刘适告诉爸妈,春节时与小姨家一起来个“网上拜年大聚会”,好好聊聊,乐一乐……刘适放下电话,感慨万千,没想到才几个月没联系,变化还真不小呢……问题竞答:从案例中,你发现了哪些自己熟悉的、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事例?(以互助组为单位进行竞答活动,优胜者组内每人加1分)列举实例:结合实际经验或所了解的,请你列举出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概括与点评:在信息社会里,信息产业成为龙头产业;多媒体信息借助网络广泛传播;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和个人学习生活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2)体验:计算机操作界面的演变。
查看硬盘上的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体验GUI(图形用户界面)与DOS界面(操作命令:DIR/W)的异同;评价并了解GUI对推动个人电脑普及应用的重大作用。
(3)溯源:信息技术的过去是怎样的?——五次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信技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资料]选择下述其中1~2个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事例,阅读并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加深对技术发展进程及技术变革的认识,探讨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陶冶学生对技术发明与创造的兴趣与情操。
(以互助组为单位进行竞答活动,优胜者组内每人加1分)●古代通信:难忘烽火台简书与符信的时代●信函故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e时代的古典主义——谈家书●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谷登堡回望人类发明之路●电报电话:贝尔的光电话电话无线电报●广播电视:电视广播收音●计算机之父:PC的诞生:计算机走向大众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林●因特网的发明:Internet的历史●编织万维网:蒂姆·伯纳斯-李“万维网之父”的故事万维网发明者谈未来网络发展将致力开发语义网●振兴中华,走向世界:中国激光照排之父中国首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胡伟武:用心打造“中国芯”主要观点:技术的发明、创造与应用,在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案例]激光照排系统与汉字输入技术——使“古老的汉字”走上了数字化道路。
面对计算机,西方拼音文字的数字化进程自然而简单,但复杂的汉字输入与输出却面临着一个个“瓶颈”问题。
当时西方有人说,中国汉字要进入数字化世界,难于上天。
1975年起,王选院士主持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划特性的方法,并取得了欧洲和中国的相应发明专利。
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社“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
而五笔字型、拼音码、自然码等汉字编码技术以及OCR、语音输入、笔输入等技术也解决了计算机汉字输入难题。
古老的汉字可以自如进入数字化世界,过去堆积如山的报纸被保存在一张张磁盘或光盘中,可以很容易地用各种方式进行信息的检索;许多人也通过网络浏览到电子报纸,网上阅读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讨论:结合实际经验,谈谈汉字输入法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王选院士的民族自尊心以及科学研究精神;印刷技术的继承与创新;通过搜集更多资料,了解激光排版技术及汉字输入技术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对民族产业的深刻反思。
(4)归纳:现在我们经常发电子邮件、发电子贺卡给同学好友,经常利用网络交流和联系。
不过亲笔的书信也总让人倍感亲切和怀念。
适当时候同学们别忘了:寄封信回家给自己的父母和亲人。
(人类通信手段的变更事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里,我们要认识到: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不是简单的此优彼劣和相互替代,而是多元并存和相互补充。
(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关系)3、善待技术,合理使用(10' )通过以上学习和讨论,大家对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针对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交流]阅读以下资料,并利用学习网站以及课堂交流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主要观点:(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这只能助长自己投机取巧、诚信丧失的作风,跟盗窃他人财物别无两样。
作为青少年,我们需要养成的是诚实守信的品质,对己对人别无坏处。
(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上网免不了要娱乐,这是人们生活的一种主要方式,但上网纯粹为了玩乐,似乎也不适合。
有些人在网上毫无责任地发表言论、传播不健康的信息,是应当受到谴责的。
(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
——这种想法不少人都这样认为,但从更多事实表明,网上行为也能代表着自己的形象,目前技术发展迅速,总能追寻到你的踪影。
良好品质比技术本领更为重要!阅读资料:(1)我校初中同学利用英语blog网学习英语,在这里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讨论问题。
老师、大学生、国外人士帮助同学们学习英语,家长从英语Blog可以及时了解孩子上课的表现、做作业的情况,还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英语作品。
常有网上不知名的读者对作文进行修改和点评。
在Blog上同学们有了展示自己英语才华的机会,学习英语变得越来越有趣了,一些原先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也慢慢变得爱学习了。
——老师的期望:借助“新课程学习网”,大家一起努力提高各科目的学习成绩,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3)电视在给人们带来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那些低俗的肥皂剧、大量的暴力场面可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看电视也减少了人们户外活动的时间,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4)因特网同样也面临很多问题,如日趋泛滥的网络病毒、色情图片、垃圾信息、谣言邪说和网络诈骗,一些人无节制地上网冲浪、聊天、玩网络游戏,甚至沉迷于网恋、黄色网站或虚拟性爱之中……图表资料:垃圾邮件对人们的影响;虚假广告的危害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就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或者做法。
●要鼓励同学们健康上网,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们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看待并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辩证认识信息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做到扬长避短,合理健康地使用好信息技术,为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
课外作业:从下列选题中,每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填写好下表内容。
每小组需要在下节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并彼此交流实践经验。
选题及建议:(1)我所了解的北京大学:北大历史与名人,网上北大,采访校友;(2)我要了解我的学校:采访校长、老师,观察调查学校的某方面;(3)我要自己装电脑:假设你有5000元买电脑,到电脑城调查,网上报价;(4)我家里的生活变化:家电、通讯、智能家居等;(5)我所了解的奥运会:奥运历史,新奥运——报纸,电视,网络等;(6)“健康上网行为”倡议书:先调查同学上网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7)“新课程学习网”计划书:调查同学使用意见,网站建设计划与方案;(8)自选题目:……第三、四课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课题名称】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能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了解信息来源的一般分类,学会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来源,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情感目标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获取效率进行关注。
【教学重点】(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分析信息需求。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探究、任务驱动和协作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地点】多媒体电教室或网络教室【教学过程】以“提出问题->问题求解->练习->拓展”为线索组织教学活动。
附表一请根据主题完成“其他”部分,在你认为需要获取的信息前面打勾。
【练习】学生利用两周时间,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网上搜索知识、利用课后在图书馆、实地等的信息搜索完成信息需求清单及信息采集卡,并将所搜集的信息存于计算机。
【拓展】阅读教材中的“拓展”部分,思考所搜集到的各种类型信息的保存格式。
通过归纳和整理不同的信息存储对应的文件格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能够更有效、高效地对信息进行存储。
模块二技术及基础第一节计算机发展【教学目的】1、了解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及电子计算机产生的必要性,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掌握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3、通过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举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教学难点】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课型】新授课【教法】以讲授法为主【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春秋的“筹算法”(用竹筹计数)—》唐末的算盘(南宋口决)—》第一台机械计算机(1642年、法国)—》计算尺(1654年)—》手摇计算机(1887年)—》电动计算机2、计算工具与社会实际需要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计算计算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运算量大、精度要求高、速度要求快以及能进行自动控制、管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