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引言不论是商品广告,还是公益广告,广告的创作都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它集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声电学、文学、语言学等于一身。

这门艺术中的文案写作比其它形式的写作都更需要技巧。

它要利用推销原理写出雅俗共赏、生动有趣的文字,要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能在瞬间引起读者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最终促成购买行为。

因此广告文案中文学语言运用精当会使得广告语言的内涵与影响远远超出广告本身。

双关语这一修辞手段是广告创作常用的技巧。

双关,顾名思义,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双重意义,既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

双关语具有简洁凝练,风趣幽默,新颖别致等修辞效果,能够突出广告的特点,因而在广告中得到大量应用。

1.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在广告中比较常用,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

在广告中,广告制作者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创意,使得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技巧更加纷繁复杂。

巧妙的双关能使语言含蓄、幽默、生动、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

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谐音双关“谐音双关是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1 。

广告制作者非常乐于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 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2译文:这里有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一切为了您的子孙后代。

在这则海滨浴场的宣传广告中,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sun-son, air-heir这两对谐音字,使广告语言不仅和谐悦耳,读来朗朗上口,而且颇风趣、幽默,具有感召力。

(2)Trust us. 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3译文:相信我们吧。

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

这是一则助听器推销广告。

从字面看,它说明了该产品已经接受了众多消费者的考验,但字里行间巧妙地嵌入一对谐音字ears-years,充分暗示了该产品悠久的历史,久经考验的上乘质量。

许多广告都在商品品牌的名称上做文章。

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不仅能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更重要的是使品牌名称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便于记忆,增加宣传攻势力度,以此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

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大多采用谐音的方法。

(3) WEAR-EVER introduces a new concept in glass oven ware: CLEANABILITY.译文:“恒久”玻璃炉具带给你一个全新的概念:洁净。

这里生产商利用其商标WEAR-EVER一词多义的特点,大力推销其产品:一方面WEAR-EVER为其品牌名称,另一方面该词又另有含义:既为wear forever(体现产品结实耐用),又为wherever(说明到处受人欢迎)。

该广告从多角度推销其产品,能够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具有一定的劝说作用。

1.2.语义双关“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

这种双关在广告中运用得也非常广泛,它与谐音双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4)The label of achievements. Black Label commands more respects.译文:酒是功成名就的标志。

黑色标志使您更显尊贵。

语义双关也多见于品牌名称中。

这是一则威士忌酒的广告,Label有两层含义,一为“标志”,一为酒的牌子—Black Label。

该广告通过双关手段的运用,使人联想到功成名就时就要饮用该酒;同时,用品牌名称形成双关,又便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从而对商品发生兴趣。

(5)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 7译文:尽情大吃,不增体重。

这是Weight-Watcher冰淇淋的广告标题,这种冰淇淋是专为节食者生产的。

双关不仅存在于商品商标名称中,标题中的spoil也是双关所在。

spoil oneself意为“尽兴”;而spoil one’s figure则意为“破坏了体形”。

这则广告通过一语双关,使减肥者在轻松幽默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该广告,并能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6)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 8译文:和我们做买卖意味着您做了一笔好买卖。

该句的妙处在于很好地利用了句中deal的三种含义,“做买卖”、“一笔好买卖”和“许多”。

a good deal构成一个绝妙的双关。

1.3.语法双关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

(7)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 This can.(旁边画有一罐啤酒)译文:哪种大罐啤酒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

这是一则Lager牌淡啤酒的广告。

句中的can既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名词(饮料罐)。

由于can一语双关,加上Lager的品牌名称双关,以及旁边插图的妙用,使广告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无独有偶,可口可乐公司也在这个can字上做文章。

(8)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10译文: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

句中can既可理解为名词“罐,听”,又可看成是情态动词“能”,全句可理解为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tin, drink) can (refresh you)。

11 这则广告诙谐机智,富于文字情趣,能使商品连同这一广告词一起久久印在读者记忆里。

1.4.成语或俗语双关广告语言特别善于引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

这些广告以人们原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为基础,以鲜明、独特的语言形式形成双关,既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又体现了广告语言的艺术性,更使广告具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

(9)You’ll go nuts for the nuts you get in Nux. 12译文:纳克斯坚果让你爱不释口。

从广告的字面意义看,to go nuts是“去买坚果”,但它同时还是一句成语,意为“疯狂、发疯”。

双关语的运用表明了纳克斯牌坚果对人们的吸引力是无以抗拒的。

(10)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 13译文:一天一块玛斯巧克力,让您工作像工作,娱乐像娱乐。

这则广告让人们联想起两条非常熟悉的成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s away和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该广告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借用了成语的模式,同时还引用了两条成语的内容,让人们从久已熟知的成语中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玛斯牌巧克力不仅能使人们健康,而且让人们工作时精力充沛,休息时放松自如。

2.广告双关语的翻译广告语言是一种精炼、含蓄、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的语言,而双关又是双重意义的表达,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可译性障碍。

因此,英语广告双关的翻译应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特点,选用适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既要充分照顾到原文的语体风格,又要尽量传达出原文的信息。

采用辩证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减少双关语在翻译中信息量的流失,增强广告语体特征,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还是可能的。

2.1契合译法一般认为,双关语由音、形、义等手段构成了可译性障碍,存在不可译性。

但“有些双关语也不是绝对不可译。

双语偶合,是可能的”。

契合译法在双语偶合的基础上,兼顾了广告双关语的形式和内容,是广告双关语翻译的最高境界。

(11)Easier dusting by a stre-e-etch!stretch一词除了作为除尘布的品牌名称“拉长”外,其拼写还被别出心裁地拉长,传达出该词的本意“延伸”。

让人很容易感到除尘布能延长人手臂的功能,真切而形象地渲染了“拉拉拉长,除尘力强”的功效。

译文中“拉”字的重复再现了原文中stretch一词被拉长的效果,形成感觉上的延伸。

四字短语及押韵的使用都符合汉语广告的语体特征。

2.2分别表义法如果要把双关语的双层意义完整地表述于译文中,除了在双语偶合的情况下,采用契合译法外,“也可以采取变通手法,将双关语义剥开,拆成两层来表达”。

(12) 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在这则加拿大酒广告中,spirit一词是传神之作,它既可作“烈性酒”解,又可作“精神”解。

为了保留双重意义,可将双重语义拆开,译为“别具风味的加拿大酒,独特的加拿大精神”。

(13) I’m More satisfied.(14) Ask for More.这是摩尔香烟在广告语中树立的两个双关典范。

它们巧妙地使用more一词的双重意义:more是一个副词,表示“更加,更多”;大写之后,变成了品牌名称。

这两则广告使人们轻松记住了商品的品牌,同时又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该产品优于同类产品,能更使消费者满意。

译文分别为:“摩尔香烟,我更满意”;“再来一支,还吸摩尔”。

双关语义被拆成两层,在译文中分别表述,而且四字结构,读来朗朗上口。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翻译方法虽然保留了双关语的双重含义,但原文那种凝炼,诙谐的韵味和一词两义的妙趣却丧失了。

2.3套译法有些广告双关语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

英语语言、文化在汉语中的传播形成了双语翻译之间的桥梁。

套译法就是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对英语广告进行翻译。

(15)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 21这则广告实际是一条英语成语,意思是“结局好,全都好”。

但广告制作者把它用于香烟广告中,ends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动词“结束”和名词“香烟蒂”。

这句香烟广告词可以套用原来成语的翻译模式,译成“烟蒂好,烟就好”。

(16)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22这一妙句出自成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晚来总比不来好)。

它妙就妙在不仅引用了成语的结构,还利用了late的双关意义,the late这里指the dead。

双关的运用使这则交通公益广告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

其译文可套译为“迟到总比丧命好”。

(17)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 24这是《泰晤士报》为自己做广告时用的一句妙语,它源于奥斯汀的一部传世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报社援引该书名作广告,以标榜自己不偏不倚,主持公道。

这则广告可译为:“对于您的偏见,我们没有傲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