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密欧与朱丽叶》鉴赏

《罗密欧与朱丽叶》鉴赏


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一 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 祝英台是祝员外的掌上明珠,自 幼习诗文,并想往访师求学,祝 员外勉强应允了女儿的请求,祝 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途 中,邂逅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 草亭结拜,同窗三年,形影不离; 祝父催归,梁祝分手,十八里相 送依依不舍,山伯忠厚纯朴,不 解其喻;当梁山伯明白过来,前 去提亲,但二人只能楼台相会,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梁山伯忧 郁成疾,不久身亡,英台闻山伯 噩耗,誓以身殉,出嫁时,山伯 墓前祭奠,风雨雷电大作,英台 跃入坟中,梁祝化碟双舞。
由《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电影
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 记》,与《紫钗记》、《邯郸记》 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 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 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 (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 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 击。《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 祖的代表作。明代话本小说《杜丽 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 基本情节。
戏剧简介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威 廉·莎士比亚著名戏剧作品 之一,故事讲述罗密欧与朱 丽叶二人于舞会一见钟情后 方知对方身份,最后二人为 了在一起,朱丽叶先服假毒, 醒来发现罗密欧自尽,也相 继自尽。因其知名度而常被 误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 一。 本剧曾被多次改编成歌 剧、舞剧、电影、动画等。
作者简介
读后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在全世 界家喻户晓的爱情剧。堪称戏剧史上的经典。再次读罢《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此浅谈一下对其的读后感。主要可以分为四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方面 来分析: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感情基调与色彩定位。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 兴时期最享有盛誉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从思想和艺术上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 时期,第一个时期写下大约十部喜剧,一部悲剧。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 这时期内唯一不同于《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等喜剧 的一部“悲剧”。《罗》可以看做是一部透漏着凄美悲壮感情色彩的纯洁唯美 爱情喜剧。 二.《罗》的语言描写和感情描述。不可否认的是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 朱丽叶》里给了我们一个关于爱情关于青春关于忠贞的理想型,而《罗》之所 以会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心理震撼,与莎士比亚对语言的巧妙精确运用,及对 主人公感情的描述是密切相关联的。 三.莎翁的“霸道”。一个13岁少女在前一天见到一个少年,立刻全身心 坠入爱河,第二天便能不惜一切与其成婚,而后就立刻在炙热的光环下开始了 他们轰轰烈烈的爱情保卫战。可以说莎士比亚这样的情节安排加速成就了罗密 欧朱丽叶,成就了莎翁,成就了读者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也成就了《罗密欧与 朱丽叶》的经典地位。
鉴赏人
姓名:甘** 学号:20090830 班级:《世界名著欣赏》2班
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 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 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 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 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 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 “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 璧”。后又把《孔雀东南 飞》、《木兰诗》与唐代韦 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 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 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 姻悲剧。历代传唱,成为艺 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罗密欧性本温和,热情、直率、善良,不够沉稳,缺乏心计。
直率的本性和残酷的现实逼使他走向极端的道路。他杀死凯普莱特家族 的人(提伯尔特),杀死帕里斯,都是忍无可忍的,或是出于仗义,或 是出于自卫。在本文中,我们看到他亲手杀死帕里斯,表现出一个垂死 者不可理喻的疯狂。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表现了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 人文主义者的品格:他对对手表达了爱心,实在不愿杀死对手;他是为 了美好的爱情而死的,死得壮烈,可歌可泣。他的性格既直率,又不乏 多样性。他是一个勇敢而不成熟的理想主义青年。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 1616年):英国文艺复兴 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 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代表作品: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 罗》、《李尔王》、《麦 克白》。
写作特色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所 出现的大量的抒情意象形式, 是莎士比亚其他悲剧中所没 有的。戏剧中的男女主人公 完全沉浸在对爱情的热忱、 向往之中,第二幕第二场凯 普莱特家花园中,朱丽叶对 月的抒怀,表现了青年男女 热情的情感交流和相别时的 难舍难分,弹奏的是一曲曲 情意缠绵的爱的青春颂歌。
读后感
四.《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是指贯穿于资 产阶级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的价值理想和哲学观念,即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和人道主义。它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 利益、人的需求以及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莎士比亚在文艺复 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浪潮中稳坐佼佼者地位。人文主义精神也是贯穿《罗 密欧与朱丽叶》的灵魂,男主人公出生于封建大家庭,却没有继承封建 传统和思想,而是成了一个坚定地人文主义者,有着博爱之心,真诚勇 敢有文化,敢爱敢恨,女主人公也坚强,聪慧,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们对爱情忠贞不渝,不惜一切,他们的形象充分展示着人文主义风采, 他们捍卫爱情的过程强烈的诠释着人文主义精神,他们同封建思想传统 和压迫封建的家长做着勇敢机智的斗争,尽管斗争以悲剧收场,但罗密 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胜利了,爱情胜利了,和平胜利了,人文主义精神胜 利了。我们甚至能在悲剧中感受到莎士比亚那激昂的人文主义崇高理想 和追求。 可以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用一个催人泪下的结局诠释了一场惊 天动地的爱情胜利,诠释了一场悲壮而浪漫的人文主义精神胜利。《罗 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世界经典之作,相信每位读者都会被其中纯真而又 轰轰烈烈的爱情打动,在每一次细细品读完后也将都会有更多更深层次 的感慨与收获。
朱丽叶美丽纯洁,忠贞不如一株亭亭玉立的水莲花,虽根植于污浊的泥淖而自有纯洁与明净, 虽经摧残仍飘散着经久的芬芳。她不顾家族宿怨的禁忌,大胆地接受罗 密欧的爱情,表现了她“离经叛道”精神。为实现美满的婚姻,她用心 良苦,靠假死躲过与帕里斯的婚姻,以期与真正所爱的人结成良缘。从 “死亡”中醒来的第一句话是询问自己的“夫君”,当得知“夫君”已 死,便毅然真的殉情,决不苟活,把爱情看得高于生命。她的理想最终 不能如愿,是因为她太天真稚嫩,毕竟才14岁,也是因为现实太黑暗残 酷,使她实在无法抗拒命运的错误安排。她是一个热情而柔弱的理想主 义青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