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诊断简答题

诊断简答题

(1)在正常人体中,血管内液体是怎样保持动态平衡的?(2) 水肿是怎样形成的.(3)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主要表现为腹水,什么原因形成的腹水呢.(4) 从体征上怎样鉴别中心性紫绀和周围性紫绀.(5) 什么叫<肠原性青紫症.(6)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在人体内是怎样形成的?(7) 请简述心悸的发生机制?(8) 引起心悸的生理性原因有哪些?(9) 简述胸痛的伴随症状及其临床意义?(10) 右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机制是什么?(11) 皮肤粘膜出血的基本病因有哪些?各举一例?(12) 引起肝原性水肿的重要机制有哪些?(13) 何谓水肿?(14) 心原性水肿特点是什么?(15) 肾原性水肿特点是什么?(16)简述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特点?(17) 什么是垫型.(18) 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哪些.(19) 发热的分度,临床上是如何划分的.(20) 简述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特点有哪些.(21) 稽留热型临床特点.(22)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临床特点.(23) 何谓<三凹征>.(24) 何谓诊断学.(25) 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包括什么.(26) 哪些情况可影响热型.(27) 请描述弛张热型特点,临床上常见哪一些疾病.(28) 引起咯血的常见循环系统疾病有哪些.(29) 引起咯血的支气管肺疾病有几种.(30) 呈金属音调的咳嗽常见于哪几种疾病.(31) 急性肺脓肿咯痰有哪些特点.(32) 布鲁菌病发热有哪些特点.(33) 发热病人体温上升有几种形式?常见哪些疾病.(34) 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有几种形式?常见哪些疾病.(35) 如何判定小量,中等量和大量咯血.(36) 临床上发热的热型有几种?大叶性肺炎发热属于哪一种热型.(37) 如何根据体温的高低对发热进行分类.(38) 正常人体温波动范围是多少?那种生理情况下体温可偏高或偏低.(39) 咯大量脓臭痰,静置后分层,最常见哪一种肺疾病.(40) 什么是咯血.(41) 什么是发热.(42) 什么是体征?请举出2-3个例?(43) 什么是症状?请举出2-3个例?(44) 简述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尿胆原,有何改变?尿胆红素.(45) 简述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鉴别点.(46) 何谓隐性黄疸.(47) 何谓隐血?(48) 按病因分类,黄疸可分几类.(49) 简述呕血时,呕吐物呈咖啡渣样棕色通的机理.(50) 何为呕吐中枢?(51) 请解释Dubin-Johnson综合征?(52) 试举出4种病因不同的肝内胆汁淤积性黄?(53) 肝细胞性黄疸的特点有哪些?(54) 请解释柏油便?(55) 简述胆红素的肠肝循环?(56) 中枢性呕吐的病因有哪些?(57) 试举出五种引起腹痛的全身性疾病?(58) 简述呕吐的发生机制?(59).问诊的内容有哪些?(60).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61).既往史的内容包括哪些?(62).个人史的内容包括哪些?(63).系统回顾应记录哪些系统的主要症状?答案如下:(1).1.毛细血管内静水压 2.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从毛细血管滤出至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 3.血浆胶体渗透压4.组织间隙机械压力(组织压) 使组织液又不断从组织间隙回吸收入血管中,二者保持平衡(2).1.钠与水的潴留 2.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5.淋巴液或静脉回流受阻(3).1.门静脉压力增高2.低蛋白血症3.肝淋巴液生成增多4.继发性醛固酮增多(4).中心性紫绀周围性紫绀发生部位(1) 全身性的、除四肢及面颊外,也见于粘膜与躯干的位,如肢端、耳垂、皮肤鼻尖皮肤温度(1) 温暖发凉按摩或加温后(1) 紫绀不消失紫绀即可消失(5).由于进食大量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即出现紫绀。

特点是急骤出现、暂时性、病情严重,经过氧疗青紫不减。

若静脉注射亚甲蓝溶液,硫代硫酸钠或大量维生素C,均可使紫绀消退,此种紫绀称“肠原性紫绀”。

(6).1.先决条件:患者便秘或服用硫化物在肠内形成大量的硫化氢2.服用伯氨喹啉、苯丙砜等药物。

这些含氮化合物或芳香族氨基化合物起触媒作用 3.使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生成硫化血红蛋白4.当血中硫化血红蛋白含量达5g/L时,即可出现紫绀(7).心悸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心动过速,每次心搏出量大和心律失常有关。

(8).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时饮用酒、浓茶或咖啡后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咖啡因,阿托品,甲状腺片)等(9).伴吞咽困难,提示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等伴咳嗽或咯血,提示肺部疾病,可能为肺炎(肺结核或肺癌)等伴呼吸困难,提示肺部较大面积病变,如大叶性肺炎或自发性气胸(渗出性胸膜炎,以及过度换气综合征)等(10).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压升高,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地兴奋呼吸中枢血氧含量减少,以及乳酸、丙酮酸等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刺激呼吸中枢淤血性肝肿大,腹水、胸水,使呼吸运动受限(11).毛细血管壁缺陷,如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异常,如脾功能亢进凝血障碍,如血友病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如异常蛋白血症(12).门静脉压力增高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增加继发醛固酮增多(13).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edema)(14).心原性水肿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分,即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发展较缓慢比较坚实,移动性小伴有右心衰竭的其他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开高等(15).肾原性水肿特点是:疾病早期晨间起床时有眼睑与颜面浮种,以后发?水肿发展常迅速软而移动性大常伴有尿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表现(16).左心衰引起呼吸困难特点是: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消失仰卧加重,坐位减轻(17).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垫型.(18).1.原发性低热 2.感染后低热3.夏季低热 4.生理性低热(19).低热 37.3-38 ℃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39.1-41 ℃ 超高热41 ℃以上(20).1.呼气费力2.呼气时间延长而缓慢 3.常伴有哮鸣音(21).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高水平,?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

(22).体温常在39 ℃以上, ,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2℃, 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23).重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24).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25).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4.各种辅助检查(26).抗生素的应用解热止痛药及激素的应用免疫功能低下,如老年人(27).体温39℃以上 , 24小时由波动范围超过2 ℃常见败血症 , 风湿热, 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28).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29).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肺癌, 支气管内膜结核,慢性支气管炎(30).纵隔肿瘤 , 主动脉瘤, 支气管癌压迫气管,(31).咯大量黄臭痰,,静止于杯中分三层。

(32).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发热呈波状型.(33).骤升:疟疾,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缓升 :伤寒,结核病,布鲁菌病(34).骤降: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渐降 :伤寒,风湿热(35).每日咯血量<100ml 为小量咯血100-500ml 为中等量咯血 500ml 以上为大量咯血(36).热型: 稽留热, 驰张热, 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 不规则热, 大叶性肺炎:稽留热,(37).低热 37.3-38℃ , 中等发热38.1℃高热39.1℃-41℃ , 超高热41℃以上,(38).波动范围为1℃,剧烈活动,进餐后体温可?和月经后期常高于正常,老年人体温低于青壮年,(39).肺部化脓性病变,急性肺脓肿, 支气管扩张,(40).指喉以下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从口腔中排出称咯血 .需与口腔,鼻咽部出血和上消化道出血鉴别,(41).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42).医生或他人客观能检查出来的异常称之体征.如心脏杂音,肺部罗音,肝脾肿大等(43).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不舒适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称之为症状.如头痛,乏力,恶心等。

(44).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血中尿胆原增加尿中尿胆元上升尿胆红素阴性(45).血红蛋白由溶血引起尿呈均匀暗红或酱油色,无沉淀显微镜检无红细胞或偶有红细胞血尿镜检有红细胞(46).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 ,而临床上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叫隐性黄疸。

(47).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无肉眼可见的类便颜色改变者叫。

(48).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先天性溶血性黄疸(49).当出血量较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 ,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50).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包括两个机构,一神经反射呕吐中枢,它能直接支配呕吐动作,按受来自消化道,大脑皮质、内耳前庭、冠状动脉以及化学感受器触发带的传入冲动。

二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它不能直接支配呕吐的动作,但能接受各种外来的化学物质的刺激,发出神经冲动,传至呕吐反射中枢、引起呕吐。

(51).系由于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及某些阴离子(如靛青绿,X线造影剂)向毛细胆管排泄发生障碍,致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发生的黄疸。

(52).毛细血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复发性黄疸(53).由于各种病因使肝细胞广泛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及排泄功能降低、造成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经已坏死的肝细胞反流入血中或因胆栓形成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亦增高,血中转氨酶活性增高。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黄染,食欲减退,恶心化验检查: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尿?(54).上消化道出血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称柏油便。

(55).结合胆红素经胆管排入肠道后,由肠道细菌的脱氢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尿胆原的大部分氧化为尿胆素从粪便排出,小部分在肠道内被吸收,经肝门静脉回到肝内,回肝内的大部分尿胆原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5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脑出血,脑栓塞,脑震荡等药物或化学毒物:如洋地黄、抗生素、抗癌药、有机磷农药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等(57).腹型过敏性紫癜腹型风湿热尿毒症铅中毒血卟啉病(58).呕吐动作分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与呕吐。

恶心时胃引力和蠕动减弱、十二指肠张力增强,可伴有或不伴有十二指肠返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