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初中)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教学设计学校:陕西师范大学锦园中学**: **职称: 中教一级科目: 语文邮编:710016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判断描写手法。
2、能通过描写手法全面分析人物形象。
3、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教学重点:1、能全面分析人物形象,不要漏要点。
2、理清答题思路,规范分点答题。
教学难点:1、指导孩子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人物形象。
2、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答题思路进行取舍,切不可生搬硬套。
教学方法:从课本援引进行实战练习,提高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两段文字)文段(一)一进园门,就有个男孩子粘上我了。
他大约十一二岁,浑身是土,像个小土地爷。
他像飞蛾见了火似的,在我身前身后转悠,伸着脖子看我的镁光灯。
文段(二)一进园门,就有个男孩子粘上我了。
他大约十一、二岁,穿着红背心、蓝短裤,腰带耷拉着一截;浑身是土,像个小土地爷。
毛茸茸的小平头,衬着一张白皙的小圆脸儿,使我联想到蒲公英。
他像飞蛾见了火似的,在我身前身后转悠,伸着脖子看我的镁光灯。
(设计理念:通过两段文字的对比,引出新课,让学生初步认识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明确《中考说明》要求1、要求:(1)准确判断描写方法。
(2)根据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及表达效果。
(3)规范答题。
2、中考出题形式:(1)下列语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出了什么?(2)结合一个具体语句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3)文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温故知新(设计理念:挑选五个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和一个试卷中的例子,让学生复习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由学生自己谈做题思路,进行答题,老师最后小结。
)1、《故乡》鲁迅“ 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教师明确:中年闰土:(1)外貌描写(2)写出闰土苍老颓唐、生活艰难贫穷的境况。
(3)体现闰土的麻木。
2、《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教师明确:菲利普夫人:(1)语言描写(2)写出梦想破灭时的暴怒。
(3)唯利是图,自私冷酷。
3、《背影》朱自清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教师明确:父亲:(1)动作描写(2)写出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艰难。
(3)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
4、《孔乙己》鲁迅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教师明确:孔乙己(1)神态描写(2)写出他的得意以及被戳要害的痛苦。
(3)自视清高、看不起劳动人民、热衷功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教师明确:大臣(1)心理描写(2)写出大臣看不到布料时的困惑和惊恐。
(3)自私、虚伪、愚蠢。
6、《属于自己的调门》选自2017预测卷黄老师再也听不下去了,她手在讲台上猛地一拍,大声喝斥道:“停,别拉了!你拉得是什么调?周杰伦的《双截棍》是像你这样调门吗?简直是莫名其妙的一种调门。
”——选自《预测卷》教师明确:(1)该句使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2)写出黄老师听到李小强唱京剧腔调的《双截棍》时十分气愤。
(3)为下文黄老师态度转变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调门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学生答题过程中,老师把学生总结的答题思路整理归纳,呈现在板书上,并进行补充。
)四、胸有成竹、小试牛刀(阅读老师印发的资料,完成习题。
按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互批互评,熟练答题技巧。
最后教师将规范的写法呈现在幻灯片上。
)(一)答题模式:运用了描写手法,写出了(表现了)心理变化,突出了(表现了)性格,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情感,推动了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取舍)(二)练习1、小姨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
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
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
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2、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3、在郎平排球生涯的头一次冬训里,教练们开始给郎平吃“小灶”。
长跑——郎平围着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向前跑……头好胀啊,胸口生疼,腿已经抬不起来了,停下吗?不!大脑清晰地发出指令,步子继续向前迈……汗水早把头发湿成一缕一缕,汗珠从额上流到嘴里又苦又涩。
多想一下子躺到跑道上,摊开四肢放松啊!突然,一丝奇怪的笑容爬上她的嘴角——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总盼着尝尝再跳不动皮筋的滋味,而今果真尝到了,又苦又涩。
4、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③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的特点,从中我们可以体会。
(2)语段中对鲁迅的头发、胡须和精神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5、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
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从这句对人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心中充满了的信念。
6、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问:文段中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对展示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答:(三)教师明确答案:1、(1)该句运用了动作描写。
(2)写出小姨抓鱼的动作娴熟。
(3)表现小姨是个抓鱼能手2、(1)该句运用了动作描写。
(2)写出运动员的身手敏捷、遇事冷静。
(3)塑造了一个很有比赛经验的运动员形象。
3、(1)该句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
(2)写出郎平很想休息,但仍然坚持训练。
(3)表现郎平坚韧不屈的性格。
4、(1)瘦、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2)刚毅坚强。
5、法兰西必胜。
6、(1)该句运用心理描写。
(2)写出我的后悔、不安,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想要有所改变。
(3)表现我是一个善于反思,知错就改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答题思路:(根据情况取舍) 规范答题:1、判断描写方法。
1、句子答题,不能2、写出人物的(身份、境况、心理、感情)。
只写要点。
3、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2、分点答题。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由浅入深按顺序答题。
六、作业:《中考说明》1、27页《童年》3(2)小题。
2、29页《油条佬的棉袄》第2题。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掌握了以下技能:掌握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并能准确判断。
能够理清答题的思路。
并结合实际语段练习,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答题能力。
不足之处:本来设计的课外练习,本想让同桌之间互批互评,通过点评的方式加深答题技巧的印象。
可是有些孩子没有完成,导致课堂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互批互评,只能选择提前做的孩子进行回答,再由学生和老师点评,应有的效果没有出来。
以后课前布置的一定要进行检查,避免类似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