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温扩能改造工程原材料取样送样管理制度中铁十三局集团金温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中心试验室目录一、依据和执行标准二、水泥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三、细骨料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四、粗骨料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五、混凝土检查试件取样方法取样频率和数量六、铁路碎石道碴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七、钢筋工艺力学性能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八、样品的管理一、依据和执行标准1、材料质量控制的依据1.1国家、行业、企业和地方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各级标准分别由相应的标准化管理部门批准并颁布。
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是国家标准化管理的最高机关。
各级标准部门都有各自的代号,建筑材料技术标准中常见代号有:GB —国家标准,JG —建设部行业标准(原为JGJ),JC —国家建材局标准(原为JCJ),ZB —国家级专业标准,CECS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DBxx —地方性标准(xx 表示序号,由国家统一规定,如北京市的序号为11,湖南为43)等。
标准代号由标准名称、部门代号(1991 年以后,对于推荐性标准加“/T”,无“/T”为强制性标准)、编号和批准年份组成,如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部门代号为GB,编号为175,批准年份为2007 年,为强制性标准。
1.2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1.3工程施工合同1.4施工组织设计1.5工程建设监理合同1.6产品说明书、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质量试验报告、质检部门的检测报告、有效鉴定证书、试验室复试报告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1)仔细阅读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及其他与工程所用材料有关的文件,熟悉这些文件对材料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的规定和要求。
(2)认真查阅所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学习材料的基本性质,对材料的应用特性、适用范围有全面了解,必要时对主要材料、设备及构配件的选择向业主提供合理建议。
(3)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以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既确保工程质量又降低工程造价。
对重要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应对其生产厂家的资质、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企业质量管理认证情况等进行审查或实地考察,对产品的商标、包装进行了解,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可靠稳定,同时可掌握供货情况、价格情况。
对重要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在订货前,承包单位必须申报,经监理工程师论证同意后,报业主备案,方可定货。
材料进场时的质量控制1.7物单必须相符材料进场时,应检查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与所要求的材料在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等方面是否相符,检查产品的生产编号或批号、型号、规格、生产日期与产品质量证明书是否相符,如有任何一项不符,应要求退货或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的资料。
标志不清的材料可要求退货(也可进行抽检)。
1.8必须有相应的质量保证资料(1)生产许可证或使用许可证。
(2)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或质量试验报告单。
合格证等都必须盖有生产单位或供货单位的红章并标明出厂日期、生产批号或产品编号。
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1.9施工现场材料的基本要求(1)工程上使用的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都必须事先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不能存放与本工程无关或不合格的材料。
(3)所有进入现场的原材料与提交的资料在规格、型号、品种、编号上必须一致。
(4)不同种类、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型号、不同批号的材料必须分别堆放,界限清晰,并有专人管理。
避免使用时造成混乱,便于追踪工程质量,对分析质量事故的原因也有很大帮助。
(5)应用新材料前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代用材料必须通过计算和充分论证,并要符合结构构造的要求。
1.10及时复验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用于工程,或为考察产品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或为掌握材料在存放过程中性能的降低情况,或因原材料在施工现场重新配制,对重要的工程材料应及时进行复验。
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由工程重要程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试验的材料,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的材料等,均应进行复验。
对于进口的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或关键施工部位所用材料,则应进行全部检验。
(1)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明确复验项目在每种产品质量标准中,均规定了取样方法,材料的取样必须按规定的部位、数量和操作要求来进行,确保所抽样品有代表性。
抽样时,按要求填写材料取样表,明确试验项目。
(2)取样频率应正确在材料的质量标准中,均明确规定了产品出厂检验的取样频率,在一些质量验收规范中也规定取样批次。
必须确保取样频率不低于这些规定,这是控制材料质量的需要,也是工程顺利进行验收的需要。
(3)选择资质符合要求的试验室来进行检测。
材料取样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送检,试验室要经过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持有在有效期内的《试验室资质计量认证证书》,其试验范围必须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
(4)认真审定抽检报告与材料见证取样表对比,做到物单相符;将试验数据与技术标准规定值或设计要求值进行对照,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使用该材料。
否则,责令施工单位将该种或该批材料立即运离施工现场,对已应用于工程的材料及时作出处理意见。
2、混凝土及原材料试验、检测2.1水泥检验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比表面积、强度等级等、烧失量、游离氧化钙含量、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氯离子含量、碱含量等。
2.2掺合料a.物理力学项目:细度、含水量、需水量比等、三氧化硫含量、氯离子含量、氧化钙含量、烧失量、游离氧化钙、安定性。
2.3外加剂PH值、固体物含量、减水率、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凝结时间等。
2.4砂石骨料a.砂: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快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量、吸水率、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碱活性等。
B.粗骨料:颗粒级配、压碎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快含量、吸水率、紧密空隙率、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化物含量、岩石抗压强度、碱活性等。
2.5钢筋原材的几何尺寸检测及抗拉、抗弯强度;焊接材料的抗拉、抗弯强度。
现场质量控制2.6砂浆检测锚杆砂浆、锚索砂浆强度。
2.7喷射混凝土检测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及强度。
2.8混凝土a.物理性能: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抗裂性、泌水率、电通量等。
b.力学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渗等级。
2.9混凝土配合比复核试验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复核试验。
3、试验、检测项目及抽检频率试验、检测项目及抽检频率详现行标准4、质量检测执行的主要规程规范5.1、水泥:GB/T8074-2008、GB/T1346-2001、GB/T17671-1999、GB175-2007、GB/T1345-2005;根椐使用部位填写“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5.2、粉煤灰:GB/T1596-2005根椐使用部位填写“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5.3、外加剂:GB8076-2008根椐使用部位填写“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5.4、粗、细骨料:GB/T14685-2001、GB/T14684-2001、TB10424-2010;5.5、钢筋原材(Ⅱ级):GB/T228-2002、GB/T232-1999、GB1499.2-2007;5.6、钢筋原材(Ⅰ级):GB/T228-2002、GB/T232-1999、GB1499.1-2008;5.7、钢筋闪光对接焊:GB/T2651-2008、GB/T2653-2008、JGJ18-2003、JGJ/T27-2001;5.8、钢筋单、双面搭接焊:GB/T2651-2008、JGJ18-2003;JGJ/T27-2001、JGJ/T27-20015、混凝土a.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b.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c.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d、《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二、水泥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1.概述本方法对水泥的检验取样所必须遵循的规则作了具体规定,以确保水泥取样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2.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常用水泥的取样。
3. 总则水泥取样时必须严格执行本方法及TB10424-2003。
4. 实施步骤4.1 取样部位4.1.1散装水泥:对同一水泥厂生产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批号、同强度等级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每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吨。
不足500吨时,也按一批计。
4.1.2袋装水泥:对同一水泥厂生产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批号、同强度等级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每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200吨。
不足200吨时,也按一批计。
4.2 样品分割样品经混拌均匀后,采用分样器或四分法缩分样品至不少于12kg作为检验试样。
4.3 将采取的12kg水泥试样分成两分:一份由试验室按标准方法进行试验,一份密封并附水泥取样卡保存三个月,以备有疑问时用于复试。
4.4 水泥取样卡水泥取样操作人员在水泥取样完毕后,应及时填写如下水泥检验取样卡。
三、细骨料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1.概述本方法对细骨料的检验取样所必须遵循的规则作了具体的规定,以确保细骨料取样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细骨料的取样3.总则细骨料取样时必须严格执行本方法及TB10424-2003标准。
4.实施步骤4.1 分批方法细骨料检验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品种、同期进厂(场)、每400m3或600吨为-验收批;不足400m3或600吨时亦按一验收批计。
每一验收批取试样一组。
4.2 取样方法和试份份数4.2.1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共8份(在料堆的顶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四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试样。
4.2.2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试样,并由4份试样组成一组试样。
4.2.3 从火车车皮内取样时,在每列火车中选择三节车皮,于装货时从每节车皮的不同部位和深度处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8份,单独组成一组试样。
在该三组试样中,如有两组检验合格,即可进行验收。
4.2.4 从汽车上取样时,每批汽车选择其中的4辆,在装货或卸货时各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两份(共8份)组成一组试样。
4.2.5从货船中取样时,每批货船选择其中的两艘在装货或卸货时,从每艘船上的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4份(共8份)组成一组试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