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法律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第四章 法律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总的来看,法律渊源有三种含义: 第一,法律的终极渊源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第二,法律的效力渊源 立法、习惯、法理 、学说 “卡特勒案” 第三,法律的形式渊源 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
二、当代中国法的主要形式 现时期,我国成文法的具体表现形
式包括宪法、法律(狭义)、行政 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国 际条约。 其中,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中 国法的形式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和 重要的地位。
习惯法,即是由习惯被国家赋予法律效

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相冲突时怎么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86条第2款规定: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 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 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 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 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5、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是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事关行 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所属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 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 内,所发布的各种行政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照特定的程序创 制的,以文字的形式作为其表现形式的 法律的总称。 大陆法系是成文法国家,这些国家以 制定法为主习惯法为辅。
2、不成文法:又称非制定法,它不是
由国家机关以国家名义制定的,也不以 文字的条文形式作为其表现形式,但国 家认可其具有法律效力。不成文法就是 非由国家制定的,不具有文字的条文表 现形式,而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的总称。 不成文法包括判例法和习惯法。 英美法系是不成文法国家,这些国家 的法律以判例法和习惯法为主。

5、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本是指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国
际组织、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之间所缔 结的政绩、经济、文化、贸易、法律和 军事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包 括条约、公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议定书以及宪章、 规约等。 在这里,仅只我国同外国所缔结或加入 的国际条约。
第二节 法的分类
一、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1、成文法:也称制定法,它是由国家

2、法律 法律是指由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我 国国家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这里的法律, 是狭义上的法律。 法律分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基 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在全国人大 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对基本法 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其基本原 则相抵触。基本法律规定国家、社会、公民 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基本问题,如刑法、 民法、诉讼法。

3 、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行政法规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 法规。 行政法规不同于部门规章。 行政法规的具体名称有条例、规定、办法、 实施细则。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 文件的总称。其效力不能及于全国,而只能在地方 区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现阶段,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大及 其常委会,可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制定地方性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 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 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 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 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 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立法法》解释: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 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省会市)、经济特区 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目 前 18个)。 地方性法规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不同于政府规章。 地方性法规分为一般地方性法规和特别地方 性法规。各省、直辖市制定的的地方性法规 即为一般地方性法规。民族区域自治区的法、 特别行政区的法、经济特区所制定的法则是 特别地方性法规。

政府规章是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的人 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 法律文件。 政府规章除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 抵触外,还不得同上级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 抵触。 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规定相冲突如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86条第3款规定: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 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 决。
1、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或一级大法,在我国 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 力。 宪法规定着国家的根本制度,确立公民最基 本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原 则等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根本性的 重大问题;宪法是国内其他法律产生的依据; 宪法具有最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在我国,只有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才 能行使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
第四章
法律渊源、分类 与效力
第一节 法的渊源与法律形式
一、 法律渊源 法律渊源又称法的渊源,简称法源。 作为法学的一个专门术语,法律渊源这一术 语在我国法学界的使用并不一致。就是说, 虽然学者们都在使用法律渊源这个词,但是 他们却不是在同一个含义上使用这个词。 注意:我国法学著作很少在第一种和第二种 含义上使用“法律渊源”一词,以至法律渊 源是指法律形式已经约定俗成。

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和修改,规定由基本法律调整以外的国家、 社会和公民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其 调整面相对较窄,内容较具体,如商标法、 文物保护法。 基本法律与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具有同 等的法律效力。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还有权就有关问题作出 规范性的决议或决定,它们与法律具有同等 地位和效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