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中级经济师--货币与金融笔记(18-22章)

2017中级经济师--货币与金融笔记(18-22章)

货币与金融第18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知识点】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1、货币需求含义: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

【注1】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注2】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能够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以及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的需要。

2、货币需求量: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

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例题:2005年多选题】下列关于货币需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货币需求是一种主观需求B.货币需求是一种客观需求C.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D.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E.货币需求是一种经济需求【答案】BCDE【解析】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货币需求是客观货币需求、也是一种派生需求(即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

【知识点】货币需求理论A.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B.物价水平决定货币流通速度C.货币流通速度决定物价水平D.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答案】A【解析】2013年单选考点,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的结论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例题:2011年单选题】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由利率决定并与利率为减函数关系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机动机D.贮藏动机【答案】C【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

【例题:2004年、2007年多选题】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成正比的因素有()A.恒久性收入B.人力财富比例C.存款的利率D.债券的收益率E.股票的收益率【答案】AB【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第二节、货币供给【知识点】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

分为:货币供给的机制-----侧重于货币的创造过程; 货币供给的决定-----侧重于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2.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应量在数量上等于流通中的货币量,两者呈一一对应关系。

【知识点】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1.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货币既包括流动中的现金,也包括在银行体系的各种存款,甚至各种票据及其他信用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货币替代物参与流动,不同形态的货币流动性不同。

目前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货币层次。

2.我国货币层次划分 ①M 0=流通中货币 ②M 1= M 0+单位活期存款③M 2= M 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注】①M 0是指企业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即通常所指的现金)②M 1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 即流通中的货币和单位活期存款。

因其流动性较强,是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③M 2是我国广义货币量,包括M1以及一些准货币(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

是研究宏观调控的主要变量。

【例题:2013年单选题】目前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的一般依据是()。

A .货币的名义购买力 B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C .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各类存款量D .货币资产的流动性【答案】D 【解析】划分原则:资产的“流动性”【例题:2016年单选题】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构成是()A.流通中货币B.流通中货币,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和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C.流通中货币,单位活期存款D.流通中货币,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答案】B【解析】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货币,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和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知识点】社会融资规模(1)含义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

(2)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包括实体经济从证券业和保险业获得的融资。

所以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社会融资总规模”概念,2011年起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例题:2015年多选题】属于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的有()A.人民币贷款B.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C.保险公司赔款D.政府国债E.委托贷款【答案】ABCE【解析】通过本题掌握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指标【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1)商业银行具备在央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2)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

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①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②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③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3)货币供应量的公式M=B×k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k------“货币乘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

即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例题:2012年单选题】货币乘数等于存款准备金率与()之和的倒数。

A.贴现率B.利息率C.存款结构比率D.货币结构比率【答案】 D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货币乘数的计算【例题:2016年单选】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通常由()掌握A.财政部门B.政策性银行C.中央银行D.商业银行【答案】C【解析】本题根据“创造货币”即可选择“中央银行”。

第三节、货币均衡【知识点】货币均衡的特征1.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2. 货币均衡的特征(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知识点】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1)总量性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

包括两种情况:①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不足的情况,很少出现。

②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过多,经常出现。

原因很多,如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以融通财政赤字;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的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等。

后果之一是引发严重通货膨胀。

(2)结构性货币失衡:货币供需总量大体一致,但货币供需结构不相适应。

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

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的注意总量性失衡。

【例题:2004年多选题】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其特征有()A.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体一致B.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完全相等C.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D.货币均衡是一个静态过程E.现代经济中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答案】ACE【解析】通过本题掌握货币均衡的三大特征。

【知识点】货币均衡水平决定1、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总体均衡,总的要求是达到或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社会总供给是以商品价格总额形态表现,表现为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社会总需求是以货币形态出现,表现为通过货币的多次周转而实现的社会购买力(MV)。

因此: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关系,要求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结论】假定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货币供应量应当与GDP同步增长。

2、货币数量与物价上涨的关系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并不相应下降。

物价自然上涨(剔除通货膨胀影响的物价上涨)的因素:①劳动生产率提高在技术或劳动密集型程度不同的部门并不一致,从而造成“剪刀差”现象,调整时,一般是通过调高价格低于价值的那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以使价格体系趋于合理化,结果必然是价格总水平上涨;②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结果也是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不断上涨。

【结论】若考虑物价自然上升的因素,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物价自然上涨率第四节、通货膨胀【知识点】通货膨胀的概念1、通货膨胀是种普遍的超额需求,即太多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2、人均货币存量或人均货币所得的普遍上升;3、不能增加就业或产出的货币投入所导致的物价水平处于持续上涨的状态;4、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持续不断的上涨。

5马克思货币理论中的定义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纸币的过度发行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总结】多种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两点是共同的:(1)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2)物价持续上涨【通用定义】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例题:2015年单选题】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都将()作为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

A.货币供求总量失衡B.工资上涨C.物价上涨D.进出口总额失衡【答案】C【解析】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是物价上涨。

【知识点】通货膨胀的类型1、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特点:①自发性:即支出的增长是独立的,与实际的或预期的成本增长无关;②诱发性:成本的增长导致工资及其他收入的增长,诱使消费支出增长。

③支持性:政府为阻止失业率上升而增加支出,或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以增加总需求。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

分为:②“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工资和物价螺旋上升的通货膨胀。

②“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垄断企业为保证实现其利润目标而操纵的市场、人为抬高产品价格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3)输入型通货膨胀: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费用增加而使物价总水平上涨所引致的通货膨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