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
1931-9-18 1936-12-12 1937-7-7 全面抗日战争 1945-4 1945-8-15
【单元知识网络】
开始标志:九一八事变
局部抗战
时间:1931年—1937年
中华民族开始标志:七七事变
的抵抗全面抗战时间:1937年—1945年
中华民族的重大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提出: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
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正式建立: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的胜利
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
单元小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时间行动
九一八事变
后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
后民族危机空前高涨,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体会:
1.中国军民在强敌面前,不怕牺牲、顽强抗战的爱国精
神;
2.认识在困难面前,只有团结一致才是民族唯一的出路,国共团结抗日,形成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最主要的原因;
中日关系
1.中日关系:现在中日两国,以和为主;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未来中日关系应是和平共处,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2.中日如何妥善处理两国关系:
(1)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战则两伤。
(2)日本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后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3.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的态度:
(1)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相互尊重和理解(3)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
(4)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4.日本侵华的启示、认识:
(1)“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不会让历史重演。
(2)争取和平、反对战争,勿忘国耻,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增强国防意识,。
(3)我们应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准备报效祖国。
(4)日本的侵略罪行铁证如山,日本应正视历史,真诚道歉。
有关知识链接:
1、近年来,日本极右势力泛滥的表现:
政府首脑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组织右翼团体;扩充军备、购“钓鱼岛”。
2、日本篡改教科书的企图(目的):否定侵华战争史实,竭力美化侵略,妄图复活军国主义。
3.日本在近代史上发动的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日本还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台湾问题梳理,台湾历史梳理一.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史实。
1.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
2.元朝是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1684年康熙帝时设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5.1945年日本战败后,中国收复台湾。
二.台湾与大陆的2次分离与回归
1.第一次分离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第一次回
归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第二次分离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
条约》割台湾等给日本
第二次回归 1945年8月日本战败后,中国收复台湾。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提纲
一、背景1945.8——10 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积极备战
2、目的:(1)蒋介石: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2)中共:争取和平、戳穿阴谋
3、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和平建国)
4、意义:教育和团结了人民,中共在政治上争得了主动
二、爆发1946.6 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三、过程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7
(1)1946.6---1947.3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2)1947.3---1947.7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2、战略进攻阶段1947.7——1948.9
晋冀鲁豫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威胁武汉、南京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战役时间参战部队领导人战术战果意义
辽沈战役1948.9—
11
东北解放
军
林彪
罗荣桓
关门打狗
各个击破
47万国民党的主
力基本上被
消灭,大大
加速了人民
解放战争在
全国的胜
利。
(为渡江
战役、解放
全国奠定了
基础)
淮海战役
1948.11
—1949.1
中原解放
军
华东解放
军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中间突破
肢解敌人
55万
平津战役
1948.11
—1949.1
华北解放
军
东北解放
军
分割包围
瓮中捉鳖
52万
四、结果
1949.4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败退台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