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教案

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 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教学难点:
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吟诵,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 解诗意。
2、学生:搜集描写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 资料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音乐《月之故乡》(歌曲)。 一、谈话导入,诱发乡情。
钟山呀,你好近哦!(生读)——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山重水叠的家乡,就在眼前,就在心底!(生读)——京口瓜 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真的好近好近啊!(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 重山。 ◆ 回到第三句,结合学习第四句 是思念让天涯变成咫尺,作者在瓜洲望着京口和钟山,他望到了什 么?在望中是不是有所想呢?请同学们轻轻读三句,并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要求: ①细读三句,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一句的诗意。 ②“绿”在这里做何解释?从“绿”字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 面? ③从“又”字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组织全班交流,重点探究: ·“绿”:形容词作动词用,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 春风扑面;资料袋“小故事”。 语言训练:从“绿”字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又”: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 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 (板书:久)
4、生齐读。 5、师生,生生配乐读。 三、结合注释,深入品读,读懂诗意。 1、出示纲领性问题:同学们,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思乡情绪?你 从哪体会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呢?请大家再仔细读读古诗,结合注释, 说说你的理解。 2、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3、师引导理解感悟: 预设: ◆ 学生用第三句回答第一问——春风又绿江南岸(学生可能会说 出很多春天的景物,勾起了作者的思想情绪) 师引导:那么,诗人王安石当时身处何地,是何境况,让他的思乡之 情倾泻而出呢? (引导学习第一二句)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根据下面的注释以及你所预习的资料,来看看 第一、二句,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课件出示讨论要求,学生汇报): ①找出诗中一、二句的三个地名,并根据诗后面的注释画出三个地 名的方位图。 ②说说钟山与诗人的关系。 ③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一、二句的诗意。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说板书:近) 师小结:理解得真好,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 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 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 中,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 指导朗读,读中理解。 师:让我们带着王安石的心情来读这两句(生自由练读)。 师:京口呀,你不远啊!(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
月何时照我还(个别生读)。 师:远方的亲人啊,何时才能再见,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追问——
明月何时照我还(小组读)。 师:啊!家乡的亲人啊!我何时才能回到你们中间,我们一起来问
——明月何时照我还。(集体读)。 师:诗人泊船瓜洲,回望一江之隔的京口,回望数山之遥的钟山,
面对春风明月,思绪飘悠,思乡之情缠绕绵绵,挥之不散呀,真是斩不 断理还乱。哎,还是别再问了。 五、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岸(个别生读)。 师:面对着荡漾的春水,岸边的柳绿花红,诗人一声长吟----春风
又绿江南岸(小组读)。 师:荡漾的春水,柳绿花红,眼前是一派春天的生机勃勃,诗人切
想家而不能回,只好一声长吟----春风又绿江南岸(集体读)。 师:不知什么时候,一轮明月悄悄地升起,孤独的诗人仰望孤独的
明月,情不自禁问——明月何时照我还(个别生读)。 师:问明月,我心中的万般思念向谁说?哎,诗人仰天长问——明
1、分句引读。 师:作者绯徊于瓜洲渡口,回望故乡。不禁吟道——京口瓜洲一水 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春风徐来,柳绿花红,正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春风又绿 江南岸; 师:明月初生,古渡凄迷,此一别故乡亲人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只 好仰天长问——明月何时照我还。 2、再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领悟诗境。 师导读:九百年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泊船长江北岸,古渡瓜 洲,回望故乡,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怀乡之作。读——生 齐读古诗。
◆ 点破第二问:所以诗人问明月——(生:何时照我还) 学生说说对这一句的理解:【预设:明月寄相思,月亮蕴含着团圆 之意……】 四、走近作者,读出诗韵。 (播放音乐)景是如此之美,难怪作者是一次次回不能回,想还不 能还。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但写出了景之美,更是写出了作者的——思 乡之情。
师:面对满目春色的京口、钟山,正是一声长吟——春风又绿江南
1、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 好?
生(背诵《静夜思》)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 的情感。)
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是月亮。) 3、师: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 月亮。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 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 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板书课题:5 古诗词三 首 4、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由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泊船瓜洲(板 书),齐读课题,解释“泊”。学生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王安石(1021—1080)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年轻时就中了进士。他的诗歌、散文都很 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但 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有些官僚的极力反对,他们不断地在皇 帝面前说王安石的坏话。三年后,他被逼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钟 山的家中。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皇帝仍然要他 进京。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这一天晚上, 他乘船停泊在瓜洲江边。站在月光下,他望着远方的家乡,想到自己此 番进京,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他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 诗。 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他又回到了南京。】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师: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岸边,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产生什么想 法呢?让我们先读读,再聊一聊,请同学们拿着课本,自由读古诗,注 意要读通顺,读准音。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通顺,读准音、注意诗的节奏)。 2、学生个别读。正音:间、数、重、还。 3、师范读(画节奏和正音)。
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2、“思”为主导,品味诗句蕴藏着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查找诗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 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2、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六、体会写法 1、引导思考: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生:借景抒情) 2、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 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 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 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 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 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 利益纷争的家乡。 七、学法小结:写景抒情的古诗怎么学——
附:板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 王安石 近 ◎瓜洲
写景抒情
~~~~~~~~~~~~~~~~
何时还
~~~~~~~~~~~~~~~~
久 ◎京口
△△△ 钟山
思乡情切
5、古诗词三首之《秋思》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
◆预设: ——看到飘落的树叶。 师:是飘零的落叶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呀。 你都已经读出画面了。除了落叶飞舞的情景,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 ——看见别的人一家团聚。师:看到他人和家人团聚,诗人会想起 些什么呢?(生谈)我想这对离乡的游子来说更是一种深深的刺痛,因 为和别人的团聚相比,他就显得更为——孤单了。这正是他当时的心情 啊。 师:又是一年秋风至,诗人伫立街头,看着漫天飞舞的黄叶,看着 他人团聚的温馨场面,他的内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 情吗?(孤独、忧伤、寂寞……) ◆指导朗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你真是诗人的知己啊,就请你读,读出他的孤独; 都说知音难觅,诗人有你这位朋友,一定会感到温暖的。请你用朗 读表达出来; 张籍的寂寞深深埋于心底,也请你读出来。 ◆师小结:一阵秋风,一份愁绪,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觉,我们 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秋思》。试着把诗人内心的那份孤独与 寂寞的心情读进去,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生自由读、指名读) 4、组织全班交流:写完家书后诗人又做了些什么? 预设:学生用第三四句来回答——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 封 1)“又开封”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封”是什么意思?(信)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信) “又开封”是什么意思呢?(又把信打开) 师:把信封好,拆开;再封好,又拆开。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 作呢?(生谈) 师:因为说不尽,所以——“又开封”
1、初读,读通读顺,整体感知诗意 2、抓住景物,想象画面 3、体会情感,深情诵读 4、体会写法,学以致用 八、激发感情,拓展延伸。 1、课件展示有关表达思乡的诗句让学生诵读。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写景抒情的古诗。 九、布置作业: 1、默写《泊船瓜洲》; 2、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同学们可以通过写 信、打电话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过渡:回顾写景抒情古诗文的学习方法,那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词有 什么异同呢?
1、初读设疑。同学们发现了,诗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思念情愫。 那张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思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 《秋思》。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诗之前,出示温馨提示:吐 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