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一课时 公民基本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基
本权利有哪些。 2.了解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能力目标 1.提高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认识能力,能认识和辨别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违
法行为。 2.增强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3.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必要性,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
;.
.
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 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幻灯片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 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 私权等。 幻灯片三:住宅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 宅。 幻灯片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 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 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 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案例分析】 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案例 上海一名女大学生在屈臣氏公司的一家超级市场连锁店购物。 在离开时, 防 盗铃骤响, 商场女保安将她带入地下室进行搜身检查, 女保安用手提电子探测器 对女大学生进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身检查后, 探测器测出其髋部带有磁信号, 女保安当即要求女 大学生脱裤检查。 女大学生以侵犯人身权、 名誉权为由, 状告上海市屈臣氏有限 公司和屈臣氏四川北路店,要求公开赔礼道歉和赔偿精神损害 50 万元。 商场的检查是单独秘密进行的, 并未引起女大学生的名誉贬损, 不构成名誉 侵权;但是,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由此,法院确认商场的行为侵 犯了女大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判令被告:一、屈臣氏向女大学生赔礼道歉。二、 赔偿女大学生人民币 1 万元精神损失费。三、被告负担两审诉讼费共计人民币 820 元。 ( 三) 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 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几项权利: 1.财产权 (1) 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 产。 (2) 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 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2.劳动权 (1) 内容: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 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3) 意义: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 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 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物质帮助权 我国宪法规定, 公民在年老、 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有从国家和 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 社 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监督权利,维护宪法权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强
法律观念, 提高宪法意识, 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 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和 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2.根据法治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塑造个人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权观念,在 宪法最高准则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自觉关心国家事务和社会事 务,积极、准确地行使对国家的监督权。
3.珍惜公民基本权利,坚决维护公民基本权利。 重点难点 重点 1.公民基本权利。 2.监督权和受教育权。 难点 对政治权利和自由、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 教师播放幻灯片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32 页“运用你的经验” ,完成填空。 教师展示幻灯片,展示下列填空: 小云上学, 体现了她享有受教育权; 妈妈当选人大代表, 体现她享有被选举 权;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劳动权;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 物质帮助权。 除此之外,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呢?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和了解的 内容。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 一) 政治权利和自由 内容: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几项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 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
;.
.
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 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 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 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知识拓展】了解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依法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 利的刑罚方法。 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以下四项权利: 1.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国家机关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以及军事机关。 也就是说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不能担任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中的任何职务。 2.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被剥夺政 治权利的人可以在国有公司、 企业、 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继续工作, 但是不能 担任领导职务。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途径,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当然不能 享有此项权利。 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这六项自由,是我 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自由, 是人民发表意见、 参加政治活动和国家管理 的自由权利,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行使这些自由。 2.政治自由 (1) 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 己的意愿。 3.监督权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 33 页最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罗先 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总结: (1)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 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 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 注意问题: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3) 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二) 人身自由 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要点: 1.人身自由含义: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人身自由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 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人身自由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 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表现: 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请学生阅读教材第 35~36 页内容。 幻灯片一: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