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 重重点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 重重点

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囿:中国先秦时期的园林形式,常采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育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2、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3、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4、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5、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6、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7、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8、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9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10、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11、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1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

13、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14台榭—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土台若干座,上建造殿堂屋宇。

可作观景、天文台等之用。

15驰道—是秦代交通幹線,在秦代道路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

秦朝时期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16、阙——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

也有作记录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

17、花石纲——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

“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纲”。

18、花园——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大。

19、游憩园——供主人休息游憩的和宴会娱乐之用,园景与住宅分开,多筑城郊。

20、宅园——建在城镇中,依附于住宅,作为主—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园林,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列宅后园的格局;或者位于邸宅一侧而成跨院。

21、曲水流觞——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宅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

这就叫作“曲水流觞”。

22、倪云林——倪瓒,元代著名四大家之一,著有“渔庄秋霁图”23、张涟——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字南垣。

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善制盆景,颇负盛名。

24、无心画——园林景色为了使室内外互相渗透用漏窗透为景。

这种手法是清代李渔首创的,他把内墙原来挂山水画的位置开成漏窗,然后在窗外布置竹石小品之类,使是入画。

这样便是真景入画,较之画幅生动百倍,他称无心画,以尺幅窗透取无心画是从暗处明处,窗花有剪影的效果,加以景的特殊为背景,从早到晚窗景图时而变。

25、李渔——字笠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

著有《闲情偶寄》,又名《一家言》,晚年自筑荠子园。

26、苏我马子—苏我马子极力引进佛教,拜领佛物之后舍宅为寺,再后来苏我马子因辅佐圣德太子推行改革有功而得势,崇佛派取得胜利,此开始全国范围内建佛寺、修佛塔、度僧尼、行法会。

27、小堀远洲——江户时代品茶人,著名建筑家,造园家。

28迷阵—是绿篱划隔的回文狭路,使进入的游人寻路曲折摸索,有时误入死胡同,易进难出,以为戏乐。

30、枯山水——日本禅宗园林的具体形式之一,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在园林中没有水的情况下,通过石的组合和沙达到模拟水的感觉(也有用植物代沙的,如植物枯山水),其中石象征海岛,沙象征海水。

著名的代表是西芳寺庭院、天龙寺庭院,均为禅师梦窗国师设计造。

31茶庭——是布置在茶室前封闭的小院或青苔铺地,以布石(飞石)带路,布置石组、绿树、石灯笼、洗手钵等,创造“和,敬,清,寂”的精神环境,以摒弃杂食,专心享受具有禅宗意境的饮茶情趣。

32.掇山指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工序.33.城廓宅园建造在城市里的私家园林34.景墙园林中常见的小品,园林中作障景,漏景以及背景的景墙,其形式不拘一格,功能因需而设,材料丰富多样。

35.人工山水园是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36.文人园林——为科举进士和做官的人提供互相交往而创建的园林.37清漪园——为颐和园的前身,是一座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题的大型天然山水园.38.五岳——公元571年,北齐王后主高纬于南邺城之西建仙建都苑,在苑内筑土象征五岳.39辋川别业::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在辋川山谷在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大型郊野别墅园林,今已湮没,并著有《辋川集》,王维曾画出《辋川图》来描绘其园林风景。

40.《洛阳名园记》:北宋李格非著,是一部专门记述北宋时期洛阳园林景观的志书,书中记载洛阳名园,如富郑公(粥)园等19处,表现当时洛阳园林的发展盛况。

1、唐代寺观园林中___C___ 以桃花著称 A 慈恩寺 B 唐昌观 C 玄都观D兴教寺2、中国从 D 时期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秦朝3.从 C 时期开始,中国园林开始有了求仙的功能 A 夏 B西周 C秦 D西汉4、寺观园林出现于 B 时期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宋 D明清5、唐朝大明宫的绿化以 D 为主 A桃树和玉兰 B竹子和杨树 C杨树和垂柳 D梧桐和垂柳6、 B 在唐朝被称为离宫之冠 A华清宫 B九成宫 C曲江池 D兴庆宫7、北宋时期的离宫别馆中, A 是以植物为主。

A琼林苑 B玉津苑 C宜春苑 D含芳园8、北宋时期的离宫别馆中, D 因竹林繁茂而出名 A琼林苑 B玉津苑 C宜春苑 D含芳园9、唐朝长安每一所寺观内均莳花植树,尤以 A 最为突出 A牡丹 B月季 C玫瑰 D梅花10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皇家园林是C A静宜园 B静明园 C畅春园 D圆明园11、颐和园的构图中心是 B 。

A万寿山 B佛香阁 C昆明湖 D十七孔桥12海棠是明朝法源寺的名花之一,主要栽培在 A A藏经阁 B大雄宝殿 C天王殿 D观音殿13下面的寺观园林中, B 把宗教的内容与园林的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运用园林化的手法来渲染佛国天堂的理想境界 A大觉寺 B普宁寺 C黄龙洞 D圆觉寺14罗布林卡中用 C 来围合景域,划分景区的。

A高墙 B矮墙C植物 D道路15、 C 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A《东方庭园论》 B《长物志》C《园冶》 D《造园》16、西晋石崇的金谷园是当时著名的 B ,这是一座临河的、地形略有起伏的天然山水园。

A、城市型私家园林B、别墅型私家园林C、花园型私家园林D、郊野型公共园林17、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产生于 B 朝代。

A殷周时期 B秦时期 C汉时期 D五代时期18、寺观园林兴起于 B 。

A、宋代 B、魏晋 C、元代 D、唐代1、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中的一池三山之布局与造景可谓后世园林创作模本2、清初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畅春园、避暑山庄和颐和园3、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畅春园、避暑山庄和清漪园(颐和园)。

4、墓碑由碑身、碑首和碑座三部分级成5西夏王陵被称为东方金字塔6帝王的墓葬区称为陵,名人墓葬地称为墓,7清代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园中园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它是以江南寄畅园为蓝本8上林苑中宫十二,其中扶荔宫中以植物景观为主。

9、魏晋时有三座皇家园林都称为华林园,这三座城市分别是邺城,建康,洛阳10、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白居易写了池上篇,以竹子植物为主。

11、中国古典园林中土石结合的假山构造从西汉(兔园)朝代开始出现12、唐长安三大内指的是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13、唐长安三大内中规模最大的是大明宫。

14、唐长安东内三大殿指的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15、大明宫内的绿化以梧桐和柳树为主。

16、唐代最誉为离宫之冠的是九成宫。

17、北宋诸皇家园林中宜春苑以培育花卉闻名,含芳园以培育竹林而出名,玉津园被称为青城。

18、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里面19、西方园林的最早类型有圣林、园圃(场圃)、乐园。

20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是台、囿、园圃。

21宋、元、明、清时苏州四大名园依次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22江南四大名园是拙政园、留园、寄畅园、豫园23、宋代的“东京四苑”是琼林苑(以植物为主)、玉津苑(以动物为主)、金明池(以大水池为主)、宜春苑(以花圃为主)。

23、中国私家园林的萌芽在西汉末年时期24.江南四大名石:苏州留园冠云峰、杭州西湖皱云、上海豫园玉玲珑、苏州瑞云峰1、秦汉时期上林苑有什么不同?答案:①秦代上林苑范围小于汉代上林苑,汉上林苑是秦上林苑的延续。

②秦代上林苑主要建筑群为阿房宫,建筑比较密集,大多建筑通过复道、甬道连接;汉代上林苑主要建筑群为建章宫,建筑比较疏朗,间距较大,往返要乘车或骑马。

③秦代上林苑没有汉代上林苑功能齐全,汉代上林苑有训练水军的作用④西汉的上林苑是苑中有苑,形成独立的小景观。

上林苑是一个大的园林区,再依据地形、水源,设置独具风格的小景区,构成园中之园。

汉代巧用地形,充分发挥各种自然条件的优势,造成园中之园。

秦代的上林苑以自然风光为主,人工建筑物很少,尽量保持自然美和各种野趣情调,使人有来自自然,回归自然之美的享受。

2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答案:(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虽已见语文献记载,但为数甚少而且大多数是摹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土,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间似乎并无密切的有机关系。

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故,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