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色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_以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为例

红色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_以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为例

在进行多种旅游资源的整合时, 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 合。走红色与绿色, 红色与民俗、乡村休闲游、特色农业游等多 种形式的结合。大别山不仅是红色圣地, 同时又是绿色宝库, 拥 有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它位于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地, 是江淮
【收稿日期】2006- 06- 10 【作者简介】杨安宁,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
旅游开发都要讲求经济效益, 预期经济效益的好坏是决定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的一个关键, 而决定经济效益的最直接的一 个因素就是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以及这种游客数量的稳定性。 因此, 一个景区或者景区开发的规模和程度也就在很大程度上 应该由该景区或景点预期接待游客的数量以及客源的稳定性 来决定。如果景区游客数量有限而客源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那么, 过度开发只能是造成景区各种资源的浪费。
杨玉秀, 天津社会科学院; 杨志平,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 人居地理。
- 100-
的分水岭, 属于南北气候过渡带, 既有南方亚热带的植被, 又有 北国暖温带的乔木与果木。这里群峰巍峨, 溪水潺潺, 民风淳 朴, 而且目前已开发出的4A级风景区已有多处。因此, 在大别山 红色旅游区的开发中, 要突出“红色”主线, 用“红色”感召市场, 同时充分发挥“绿色”的自然优势, 有效整合“绿色”及其他旅游 资 源 , 用“ 绿 色 ”拓 展 市 场 , 用 其 他 旅 游 资 源 作 辅 助 , 使 红 色 旅 游、绿色旅游及其他旅游互为补充、互为促进, 实现红色旅游与 绿 色 旅 游 整 合 开 发 , 红 色 旅 游 与 民 俗 旅 游 、特 色 农 业 旅 游 以 及 山村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达到红色旅游与绿色产业、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红色旅游是一种带有政治目的性的特殊的旅游活动, 相对 其他的一般观光旅游来说, 红色旅游的游客主体范围相对狭小, 大部分是国内游客, 以接受学习教育为目的。并且旅游具有一定 的周期性, 红色旅游的高峰一般集中在国家革( 下转第 99 页)
文 明 建 设 来 实 现 人 与 自 然 、经 济 与 社 会 的 和 谐 发 展 。 第五, 我们要全面实施反贫困战略, 努力解决城乡贫困人
该顺应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从一开始就应该走生态旅游的可持 续发展道路, 在开发中要注重对旅游资源和周边生态的保护, 做到开发与保护并进。
首先, 在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中, 要遵循生态旅游 所 要 求 的“ 保 护 第 一 , 开 发 第 二 ”的 原 则 , 实 行 开 发 与 保 护 有 机 结合的策略。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托、 相互促进的, 保护是前提, 只有保护好资源, 才能长久的开发利 用; 开发有利于更好的保护, 只有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 才能让 红色资源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 使其得到更好的 保护。因此, 红色旅游资源既要开发, 更要保护。在开发中, 要事 先 采 取 保 护 措 施 , 使 那 些 革 命 遗 迹 、遗 址 等 不 可 再 生 资 源 得 到 合理保护, 开发要以不破坏红色景观为前提, 只有这样才能保 持红色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
口问题。首先, 政府要把反贫困的重点放在农村, 要有序转移农 村富余劳动力, 努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 要加大扶贫开 发 力 度 , 加 强 对 扶 贫 资 金 的 监 管 , 努 力 实 现 由“ 输 血 型 扶 贫 ”向 “ 造 血 型 扶 贫 ”转 变 , 切 实 提 高 贫 困 群 众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尽 快 脱 贫致富的技能; 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努 力改善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实行人口迁移来实现适度规模的 人口聚居, 努力改善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困难群众的生活、 居住环境。其次, 政府还应该高度关注城镇下岗失业居民的贫 困问题, 重点是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 最低工资、生活保障制度, 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创造更 多的劳动就业岗位, 还要适当提高失业保险金数量并保证足 额、按时发放, 还应该搞好失业人员的跟踪调查和统计, 注意做 到把失业保险金发放到真正需要救济和扶持的人员手中, 充分 发挥其扶贫济困作用。
其次, 红色旅游区多位于边远山区, 经济相对落后, 但环境 污染少, 自然生态破坏程度小, 基本保持了原来山清水秀的面 貌。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 要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不能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不能因暂时的经济利益而损害了当地 人民长远的生存环境, 在保护下开发, 使旅游活动限定在生态 承载力的范围之内, 保证景区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要求。首先, 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景观为依托, 和一般的旅游景区 或者景点相比, 游客群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游客市场范围相 对狭小, 在相同的条件下, 一般游客是不会优先选择纯粹以红 色 产 品 为 吸 引 的 旅 游 目 的 地 的 。只 有 把 红 色 旅 游 资 源 同 其 他 的 旅游资源结合开发, 以红色为源头, 其他旅游项目相辅助, 使游 客既能参观红色景观, 接受教育, 同时又能放松身心, 从而增强 红色旅游区的生命力。其次, 红色旅游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 其 客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 在时间上 受革命纪念日和政治活动影响, 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如果红色旅游区只以单纯的红色景观作为吸引游客的唯一招 牌, 那么在红色旅游的低潮期, 可能会造成大量资源的闲置。另 外, 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分布分散的特征, 不仅开发成本大, 而且 难 以 对 游 客 产 生 吸 引 力 。把 红 色 旅 游 资 源 和 其 它 旅 游 资 源 结 合 起来, 进行综合开发, 既可以避免红色旅游客源的特定性和旅 游的周期性的限制, 又可以增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力, 避免资 源的闲置浪费, 还可以实现旅游开发的规模效应, 实现资源共 享, 降低开发成本。
大 别 山 旅 游 区 无 论 是“ 红 色 之 旅 ”、“ 绿 色 之 旅 ”或 其 它 特 色 之旅, 较之全国其它一些跨区域的旅游品牌, 在声音上不够响, 在形象上不够亮, 在影响上不够大, 在吸引力上不够强, 在发展 思 路 、发 展 力 度 、开 发 品 位 、开 发 水 平 、开 发 价 值 、资 源 有 效 利 用 等 方 面 都 存 在 明 显 差 距 。一 个 主 要 原 因 就 是 地 域 分 割 和 各 自 为 政。大别山旅游区地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 , 而这三省之间以 及省内行政区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资源整合不够, 没有整体 规划, 没有抱成一团形成拳头。如安徽金寨县与湖北英山县、罗 田县对边界地带的共有旅游资源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严重的竞 争与争夺, 较大的限制了天堂寨旅游业的发展。因此, 大别山红 色旅游要从全景区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规划, 在整体建设、景 点 建 设 、旅 游 线 路 选 择 上 进 行 协 调 , 建 立 区 域 内 的 市 场 共 享 机 制, 实现区域间资源共享、旅游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 效益共赢, 共同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
三、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 态 旅 游 是 在 近 年 来 被 积 极 倡 导 的 一 种 旅 游 形 式 。这 种 旅 游形式强调要珍视旅游资源及对其实施保护性开发, 追求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核心是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目的 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虽然主要是指对以自然生态为载体的绿色旅游 而言, 但是, 它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是任何旅游形式 都应该吸取的。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 应
一、多种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
多种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就是要求在进行红色旅游开发 时, 要充分利用红色旅游区的其它各种资源, 把红色旅游和绿 色 自 然 风 光 旅 游 、特 色 农 业 旅 游 以 及 民 俗 风 情 旅 游 等 多 种 资 源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开发。
多种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是增强红色旅游生命力的内在
旅游, 包括红色旅游, 都是有闲有钱阶层消费的项目, 而这 些 人 大 多 集 中 在 大 中 城 市 , 距 离 景 点 的 远 近 、便 捷 程 度 以 及 景 点的集中程度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 选择。而对于那些偏远的红色旅游区, 不具备区位优势, 只有通 过联合开发, 共同打造旅游区的品牌, 才能增强旅游区的开发 能 力 和 对 游 客 的 吸 引 力 , 同 时 避 免 开 发 上 的 各 自 为 政 、开 发 结 果 的 千 篇 一 律 。2000年 江 西 省 井 冈 山 红 色 旅 游 区 实 行 了 行 政 区 域的合并, 把原县级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成立新的县级井 冈山市, 使旅游资源在行政区域上更加集中, 避免了由于行政 区域不同而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形成制约的弊端。
大别山旅游区所处地方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这里贫困县 多。由于经费的缺乏, 有些红色景观一直难以得到完备的保护 和修缮。如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第一架 战斗机“列宁号”就被置放在露天里, 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由于 白蚁蛀蚀等原因, 许多革命圣地的木质结构房屋已经岌岌可 危, 亟须抢修。在红色旅游的开发中, 首先要加强对红色景观的 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 同时要将开发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更多地 用于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做到开发与保护并进, 从而使红色资 源与红色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红色旅游 开发 大别山
【中 图 分 类 号】F592.3
【文 献 标 识 码】A
【文章编号】1672- 8777( 2006) 10- 0100- 02
红色旅游, 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 时 期 建 树 丰 功 伟 绩 所 形 成 的 纪 念 地 、标 志 物 为 载 体 , 以 其 所 承 载 的 革 命 历 史 、革 命 事 迹 和 革 命 精 神 为 内 涵 , 组 织 接 待 旅 游 者 开 展 缅 怀 学 习 、参 观 游 览 的 主 题 性 旅 游 活 动 。 红 色 旅 游 具 有 不 同 于 其 他 旅 游 的 两 个 显 著 特 点 : 一 、红 色 旅 游 的 载 体 是 红 色 景 观, 这里的红色景观是指所有与中国革命有关的各种红色资 源 , 既 包 括 革 命 遗 址 、纪 念 场 所 , 也 包 括 与 之 有 关 的 人 造 景 观 ; 二 、红 色 旅 游 的 目 的 不 仅 仅 是 纯 粹 的 旅 游 观 光 活 动 , 而 是 寓 革 命教育于旅游活动之中, 是旅游和学习教育的结合, 因此, 红色 旅 游 具 有 一 定 的 政 治 性 。红 色 旅 游 的 这 两 个 特 点 决 定 了 红 色 旅 游资源的开发必然以红色景观为依托, 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当地 红色资源级别的高低以及游客主体的特定性、周期性和局限 性。本文针对红色旅游的特点, 以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为例给红 色旅游开发提几点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