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找工作经历

我的找工作经历

我的找工作经历(一)实习之路经历了是否读博转行或者出国等的犹豫,最后确定了从事本行技术工作的方向了之后,05年的暑假我开始找实习单位,开始比较盲目,在51job上面随便投,但都没有回应,后来主要是在bbs和hiall上面找到的消息比较多。

武汉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我的目标放在了全国。

经历了快两个月,期间修改简历多次,投了百来家,参加了二十来家公司的面试。

后来回忆起来这段时间的经历很重要,为我后来打下了基础。

最后简历基本成熟,面试不会慌张了。

2005年7月第一份实习,南京国电南瑞。

这份实习的得来主要是它们的项目和我的研究方向极其对口。

去南京实习了两个月,说实话,技术上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只是第一次体验到了工作是怎么回事。

值得纪念的是,在南京的这段时间里,我接到了Intel的面试电话。

2005年9月第二份实习,英特尔上海研发中心。

能拿到这个实习,我真的是有不少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也可能是我们部门当时招的实习生人数较多吧,所以在面试的时候没有怎么难为我,来回电话聊了几次就让我去了。

这份经历我终生难忘,在里面遇到了不少大牛,结交了很多真诚的朋友,也为我自己的简历镀了一层金。

(二)找工作真正开始10月-11月,在找工作的大潮轰轰烈烈的时候,我彻底的失败了,因为我身在外地,学校的招聘会至今一场也没有参加。

实习和生活的事情让我忙的抽不出时间,而且当时自己也没有电脑,大量的网申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我忙的昏头了。

对于网申我也很无奈,我的简历无懈可击,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家网申的公司给过我答复,包括我申请多次的Intel 都全然无果,也只能归为rp不好了。

现在不得不承认的是,那段时间在我实习的部门转正的考试中我第一轮便失败,这给了我很大的打击,长期网申的没有回应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甚至觉得自己不适合做技术,想放弃IT这条路。

后来想想我们组十几个实习生最后也只留下了一两个,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同样在转正中失败的男生拿到Google的offer,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自信,他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呢?其实后来意识到他的实力确实比我强,见识也比我高,现在很感谢他。

12月底的时候,我开始跟公司请假去跑校园招聘会,现场投简历。

那个时候天天来回的横穿大上海,把地铁从这头坐到那头。

尤其是那次为了赶招商银行的招聘会,从交大跑到复旦,感谢gg陪我跑了那么多的路。

只是为了长经验,无论什么小公司我都去面,拿到的第一个offer是先锋商泰,给我开价*k,虽然跟自己的目标相距甚远,当时还是挺高兴的。

记得bbs上一个人说“在没有offer的时候,任何offer看起来都是非常诱人的”。

一周之内,我又拿到了IBM ISSC的offer- IT Specialist,但是它开的薪水竟然比先锋商泰还要低。

感谢Intel的朋友陪我去ISSC踩点,给我的鼓励和建议。

原来这个ISSC是属于IBM的子公司,做外包业务的,有那么一点旁门的感觉。

这件事使我对IBM 产生了偏见,后来对IBM的面试也不怎么上心了,其实IBM还是个要大大赞的好单位的。

我是个比较慢上劲的人,真的是在这么多次的失败之中才一点一点的得到经验的。

比如有一次sap的电话面试,打过来我连职位都搞不清楚就开始面了,结果我一直说自己想要做一个software engineer云云,结果面完了我一查记录,这个职位是Consultant,跟se差的远,结果当然没戏了。

后来我再接到电面的时候都会让她5分钟后再打来,自己先做好准备再面。

自己到底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这个问题我不停的问自己,其实最后也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才找到了答案。

“接触才能尝试,尝试才能了解,了解才能决断”,抱着这样的想法> ,我每个机会都不放过,笔试面试过的公司不计其数,包括我根本不感兴趣的一些很小的不知名的软件公司,也包括自己认为没实力通过,肯定会遭遇鄙视的一些很大的公司,如北京Oracle,Google,也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只是为了得到一份经验。

年前看到bbs上Dow(陶氏化学)补招消息的时候,一看他们的职位描述和别人的评论,我的眼睛一亮,他们需要的就是我这种类型的人,而我也相当满意这个公司和职位。

大年二十八的时候,接到了微软GTSC第一轮的面试电话,年后接到通知第二轮F2F面试。

因为准备比较充分,面试结束就给了我口头offer-软件开发技术支持。

其实这个职位我是比较喜欢的,因为我做se明显不适合,而做技术相关的技术支持也许会是个适合我的方向。

但是面到最后一轮的项目经理给我提到了一个问题:这个职位是Vendor,就是外包员工,要跟第三方公司中软资源签约,派驻微软工作,福利待遇都跟中软谈,以后转正有可能但是不保证。

(三)关于外包公司一种是项目外包公司,比如Infosys, IBM ISSC就属于此类。

专门接外包项目来做的,就是其他公司的项目交给你来做。

一般来说在中国的都是接一些前期设计架构都基本完善就剩下填代码的工作来做,做这种项目,一是接触不到架构或者业务,基本上从事代码民工的工作;二是项目不稳定,技术难得积累;三是这类外包公司最重要的盈利手段是人力资本控制,所以你的工资必定不会高。

另外一种是人力外包公司,中软,神州数码,文思都是这些的代表,通常外派到微软,Intel,IBM,SAP,这样的大公司工作;比如微软项目忙的时候需要添人手,但是又没有正式员工的名额(head count),就招一批外包派驻微软工作,好处是项目不紧可以把他们遣散又不用背负裁员的恶名;个人作为外包的来说,好处是可以学到大公司的工作流程环境,接触到牛人,坏处是不稳定,福利不好,转正机会渺茫,有点受歧视。

我这个微软Vendor的职位就是人力外包,中软来找我的时候,给我开了*k,其实当时我已经觉得比较满意了。

得到一些前辈的告诫和自己的分析,一方面我的简历比较好,上海it 行业的情况也了解一些,可以拿Intel和IBM来提价,另一方面我是属于微软招聘的员工,而不是中软推荐的,我决定去谈谈薪水。

我把薪水往上提了1.5k,没想到他们当天就答应了。

(四)Offer选择晚上,我接到招商银行的电话,说给我总行电脑部测试软件工程师的offer。

虽然觉得很可惜,但是内心不得不承认的是,我是为了和gg在一起,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招行这个offer,因为总行在深圳。

那么就剩下Dow和微软vendor了,我心里喜欢的一直是Dow,因为从所有的接触和别人的评价中,对她的印象一直很好,只是我犹豫的是放弃了在IT企业职业路上的一些积累到一个化学公司会不会对将来的发展不利。

可能我一直在微软做vendor以后还可以进入MS,或者跳槽到Intel,也可以跳到Dow。

但如果我选择了Dow,以后就不可能再跳到MS,Intel了。

这里要感谢面试时遇到的一个前辈,他在ms做了很多年,他说一个女孩子是不是应该多顾顾家,在ms那么累的地方,女孩子做几年,人都要老了,何况是vendor。

我在Intel的经理也给我这样开玩笑的说“你想以后过劳死的话,就去ms”。

个人分析了一下,觉得自己还是适合Dow一些,所以打算拒掉ms 了,只是觉得跟人谈了价又不去,又降rp了,但是想到微软开始的时候不跟我说明,到最后又搞什么vendor,他们也挺没rp的。

最后我签了Dow。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非常优秀的人,能得到这样令自己满意的结果,真的很感谢命运的偏爱和我身边的所有人。

(五)给师弟师妹的几点建议1. 简历要适当夸大,突出亮点。

比如我总会在教育经历上强调一下我是保送生来突出自己的学习成绩。

参考用人单位的需求修改简历,招聘启事下面requirements就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仔细研读然后把自己的经历技能往上面靠。

2. 笔试,面试之前一定要准备。

机会光顾有准备的人,看看网上的面经和笔经,复习一下要求的技能绝对有好处。

3. 相信自己,不怕打击我认识的很多最后拿到牛offer的人,他们之前都有被拒的经历,包括比较差的公司。

我曾经被无数的公司鄙视,但是一定要抱有自信。

被差的公司拒了,不是说明自己更差,找找原因,以后同样能拿到更好的offer。

4. 多交流,没有住宿舍的话,也要多多上bbs。

一方面是可以得到信息,看到自己的不足给自己定位;另一方面,跟战友交流可以排遣很多找工作时的郁闷和消极情绪。

·陈安之激励名言十一句!过去不等于未来!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上帝的延迟并非上帝的拒绝!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于我!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要做哪些事情来改善它!对自己的生命完全负责!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决不成功!成功者愿意做失败者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他成功!我一定要,马上行动,决不放弃!<<自己就是一座宝藏>>经典话语改变任何人之前,改变世界之前,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从决定开始,而决定在行动之前.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因为重复是学习之母,成功要比失败来得容易,只要你有目标,知道你所想要的,采取行动,告诉自己绝不放弃,成功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只是观念、行动加上时间。

一个人设定目标时,最重要的并非“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而是“为何”要设定这些目标,“为何”比“如何”更重要。

当一个人思想和行为一致时,就可以产生极大的力量。

细胞是人体组织中最小的单位,如果身体里每个细胞都健康,身体便会强壮。

一般人遇到困难、问题时通常会花80%的精力在问题本身----他不想要的。

花20%在解决问题----他想要的。

有效学习解决问题,就必须学习把80%放在解决问题上。

20%放在问题本身,要注意你所想要的,而不是你所恐惧的。

金钱是价值的交换,你赚多少钱和你赋予多少人的价值是成正比的。

当你在减少一些要求时,其实是在增加实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选择做得最好且最喜欢的事全力以赴,往往产生高价值和高效率,会比一次要求自己面面俱到更有效果。

成功者通常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是记录当天的重要事情或成长学习的心得,宛如一处反省的园地,你必须学习有效地将思想和心得记录下来。

你要了解解决问题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技巧,因此你必须相信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