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重构课堂:上好每节课,上一节好课——根据ⅩⅩ同志在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每年我们召开的第一个会议都是教学工作会议,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从ⅩⅩ年以来,在每次的教学工作会议上,我们都讲了些什么,不知道同志们还能不能想得起来。
在刚到教育局来的ⅩⅩ年,我们召开了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我过去在学校里的那些经历和感受。
说到教学工作这个会议,我是一定要参加的,因为教学工作是我们教育的中心工作。
ⅩⅩ年的教学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了要强化四种意识,其中质量意识是放在首位的,因为质量是我们教育的生命,我们要有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这种指导思想。
ⅩⅩ年在殷店召开的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了要建立新常规。
在今年教学工作会议上,我们下发了几个文件。
一个是围绕质量意识我们下发了《初中教学质量评价细则》。
另一个是围绕常规教学,我们下发了两个常规教学的指导意见。
希望同志们根据这些指导意见,结合到各学校的实际,具体地去抓好落实。
此前,我们还有一个管长远的文件,那就是《关于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这是一个方向问题。
今天下发的文件,则是一个路径。
我们要从宏观逐渐走向微观,走向具体。
刚才听了几个单位和个人的发言,我有些感慨、有些体会。
尚市镇中心学校为什么一直走在我们各个学校的前面,是因为他们练好了真经,那个“真”字值得我们每个学校去品味去学习。
校长能够听课达30余节以上,那就是把教学做真了,做实了。
我今天来的时候,去听课,看到我们有的校长还犹豫在操场上。
不想进去看看,不能坐下来钻研教学、思考教学,那样是搞不好的。
首先你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当教学的行家里手。
你不进课堂,是不愿意进还是不敢进?如果说是不敢进,那么你如何去指导你学校的教学工作?你如何赢得教师对你的尊敬和信赖?我觉得一个校长,首先必须是一个教学的行家里手。
老师能尊重你,就是因为你在这个方面有超出于他人之处。
所以,我们在修订的中小学常规教学指导意见上,对校长的听课,对分管教学工作同志的听课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我是觉得,这还只是一个底线。
作为一名校长,你们基本上都没有带课,一个星期只听一节课,这应该不算是很高的要求。
一个星期听一节课,一学期15节,轻轻松松就达到了。
从殷店东坡中学和安居三小的发言上看,我觉得提高质量与我们创办特色学校不矛盾,没有冲突。
我看这两所学校的活动搞得那么有声有色,特色学校那么鲜明,教学质量依然没有落后。
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促进的。
不要担心搞了活动就丢了教学,它会更好地激发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我们的学生更专注于课堂学习。
从教师个人代表——环潭镇小张程老师的发言当中,我感觉到,我们需要更多的榜样教师来引领我们的教学。
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样的榜样教师,关注注重榜样教师的培养,从而带动我们全县的教学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攀升。
前面表彰了先进,其中一些是老先进了。
我希望其他学校有一种奋起直追的思想和行动。
殷店和尚市,初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全部被这两个乡镇囊括了,这就是我们大家共同追赶的目标。
也涌现了部分新典型,如高城镇中心学校,教学质量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升,从过去中等偏下的位置进入了第一方阵。
这些先进需要我们一个个去分析,去总结,去宣传。
ⅩⅩ年,我们的中考和高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县一中的高考上线人数突破了百人大关,我们县二中成绩也不错,获得了县政府近一百万元的奖励。
我们的中考依然在全市处于领先的地位。
但是,相对于ⅩⅩ年中考和高考,和自己比,都有所下降。
我们中考A类人数,高考上一本线人数都比ⅩⅩ年相对要少。
我在今年第一次机关大会上提出,ⅩⅩ年有两个重要的事情要做:提高两个质量,办好两个活动。
这两个质量就是中考和高考。
今年市教育局给县一中高考下达一本线的目标是115人。
但这一届的招生,相对来说,特别是A类的学生人数,是近年来最差的。
压力很大,我们不能因此而为自己找借口。
县一中要紧盯这个目标不放松,实现这个目标不动摇。
县二中今年也下达了6个一本上线的目标任务,同样也是很有压力的。
作为新班子,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紧盯目标,自我加压,要有信心,实现目标。
我们的中考目标依然要在县、市、区当中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的A类生,要自己跟自己定目标,每个学校都要有一个够一够、跳起来可以摘着桃子的目标。
这是我们ⅩⅩ年的两个重点之一。
另外一个重点是办好两个活动。
一个是上半年的新教育工作会议,第二个是下半年的教师节一系列活动,展示教师的风采。
今天,就教学工作这块,我要跟大家讲的主要是课堂。
我们常规的指导意见已出来了,那么,我们的课堂怎么去抓?我想提这么一个观点:要重构课堂,上好每节课,上一节好课。
只有上好每节课,上一节好课,才能为我们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我们追求每一堂课的效率,那么,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不成问题的。
我讲这么五个方面:课堂是什么?传统课堂有哪些弊端?理想的课堂有哪些特征?一堂好课有哪些关键环节?学校如何为上一节好课来创设条件?第一:课堂是什么?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平台。
在课堂上,老师不要唱独角戏,它不是你老师表演的舞台。
我们的课堂要实现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我们今天在尚市镇小听了一节课,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老师让学生在学,课堂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
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
获得知识有两种不同在途径: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知识。
前者是在仔细的“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激发他的兴趣,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不只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技能,一种本领。
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
我们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
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它有很多是我们在备课中是无法预知的,是生成性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这样的课堂才会有乐趣。
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如果课堂都在老师的把控之下,按照固定的节拍,去一步步推进,课堂就少了很多的乐趣。
要让我们的教师走进课堂有一个好心情,也让我们的学生学习有一个好心情。
真正的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笑声,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第二:我们说说传统课堂有哪些弊端?1、教条化。
有的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是金科玉律,把教参中的提示当作是颠扑不灭的真理。
其实很多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特别是文科,答案不是唯一的。
把预先设计的教案当作是亦步亦趋的向导,就会出现一个“三唯”现象,即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的“三唯”现象。
这样的课堂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灵性,没有活力,有的只是平铺直叙,有的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有的只是应付与无奈。
2、模式化。
教学需要模式,因为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构成一定逻辑联系的时候,也就在呈现着不同的模式,但教学切忌模式化,不能用唯一来替代多样,用刻板来替代灵活。
一种行为如果久而久之只是用一种纯粹化了的形式表现出来,坚持越久,就逐渐只保留它的形式意义,而其实质性东西就会越来越远。
我们ⅩⅩ评选的十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只是在引领,模式并没有固化,而是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很自然的体现与展示模式,过程很流畅,而不是一定要分解开说,第一步是呈现目标,第二步是小组讨论,第三步是合作探究等等。
3、单一化。
在课堂上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听到老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乏大多数学生的真正的参与活动,放不开。
我觉得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被教师无情剥夺了,教师“独角戏”式的表演几乎成了所有课堂中最常见的一幕。
我们不能把自己搞成了是钦差大臣,手中的教材就如同是圣旨,而学生就如同是俯首听命的臣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没有让他们发挥自主性,没有让他们以自我独立的思考和观察为基础作出自我选择和决定,没有让他们积极自觉地选择和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我们不要喧宾夺主。
我第一次教初三的时候,很不放心,当然领导对我们刚上初三的老师也不放心。
所以,我们抱着书本,让学生死做死练。
现在我们听一节课,看似很精彩,但发言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学生,这是非常单一的。
4、静态化。
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无交往。
也许说无互动、无交往太绝对了一些,但的确是缺少那种真正有效的互动与交往。
真正的互动与交往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感受到了来自于对方的智慧挑战与理智冲闯,其结果两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正向变化。
很多教师热衷于传授那些结论性的或者说事实性的知识,而对程序性知识也就是那些引导学生如何去做的知识以及知识的产生过程等涉及甚少,以至于学生对不少知识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之所在而不知其之所来,更不知其之所去”的状态。
这样的课堂激发不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第三:理想的课堂特征有哪些?对于理想课堂特征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语文特级教师袁浩归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四个字:新,实,活,乐。
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趣,实,活。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提出“五个实”: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好课往往会有一些基本的特性。
在课程改革日趋深入的今天,一堂好课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这是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最高要求。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主体性、有效性、生成性、互动性、反思性和评价性,这是当前一堂“好课”所应具有的重要特性。
1.主体性。
理想课堂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