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语考研经验贴

俄语考研经验贴

俄语考研经验贴——我的2014 写在前面:以下为我考研结束后写的经验贴,时隔一年才贴出来,实在有些晚了。

不过我想,读过一年研之后才更能明白这些努力的意义所在,我略作总结,学弟学妹尽情参考。

同时我还想说一句,各位准备考研的同学,尤其是那些考研面试失利但是成绩不错急于调剂的同学,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去处,到时候切记打电话联系学院老师(官网有电话),不要错过机会。

我们专业常常有调剂名额,但是因为时间紧张而且考生也捕捉不到信息,而白白浪费掉,所以千万珍惜。

--------------------好了,以下正文-------------------------------嗯对,这是一篇考研经验贴。

去年考研时便暗许自己,如果考上了就写一写,结果考完一直忙于论文(其实是吃喝玩乐好嘛)所以拖到了五月份,不能再拖拖拉拉了,我这就来兑现我的承诺。

我的经历:2013年秋天我开始备考南开大学俄语语言文学,10月份大宝君保研到吉大外院日语笔译,在万劫不复的不自信和种种情感纠结中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考研目标。

最终以373分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复试,复试成绩86并列第二名,然而坑爹的南开大学今年只招两个人于是悲催的进入调剂大军,最终通过吉林大学的二次复试被吉大公外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俄语方向录取。

在2014年四月我的考研生涯和爱情终于以功德圆满的姿态尘埃落定。

感谢很多人,首先感谢大宝君,没日没夜的陪我复习,忍受我的考研作死综合症,以绝对的前瞻性眼光鼓励我坚持到最后,并在第一次复试失败后及时帮我联系学校、学院老师、收集院校信息,陪我复试,最终送佛送到西~~然后感谢我的父母,在考研期间一直鼓励我支持我,虽然我远在学校,可是依然能体会到他们那种充满期冀又小心翼翼的心情,曾经的迷茫和失败让他们也跟着提心吊胆,如今又要去更远的地方上学,反而觉得对不起他们了。

感谢张丽老师,一直很关心我,考研时向她咨询过很多问题,还有其他内大俄语老师,都在学习上给了很大帮助,以及各位南开的学长学姐学叔虽然我没考上,但是他们帮我时都很热心。

感谢我的考研舍友,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忙于复习甚至忙的几天都顾不上说一句话,但是只有彼此最明白考研人的心,只有你们真正与我感同身受。

另外我们宿舍考研成绩也是斐然的:6位成员中五人参加考研,其中俄语专业的四只均上了国家线,三个升研成功。

除了我都跨了专业,最后一位考入兰州大学,一位考入社科院。

大家付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让人倍感欣慰。

我想说,考研这件事,真的不存在侥幸。

唯有付出唯有努力,至于结果,不可能不计较,只是自己清楚自己到底做到了什么程度,所以什么结果都不会太意外。

考研的这段时光十分纯净,每天坐在教室里看书,心中没有太多杂念没有太多奢望,只想看完眼前这一页书然后喝杯热水再看下一页书。

那时候,我总是坐在五楼一个课很少的教室里学习,坐在第一排或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我看书记笔记,大宝君坐在旁边或者学习或者在电脑上干着别的事,每天一起看一两集大爆炸之类的视频。

我的考研并不存在很多励志因素的鼓励,非要说励志故事的话我只看过一个有关JK罗琳的纪录片,我的女神,让我知道在最糟糕的时候该如何微笑。

音乐的话我只是到十一月份时偶尔听一听甲壳虫和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和行板,远远算不上励志吧。

我没有上过培训班的考研政治课(暑假在新东方偷偷蹭课不算的话),所以也没有接受过传销般鼓舞士气的演讲。

考研期间大多数时候我很平静,每天坚持按课程表去上课,剩余时间自己复习,没有在考研自习室占位置,也没有数过倒计时,但是我的内心深处却是越走越坚定,最终的结果也完全符合我的期许。

让我先说说我的失败吧,也算不上什么失败。

考南开的成绩已经很令我满意了,南开的题历来不简单,但很简约,题量大每年变化也很大,我能考到这个分数,已经是尽力了。

至于复试,也发挥的很正常,老师没有问很刁钻的问题,之前准备的东西也用上很多,比在吉大复试发挥的还要好很多,只是名额受限很无奈,可能我就是这样的水平了,我从没有产生过“如果我再努力一下就好了”的想法,因为我已经做到了自己所能的最多的事。

我想说,人生中有很多事都是如此,你失去你错过你颠沛流离这都是人生的修行,漫长的人生路你并不知道前方有什么。

这次和南开的擦肩而过反而让我更清楚的体会了一些很朴素的生活道理,对我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废话,你最后和你男票在一个学校了,当然利大于弊!)之前复习到深处我曾想如果考不上的话一定难以承受,可是如今,我看着一起考研而落榜的同学,包括最终没有进入目标院校的自己,发现生活不仅没有很糟糕反而更好了。

同班同学备考吉大俄语的小X虽然最终落榜,可是不久前参见了俄罗斯孔子学院志愿者的考试,等待她的未来依然会是美好。

备考陕师大的D 同学也没有如愿考入目标院校,可是现在找到了一家国企的工作,同时又在博物馆担任起讲解员的工作每天忙忙碌碌一如既往的充实快乐。

我说这些并不是故意举出失败的例子,反而我觉得他们很成功,有时候我们必须相信好事多磨,她们终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我们考研不也是为了自己所喜所爱的生活而拼搏一次吗?至于经验,我能说的其实不多。

我先说复试吧,毕竟最近刚刚复试过。

复试很重要,当然初试更重要。

复试重要是因为可以逆袭也可以防逆袭,但是从我身边的例子来看,只要你是个正常人,复试发挥也正常,那你逆袭与被逆袭的可能性都不大。

我们宿舍三个升研的同学直到复试结束都保持这初试的名次,所以说,初试更重要。

我逆袭一半,复试成绩赶上了第二名可是最终加上初试还是第三名。

所以对于现在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们来说,安心学习,复试离你们很远,现在所学所记都是复试的资本。

根据我的面试经验看,老师们一般不会为难学生。

小语种考研的话,一定要注意到报考院校的方向。

南开复试时问到了时事(马航飞机和克里米亚事件)、毕业论文、未来规划、讲了一个俄罗斯童话、文学(让我具体谈一谈布宁的一部作品因为我的毕业论文写的布宁)。

这里做了自我介绍,小语种的复试经验就是一定要有侃侃而谈的气质,要能说但是不能说的太过,因为说的太多漏洞就多错误也多。

要尽量往自己准备过的方向转换。

吉大复试很坑,没有自我介绍,直接就问问题,问的很具体,语言学的几个问题(词类、句子成分很具体像是填空题)、国情(胜利日的介绍、待客之道等等)、文学就更直接了,老师说作品让我说作者,我最擅长的部分反而没法发挥,只能说个作家名字,没有长篇大论的机会。

但是老师很好,语言学部分看我说不出来了就让我用汉语说。

好吧现在我都不敢回首,面试完我以为自己完蛋了,后来另一个调剂的同学更悲剧的面试时手机响了。

我才开始重燃希望(要不要这么坏)。

至于复试里的笔试部分,也挺重要的。

难度在我看来和初试差不多,南开的是翻译一大篇文章,两个小时将将够,内容是地缘政治、亲东远西。

之前刚好看过这部分的一篇文章所以翻译时很淡定。

篇幅比初试大,难度也大,我字因为写的太快有些潦草,划了好多下,估计也因为这个会影响分数,不过翻译内容至今我还觉得颇为满意。

吉大的是四道语言学问答题,然后两三道大题,每道包括15-20个句子填空,考语法的。

(吉大就是个语法控!)后面就是姐姐的强项了,俄译汉汉译俄,大概45分的样子。

由于对复试面试的不满意,我至今都觉得我被录取是因为笔试发挥好了。

然后说说备考阶段初试题目吧2013年上半年我在北大交流学习,每天课业非常紧张(紧张哭了简直。

天天学完了哭哭完了学学到夜里两三点快疯了)所以并没有时间制定考研复习计划,更别说实施了。

不过这段时间我的俄语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要说长进在哪,那就是突破了自己极限,知道自己竟然可以做到这些牛逼的事。

那段时间因为和北大俄语班的同学差距很大而且生活都不同步,我只能独来独往没有朋友,所有的事都必须自己做,外教的写作课听不懂,都不知道最后留的作业是什么,于是就课上录音然后拿回宿舍反复听;鲍老师的高俄课强度很大,我总是跟不上,必须每天拿出三个小时来预习复习,每天做二十多道课后题,每天写一篇俄语作文;每周翻译一篇陈松岩老师的作业,老师周四周五发到邮箱里,周一翻译好交回去,我翻译过诗歌、剧本、小说、杂文、广告、歌词、说明书等等所有你能想到的体裁,忘了是第几周,上了半学期课终于有一天陈老师在课上那我的文章做了有争议范文,来讲解信和雅之间的比例,那天我才觉得自己真正被认可了;其他的事无非是阅读陈思红老师列出的书目、看大量新闻,准备报刊课的辩论,背诵外教口语课的课程材料、每天满课晚上还有被作死的自己塞满了讲座和大课。

曾经在考试前坐在二教一动不动八个小时复习完了两学期的文学史(其中有一学期的课我没有听过)曾经为了复习高俄在理教408坐到十点半,成为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曾经十一点多独自走过黑暗的校园回到宿舍在所有人都睡着之后打开小台灯看书写作文,然后早晨第一个起床悄悄离开宿舍。

我看过六点钟的朗润园,我无数在塞万提斯的雕像下徘徊背诵,我在雨后的未名湖畔读书看到过最美丽的彩霞,我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班里的学生,哪怕是第一节课都会提前二十分钟进教室的鲍老师的课,我也是唯一一个比老师早的人。

外教说,我不是北大的学生,但是我比他们都了解北大,都更认真更努力的在这里生活。

我想这就是有和借的区别吧。

这半年我生活的并不愉快,我不喜欢异地恋,我几乎每天都很思念内大,很思念我的校园我的老师同学我的宿舍、思念大宝,在这里的我只是一个边缘人,我只能用太阳卡吃饭,只能用旁听证进校门,只能用临时的阅读证进出图书馆而不能借阅。

但是我在这半年却有了十足长进,因为我懂得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这是我没有过的经历,也是从此我不再害怕困难,甚至迷恋上了有难度的任务,迷恋上了挑战。

我没有报考北大,很简单因为我觉得自己半年备考可能考不上,但是也不是绝对的考不上,只是在我眼中它已经失却了那种神秘感,在哪里经历的一切虽说成长但也艰难的无法回首,近一两年里我不愿意再回到那个地方了。

报考南开,是尊从了我妈的意愿。

我妈喜欢周恩来。

我一开始打算考黑大,但是后来看到了黑大的题,很多题都是用汉语答题,觉得挺简单的,而且每年招收很多人,用大宝的话说就是量贩式招生,便不想考了,觉得价值不大。

选定南开之前我没有做很多调查,当时沉浸在自己很牛逼的幻想当中,看到书目书也不多,估计着自己可以就没多想。

暑假在家我看了一个月俄罗斯历史书,觉得差不多了就在8月20号左右回了学校。

那段时间宿舍没电水房没热水,我每天背着书包拿着水杯在图书馆度过白天,晚上从七点钟开始一个人的宿舍夜晚,异常宁静。

那时复习的是文学。

开学时我文学复习了一半,历史看了一遍。

其他都没有准备过。

开学后十天大宝就保研了,之前本来计划一起考南开的,他要报考日研院的世界历史,难度略大,我觉得他考不上。

好在保研了,然后他就去吉大复试了,然后我就开始作。

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差劲觉得未来不美好,就在十一的时候回家了,并且从家出去发去了桂林,在外旅行了十来天才回学校,回来时大宝通过了吉大的复试被录取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