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对地震灾害的对策研究

应对地震灾害的对策研究

应对地震灾害的对策研究
烟台一中高一十班赵成诗
探究目的:通过媒体,我们了解到汶川地震给我国带来了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由此对地震的成因与预防措施有了兴趣。

探究计划与形式:本组主要通过网络及图书馆收集资料,必要时咨询有关技术人员,争取得到第一手资料。

探究结果
(一)地震成因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

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

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

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

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三)日本对地震的预防措施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在应对地震方面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1)高层大楼每隔数层会有一层防震措施,就像我们垒积木一样,我们垒一个完整的“高楼”容易倒,但是我们可以把几个小积木垒接起来,用“胶”粘连,下层建筑震动,在粘结处震动被化解一部分,对上层的影响变小。

这是常见的防震措施。

(2)日本在地震预警很出色,可以在地震发生,但震动尚未传到地面之前12秒预警,并将地震预警在所有电视频道上播出。

很多人正是在看到预警之后从容应对的。

(3)日本多地震,所以很多家庭、学校都有“地震应急包”。

地震应急包中日常用品是不宜多储存的。

日本多地震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放心储存日常用品,因为可以在保质期内就派上用场。

(4)民众的地震自救意识极强,平时的逃生演习也很充分,一旦发生地震能够及时的听从调遣,迅速撤离。

(三)地震的长期预防措施
长期预防有两方面的内蓉,一是国家的建设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布局要考虑地震问题,包括在进行工程建设之时避开断层等不稳定地区,建设之前加强论证,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城乡的建筑物、构筑物要考虑杭震设防和抗震加固,否则一旦发生大震,损失将更为惨重。

同时地震部门加强地震的预报与上报机制,首先将我国未来年左右的地震危险区和重点防御区作出基本预测,在此基础上开展震害预测,确定各区震害的防御重点,做到防患未然。

地震现阶段几乎无法避免的,为了降损失降到最低,有关部门应该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向群众普及应对地震的自救措施,加强对消防人员的培训,做到准备充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