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乡村建设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建设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探究

甘肃省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从 2014年起,甘肃省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此行动的补助,同时市县财 政也将同比例进行配套补助。

甘肃省提出,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安全饮水、通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全覆盖, 60%以上的村庄实现环境整洁,建成10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总体目标。

Br Village
浙江:“千万”工程成就万千美丽乡村

浙江省委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
2003年,浙江省委描绘了村容整洁、村美民富的浙江美丽乡村图景,开始实施“千万”工程, 即“用5年时间,对全省一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一千个左右的行政村建 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改水改厕、河道洁化等农村环境整治项目 “打包”,富裕而“丑陋”的农村面貌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村美民富,城乡融合,成就新农村建设浙江样本。截至2012年底,浙江完成2.6万个村的环境 综合整治,整治率达到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生活污水治 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2.5%。2012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37∶1,远低于全国平 均数。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特点
典型案例
Br Village
2
生态保护型模式
概述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 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 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 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特点
典型案例
Br Village


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不能靠政府用重金打造“盆景”,不能靠财政资金大包大揽,否则不可持 续,也无法复制推广。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鼓励吸引工 商资本、银行信贷、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解决投入需求与可能的矛盾。


三是处理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
分布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 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 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特点
典型案例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
Br Village
7
草原牧场型模式
分布
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40%以上。
特点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 要来源。

Br Village
福建:四措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福建省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环境美化。组织发动群众改厕、改圈、改沟,开展农村住房立面景观整治,做到路 面无浮土、房屋无残墙。县、乡、村三级健全“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 处理机制,将农村垃圾处理、日常保洁等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配齐垃圾处理设施,配 足卫生保洁和设施管护人员。
特点
典型案例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Br Village
5
文化传承型模式
分布
主要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 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
特点
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 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典型案例
Br Village
6
渔业开发型模式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特点
典型案例
Br Village
美丽乡村建设
典型案例
Br Village
广东:创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增城模式
广州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突破口,确定了28个创建试点村,因地制宜 推进各项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

主要措施:


一是村庄规划。
二是农民增收。

二是建房按规划。充分考虑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 计、统一配套的要求,引导农民科学建房。

三是村庄绿化。组织农民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 坡耕地、抛荒地等“四旁四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做到村庄绿化和农民致富 “双赢”。

四是生活优化。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引导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不断 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投入能力。
美丽乡村要建,更多村庄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也亟需改善。要结合农村建设的规律, 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基数部分用于改善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而将增量重 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两者并行不悖。要以普惠保基本,以特惠保重点,妥善解决好重点投入与 普遍受益、面子与里子、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

“八大工程”是:
一要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发展工程,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互促并进。二要加快实施 特色农业壮大工程,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实现大飞跃、大发展。

三要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在水利、电网、交通、信息化、流通市场等建设上多上项目、多 补功课、多打基础。

四要加快实施农村民生改善工程,使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成果。
分布
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 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 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 力大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特点
典型案例
Br Village
10
高效农业型模式
分布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 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 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 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五是形成合力。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统筹,明确美丽乡村建设各试点村的牵头 单位、参与单位和工作要求,加强结对帮扶,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市级财政安排每年不少于30% 的涉农资金、区(县级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40%的涉农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的项目建设。六是 机制建设。各区(县级市)从完善领导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市场准入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打造 可看、可学、可用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在全市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3
城郊集约型模式
概述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 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 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 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特点
典型案例
Br Village
4
社会综治型模式
分布
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 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 善。

二是建房按规划。充分考虑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 计、统一配套的要求,引导农民科学建房。

三是村庄绿化。组织农民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 坡耕地、抛荒地等“四旁四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做到村庄绿化和农民致富 “双赢”。

四是生活优化。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引导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不断 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投入能力。
五要加快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确保贫困地区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发展水平。 六要加快实施综合改革深化工程,形成有利于激发内部活力、优化外部环境的制度框架。 七要加快实施森林云南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宜居质量。 八要加快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Br Village
甘肃:分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因地制宜,以民为本,为农村现代化集聚正能量。在改造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浙江积极探索 户籍制度、农村“三资”等方面改革,城乡之间的无形之“墙”逐渐被推倒,农民富得长久、 农村美留得住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Br Village
云南:实施八大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云南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八大工程”,全力开辟各族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新 境界。

Br Village
美丽乡村建设
建议与对策
Br Village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
村庄不仅是农民的居住地,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农民是美丽乡村的主人。建设美丽乡 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村里的事要由农民说了算,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编规划、给资金、 建机制、搞服务,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强迫命令,更不能加重农民负担。要探索 建立政府引导、专家论证、村民民主议事、上下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

针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甘肃省委、省政府计划在全省的行政村普遍开展以通村道路、 安全饮水、危房改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分层次、有重点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城乡规划法》和甘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部署,到2014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 需要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其中,水路房屋建设和万村整洁的专项规划,由县级政府审批。 10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规划,经征求村民活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后,由县级规划 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审,市州部门复审,报省级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Br Village
福建:四措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福建省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环境美化。组织发动群众改厕、改圈、改沟,开展农村住房立面景观整治,做到路 面无浮土、房屋无残墙。县、乡、村三级健全“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 处理机制,将农村垃圾处理、日常保洁等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配齐垃圾处理设施,配 足卫生保洁和设施管护人员。
相关主题